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吉游戏论文(有关安吉游戏的文献综述和分析)

关于安吉游戏论文(有关安吉游戏的文献综述和分析)(1)

“安吉游戏”是安吉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简称,作为一种游戏教育的形式,覆盖了整个安吉县所有幼儿园。德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蕾娜特·齐默尔教授参观安吉县新农村幼儿园后评论:“这是我看到的全世界最好的幼儿园,有很多地方值得德国学习。”蕾娜特·齐默尔教授在德国媒体上发表了《我眼中的中国安吉学前教育》,引起了德国学前教育的一次变革。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切尔西路贝利博士,历时三年、先后五次走进安吉而起草了《安吉游戏国际推广计划》。根据此计划,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12位学前教育与游戏专家组成了专家委员会,负责向国际早期教育联盟、国际游戏联盟和各自国家推介。“安吉游戏”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全世界的学前教育学者,它的“魔力”从何而来呢?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安吉游戏”的文献进行综述,从而更加明了其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有助于其它园所学习借鉴。

1“安吉游戏”的特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国学者邱学青曾对游戏下过的一个操作性定义:“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通过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及材料等可以判断儿童的行为是游戏还是非游戏”。

教学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曾在开篇“说明”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在“安吉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使用园所中投放的材料进行游戏。其中既包括水、泥土、树木、木板、砖块等自然材料,也包括轮胎、铁铲、锯子、榔头、扣子、颜料等低结构材料。这些材料并不是随意散落在操场上的,而是按照一定逻辑组合的。例如:在涂鸦区旁边,有一排水龙头,孩子们画完可以去洗手;在泥水坑旁边,立着一排铁锹,孩子们可以穿上雨衣雨鞋去铲泥;在碎木片旁边,提供了榔头、锯子和钉子,孩子们甚至可以自己制作一把小椅子。材料的组合,本身就为孩子们提供了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机会。当幼儿熟悉了这些材料,达到高结构和低结构材料相结合,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相结合,就能够最大限度的通过操作、组合这些材料进行创造。

教学主体

幼儿园的教学主体是3-6岁幼儿。安吉教育本身不是一种理论,也不是一种理念,它是根据安吉的地域特点、自然资源、文化底蕴,将《纲要》和《指南》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转换为行为的成功实践。其核心价值是“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尊重,对幼儿教育规律和原则的尊重。儿童是幼儿园的主人,是主动的学习者,也是幼儿园文化的创造者,而教师只是资源的提供者。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材料、同伴,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在和同伴互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学习与发展。儿童在游戏时间、游戏内容上有充分的选择权,从而保证了每一个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富有个性地发展,真正做到了把游戏还给孩子。对比“安吉游戏”,反思以往幼儿园的传统教育,以集体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对幼儿的控制过高。幼教工作者执着于训练技能、讲授知识,却忽视了幼儿学习的内在规律。长此以往,必然会扼杀其创造力,限制其行动力,不利于幼儿成长。

关于安吉游戏论文(有关安吉游戏的文献综述和分析)(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