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

魏嬿婉原型为清高宗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1)

剧中人物

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2)

  • 嘉庆帝生母,乾隆后期盛宠嫔妃,嬿婉派首领,有陆沐萍和博尔济吉特·厄音珠两名大将。
  • 性格笑里藏刀,妆容阴柔凌厉,精力源源不绝,目的性和执行力极强,从一介宫女升至万人之上的皇贵妃,获主理六宫之权。
  • 魏嬿婉出身下五旗,母亲重男轻女,弟弟向自己索钱无度,父亲连累全家被贬为奴。
  • 原与冷宫侍卫凌云彻是青梅竹马,几经周折成为金玉妍婢女,饱受虐待,向所有人求救不成而觉醒。
  • 投靠进忠公公后急速上位,一得势就第一个拿金玉妍开刀,逼得她孤寡绝望还不放过。
  • 误以为是如懿和意欢用假坐胎药骗自己,又被如懿海兰派的蒙古嫔妃们无端歧视,还发现凌云彻转而爱上如懿,故对如懿产生大恨,使其和乾隆帝后离心。
  • 为乾隆的影子,乾隆"恶"的具现化。

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3)

  • 故意纵容皇帝懒惰享乐,好对她放松信任,而自己却抓紧时间学习,梅舞、昆曲、柳琴、骑射、诗词无一不学,学而亦精;平时节约金钱,剩下的钱用于包装自己;看破大环境的潜规则,利用其中的漏洞为自己脱罪;对落魄者或新人主动示好,积累人脉、建立自己的派系。
  • 以一己之力,在无任何后台背景之下独霸后宫十几年。
  • 如懿死后,群妃暗中收集其罪证告发,她居高临下的最后攻击直接把乾隆震慑气晕,遂被鹤顶红赐死。
  • 薨逝后,本应憎恨卫嬿婉的乾隆却又追封她为炩懿皇贵妃,亲立她所生的永琰为太子,永琰登基后被扶正为孝仪纯皇后。
历史人物

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4)

  •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1727年-1775年),满洲正黄旗包衣(后抬满洲镶黄旗),乾隆帝的第三位皇后,嘉庆帝生母,内管领魏清泰之女。
  • 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为令妃。
  • 乾隆二十四年,晋为令贵妃。
  • 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
  • 乾隆三十年,晋为皇贵妃。
  • 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贵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储。
  •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贵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二月十一日册谥令懿皇贵妃。
  • 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
  •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
  • 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人生轨迹

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5)

  • 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九日,魏佳氏出生,她比乾隆帝小十六岁。
  • 乾隆十年(1745年)封为魏贵人;正月二十三日,晋封为嫔;十一月十七日,行令嫔册封礼。
  •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五月,已晋封为令妃。
  • 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行令妃册封礼。
  •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九月二十二日,乾隆帝将令妃娘家从正黄旗包衣管领拨入包衣佐领。
  •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七月十五日,令妃于圆明园的五福堂生皇七女。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令妃随驾南巡;七月十七日,令妃生皇十四子永璐。
  •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七月十四日,令妃生皇九女。
  •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一月二十日,晋封为令贵妃;十二月十七日行令贵妃册封礼。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令贵妃于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生皇十五子永琰。
  •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正月,令贵妃随驾南巡;十一月三十日,令贵妃生皇十六子。
  •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十五日至四月二十一日,令贵妃随驾南巡。

五月初九日,晋封为皇贵妃;六月十一日,行皇贵妃册封礼。

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6)

  •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十一日,皇贵妃生皇十七子永璘。
  •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月初三日至四月初七日,皇贵妃随驾东巡泰山及曲阜。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皇贵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秘密立为皇储,此时永琰年仅十三岁。
  • 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二十五日,乾隆帝将皇贵妃娘家从包衣佐领抬入镶黄旗满洲。

正月二十九日,皇贵妃薨,年四十九岁;二月十一日,册谥令懿皇贵妃;十月二十六日,皇贵妃金棺奉安裕陵。

  •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

同时追封皇太子之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十月二十七日,册谥孝仪皇后。

  • 嘉庆二年(1797年),乾隆帝下旨命嘉庆帝在他去世后将他和孝仪皇后两人的神牌放在养心殿东佛堂佛龛一起供奉。
  • 嘉庆四年(1799年)九月,追上尊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翼天毓圣纯皇后”。
  • 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加上“端恪”二字,道光三十年四月加上“敏哲”二字,全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入宫变化

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7)

  • 魏佳氏,本为魏氏,是内管领魏清泰的女儿,原属满洲正黄旗包衣,后被乾隆帝抬入满洲镶黄旗,即“抬旗”。
  • 魏佳氏生于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因其隶属内务府,所以应该是通过内务府选秀入宫,后来脱颖而出,成为了皇帝的嫔妃。

史料中用了个“充”字,因为在后宫中,贵人、常在、答应均属低品级。

按照清朝内务府选秀的规定,入选宫女的年龄应在十三到十七岁中间,因此魏佳氏最早是在乾隆六年、最晚是在乾隆九年进宫的,但现今尚未发现魏佳氏曾为宫女的记载,乾隆帝在御制诗中曾透露魏佳氏是孝贤皇后玉成于他的伴侣。

  • 雍乾时期,魏佳氏的家族已经是标准的内务府中等官僚家族,魏佳氏的曾祖父名叫嗣兴,任护军校,祖父名叫武世宜,初任内管领,后来升到了内务府总管的位置,到了魏佳氏祖父这一辈,其家族已经拥有一定的门第。
  • 魏佳氏的祖母和母亲在雍正元年册立皇后并册封妃嫔时,曾担任宣册宝文女官。
  • 魏佳氏在乾隆十年的正月受封为嫔,三年后晋封为妃。
  • 根据《鸿称通用》的记载,魏佳氏的封号“令”对应的满文为“mergen”,意为“聪明的,睿智的”。
生育子女

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8)

  •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七月十五日寅时(约夜里三点)令妃生皇七女,在此之前的乾隆二十年十二月初六日,乾隆帝赏赐了魏佳氏的家人房子和土地,有可能是因为魏佳氏怀孕的缘故。

此女于乾隆二十一年闰九月指配博尔济吉特氏超勇亲王策凌之孙拉旺多尔济,乾隆三十年额驸袭亲王爵,乾隆三十五年正月初四,皇七女被封为固伦和静公主,七月下嫁拉旺多尔济。

其时魏佳氏虽为皇贵妃,但皇七女享有皇后所出之女的尊荣。

  • 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初十,皇七女薨,年仅二十岁。魏佳氏在长女逝世后的第十九天薨逝,她的死也许是受其女早亡的打击所致。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七月十七日午时令妃生皇十四子永璐。这一年的正月乾隆帝南巡江浙,令妃随驾,一直到四月二十六日才回到圆明园,南巡途中正是她怀孕三到六个月的时候。
  • 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初八日,永璐因皇子种痘夭折于天然图画,年仅四岁。
  •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七月十四日戌时令妃生皇九女。

此女于三十六年十二月封为和硕和恪公主,三十七年八月下嫁乌雅氏协办大学士兆惠之子、一等武毅谋勇公札兰泰。

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9)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月,皇九女生下一女。
  •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一月十九日,皇九女薨,年仅二十三岁。
  • 九公主去世三个月后,乾隆帝将她的女儿接进宫中抚养。
  •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闰六月初十日,令妃遇喜添炭,添守月姥姥;九月二十四日,令妃遇喜添炭停止,守月姥姥添炭停止。

说明令妃此时已小产,小产时令妃大概已怀孕八个月。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丑时令贵妃生皇十五子永琰,是为嘉庆帝。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节,乾隆帝密立十三岁的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储。
  •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四月二十七日,皇十五子永琰大婚,娶和尔经额之女喜塔腊氏为福晋。
  • 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十一月三十日丑时,令贵妃生皇十六子。

这一年正月到五月间,乾隆帝南巡江浙,令贵妃随驾,据十六阿哥生辰日期可推出,令贵妃是在南巡途中怀孕。

  • 乾隆三十年(1766年)三月十七日,十六阿哥因皇子种痘夭折于碧桐书院,年仅四岁。
  •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十一日子时令皇贵妃生皇十七子永璘。

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10)

  • 乾隆三十年七月至十月期间,乾隆帝在热河围猎,皇贵妃随驾,所以魏佳氏这一次依然是在随驾途中怀孕。

回宫后乾隆帝即命人修缮曾经皇后才有资格居住的养心殿东耳房,更换增添了许多布置,给皇贵妃回宫后居住和养胎所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多罗贝勒,嘉庆四年(1799年)晋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封和硕庆亲王,同年三月十三日薨,时年五十五岁。

从这个时间序列中可以看出,魏佳氏在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间,先后为乾隆生下四子二女,且时间间隔较短,足见宠幸之隆。

也正是这一时期,魏佳氏由妃跃居到贵妃乃至皇贵妃。

乾隆三十八年,皇贵妃之子年仅十三岁的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储,乾隆帝按照雍正时定下的规矩,将永琰的名字写在诏书上,密封之后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

死后

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11)

  • 魏佳氏在乾隆三十九年底与乾隆帝从热河回宫之后生病,期间曾在养心殿东耳房体顺堂养病。
  • 乾隆四十年正月十一日和正月二十七日,乾隆两次探望生病的魏佳氏,正月二十九日魏佳氏逝世,享年四十九岁。
  • 同日乾隆帝便为皇贵妃上谥号为“令懿皇贵妃”(谥号“令懿”的“令”,与原封号满文相同,“懿”的满文为“fujurungga”,意为有文采、风采翩翩、风姿、懿美)。

并命八阿哥同福晋、十二阿哥同福晋、十五阿哥同福晋、大阿哥长子绵德同福晋、五阿哥第五子绵亿在宫内为皇贵妃穿孝,六阿哥、四阿哥长子绵惠、九公主、七额驸拉旺多尔济、九额驸扎兰泰、三阿哥长女额驸丹巴多尔济、四公主长子丰绅济伦在宫外为皇贵妃穿孝,六阿哥、尚书永贵、总管内务府大臣金简总理皇贵妃的丧仪。

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12)

  • 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辰时,入葬清东陵胜水峪(即裕陵)地宫。
  •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十五阿哥永琰为皇太子,同时下令追封其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谥号“仪”,满文为“yongsunggo”,意为“有礼的”)。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掘了裕陵及慈禧陵后,住在天津的溥仪派遗臣载泽、耆龄、宝熙等人到东陵处理善后工作。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在棺床西边的两棺间发现了穿着黄色龙袍,皮肉完好,无腐烂,两腮及嘴下多皱纹,牙齿未完全脱落且面带微笑的孝仪纯皇后遗体。

宝熙在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午后于石床西边两棺之间发现后妃玉体一,幸未损伤脱失……敬审其貌,颏多皱纹,齿未全脱,似五六十岁人,而皮骨俱存,丝毫未腐,笑容圆相,有如古佛,诚异事也。(指孝仪皇后“笑容圆相,有如古佛”。)

徐榕生在日记中记道:忽于地宫西南隅两棺之间衾襚之下,觅得后妃玉体一,身着宁稠云龙袍,已一百四五十年之久,面目如生,并有笑容,年约五十岁,耳环尚在。一足着黄缎朝靴,又于侧近拾得一靴一袜。以水濯之,靴之花纹与着于足者同(袜亦有花纹),不知是后是妃也。(指孝仪皇后“面目如生,并有笑容”。)

轶事

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13)

  •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二十九日,和硕和嘉公主报病急。

九月初一日身在热河的乾隆帝下旨,命留京办事王大臣通知章嘉活佛和留在北京的皇贵妃等人,要他们去公主府探病。

九月初六日,储秀宫皇贵妃、景仁宫颖妃等前来公主府探视公主,福隆安在当天所上的谢恩折,简单记录了皇贵妃来公主府的过程:本日,皇贵妃额涅、内廷主位等前来,奴才于门外跪迎,皇贵妃额涅令奴才上前到车旁谒见。

探望公主出来后,奴才送行时,又嘱咐奴才称:“看来,公主尚似无碍,你不必过于忧愁焦躁。”

九月初七日,和嘉公主病情急变,皇贵妃急忙带着颖妃、婉嫔、和静公主、和恪公主,以及在寿康宫寡居的皇子福晋们赶到公主府,去见公主的最后一面。

九月初十日,皇贵妃带领着颖妃等人前往和嘉公主府吊丧。

如懿传魏嬿婉历史原型(如懿传历史原型大揭秘之令妃魏嬿婉)(14)

  • 乾隆三十五年《军机处随手登记档》:“三月初三日……又德保恭请皇太后皇贵妃安折各乙件”,这里说的是“各乙件”,说明折子是分开上,单独呈给时为皇贵妃的魏佳氏。

上请安折子的人叫德保,时为广东巡抚,出身于内务府世家索绰络氏,以进士入仕,最后官至礼部尚书。

他的女儿曾是皇贵妃(时为令妃)宫中学规矩的瑞常在,后晋封瑞贵人。

上这道请安折时,瑞贵人已去世五年。但大概由于女儿与皇贵妃曾经的关系,所以即使女儿去世后,德保仍然向她请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