熊出没之原始时代湖南话版(春节档逆风翻盘)

熊出没之原始时代湖南话版(春节档逆风翻盘)(1)

熊出没之原始时代湖南话版(春节档逆风翻盘)(2)

据统计,今年春节档总票房达到58.4亿元人民币,虽然比去年同期增幅甚微,但根据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全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春节档观众满意度达到了83.9分,是自2015年开展调查以来春节档中的最高分。

为这超高满意度贡献最多的,恰恰是两部上映之前都不算种子选手的影片。一部是《流浪地球》,另一部则是《熊出没·原始时代》。

《流浪地球》上映前被怀疑特效水平是否能够“达标”,未料上映后惊艳众人,被誉为“开国产科幻大片之先河”,口碑票房一骑绝尘。

《熊出没·原始时代》

黑马体质更强

熊出没之原始时代湖南话版(春节档逆风翻盘)(3)

影片上映首日的排片仅有4.4%,是大年初一上映新片中最低的,上座率却达到了73.7%,单日票房突破7346万元人民币,并且很快就凭借好口碑一路逆袭。

上映第二天以8295.7万元的票房,打破国产动画电影单日票房纪录,上映第三天排片就超过了《新喜剧之王》,完美逆袭。

如今,这部电影的票房打破该系列最高票房纪录,并且后劲儿十足,超过《熊出没·变形记》创造的6.1亿元人民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春节档黑马逆袭有理

自我突破成国漫之光

《熊出没·原始时代》已经是《熊出没》系列电影的第6部,讲述了光头强和熊大、熊二意外穿越时空,来到了原始时代,在充满未知和惊险的冒险途中,与新结识的伙伴一起打败敌人,又顺利回到现代社会的故事。

熊出没之原始时代湖南话版(春节档逆风翻盘)(4)

这个大IP若从动画片开始算起,已经走过了整整7个年头。可以说,《熊出没》和观众之间不但没有遭遇“七年之痒”,反而愈加受到观众的青睐。

如果要究其根本,无外乎三个字——

合家欢。

很多国产动画电影都打着“合家欢”的旗号,却逃不出低幼的内容,更适合叫做“合家陪”,和好莱坞合家欢动画片的差距甚远。

“合家欢”并不是儿童视角和成年视角的简单拼接,而是能够把不同年龄段的观影需求有机统一。

《熊出没》系列电影也曾走过低幼路线,在第三部的时候票房不升反降。

但令人欣喜的是,从第四部《熊出没·奇幻空间》和第五部《熊出没·变形计》开始,主创团队实现了“合家欢”类型的转变,票房有了很大突破。

到了《熊出没·原始时代》,导演丁亮已经把“合家欢”玩儿得炉火纯青。

熊出没之原始时代湖南话版(春节档逆风翻盘)(5)

在这场原始时代的冒险之旅中,小观众跟着光头强、熊大、熊二的每一次窘境哈哈大笑,又跟着他们的每一次遇险紧张不已;

成年观众也不会觉得俗套乏味,因为电影叙事线索丰满,画面制作精良堪比好莱坞动画片,如原始人狂欢、火山喷发等镜头一气呵成,令人目不暇接。

熊出没之原始时代湖南话版(春节档逆风翻盘)(6)

更重要的是,影片还有一个关于“什么是勇气”的主题,足以让小观众和成年观众之间产生互动话题,寓教于乐的同时,也为两代人的沟通打开了一条通道。

实际上,《熊出没》能够这个大IP在变化万千的市场中,收获越来越多的粉丝,成为国漫之光,凭借的就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勇气。

熊出没之原始时代湖南话版(春节档逆风翻盘)(7)

让角色说起你的家乡话

用电影传承方言的魅力

但这还不是《熊出没·原始时代》带给观众的全部惊喜,这种自我超越的勇气让片方又祭出另一大杀手锏。那就是极具创意地打造了四川话、河南话、陕西话、湖南话和广东话五个方言配音的电影版本,从2月13日开始登陆全国院线。

这绝不是一个宣传噱头,“巴适得很!”“中!可得劲!” “美得很!”“好韵味!”这些方言都表达着同样的意思,有着不同的滋味,但都给观众带来了极为有趣的观影体验。

2月9日,方言版电影在若干城市举行点映活动,赢得了不少观众的肯定。

小观众在爆笑的同时,还跟着角色学起了方言,不亦乐乎;

陪伴他们的家长,则表示通过这部电影,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乡音的有趣,再进一步让他们去了解家乡;

方言版还吸引了很多老年观众的青睐, “听着家乡话,亲切,勾起回忆”。

熊出没之原始时代湖南话版(春节档逆风翻盘)(8)

把充满童趣的动画片通过好的品质做成“好莱坞大片”,又让“中国式好莱坞大片”通过“乡音”为中国本地的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甚至可以将三代人的情感勾连起来,实现真正的“合家欢”,《熊出没·原始时代》此举可以说是相当用心了。

熊出没之原始时代湖南话版(春节档逆风翻盘)(9)

之所以选择四川话、河南话、陕西话、湖南话和广东话五种方言,是因为这五个省都是外出务工的大省。

每一个方言版本,都是出品方在尽可能选择当地配音演员来进行配音,重新制作的。除了光头强、熊大、熊二主要角色要说方言,其他所有出镜角色也都要说方言。

尽管是方言版,出品方也考虑到全国观众的观影习惯,对台词进行调整,把握住方言特点和精髓的同时,在听懂这一点上也做了很大平衡。

方言版的大规模上映,势必会令影片的票房在后春季档有更长线的发展,但这不是出品方的初衷。

《熊出没·原始时代》出品方乐创文娱董事长张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品牌价值”是影片一举推出5 个方言版的初衷,想要提升品牌含金量,就应该给观众呈现出更多的文化内核,“尤其是中国传统地域性的文化,更应该在过年全家欢的时候传递,也是一种创新的尝试。”

熊出没之原始时代湖南话版(春节档逆风翻盘)(10)

诚然,乡音最能抚慰乡愁,方言或许是每个人心中最难以割舍的“土味情话”。

对于很多在异地工作的人来说,年盹儿还没醒过来,翠花、狗蛋儿们就换回了艾米丽、丹尼尔的名字,告别家乡,奔赴各自打拼的城市。

和身份一同切换的,还有那多少带着一些乡土气息的家乡话,也要被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代替。

普通话的推广确实是社会发展的必须和必然,然而并不代表方言就要被舍弃。很多方言中独特的字眼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往往体现了当地生活风貌。

中国地域广大,孕育了千差万别的方言,正是乡土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表现。

但是目前,很多孩子从小接受普通话教育,甚至英文都比家乡话说得好。乐创文娱高级副总裁黄紫燕发现,自己带孩子回老家过年,孩子完全听不懂家乡话,令她遗憾的同时也引发了她的思考,传承方言文化,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

她坦言,下一部《熊出没》大电影是否还会做方言版,还要看这次市场反馈。如果观众欣然接受,未来还会坚持做下去,甚至出现更多种方言版本。

《光明日报》也为乐创文娱的这种创新点赞,“很多地方的人们都可以全家一起去影院观赏一场用自己的方言来演绎的电影,那种亲切感就像过年饭桌上的亲人们在用方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熊出没之原始时代湖南话版(春节档逆风翻盘)(11)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话。或许你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那个坐在写字楼里的艾米丽、丹尼尔,你的孩子英文说得比家乡话还要溜,但是总有某个瞬间,你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坐在父母的身旁,叽叽喳喳说着家乡话的瞬间。

那是一份关于家的情愫,何时何地都不会消失。

所以,不妨带孩子去看一场用乡音演绎的电影,除了合家欢带来的开心,还能收获乡音带来的感动。也希望通过《熊出没》这个广为人知的IP,唤起人们对方言魅力的重视,让这份质朴得以传承下去。

新报记者 王轶斐

新媒体编辑 翟玉静

  • 新报精华文章导读

    你知道吗?"张大夫"发明的饺子 一年中到底有多少天站C位?

    网红擦玻璃“神器” 天津网友用了一次就再也不敢用了,一扫听这事还不少

    这两人做扣使用假币,被店员发现了!@天津人,注意这手法......

  • 每日新报公众平台

  • 我们了解天津这座城

  •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一秒钟关注我们。

  • 商务合作:1862260898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