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 又是一年腊八粥

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 又是一年腊八粥(1)

腊月初八,是民俗中的一个节日:腊八节。腊八节里,有一样饭,是必吃的,那就是腊八粥。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成了春节的序曲。吃了腊八粥,年的脚步就会紧凑起来,城市与乡村,都会融入赶集市置办年货的喜悦中。因此,腊八节的腊八粥格外引人侧重。

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 又是一年腊八粥(2)

明天就是腊月初八了。腊八粥还是要煮的,无论时局如何,生活总要继续。对于当前的事,已经是不必要说了。

腊八粥,重在食材的选料上。

记得小时候,临近腊月,娘会趁着暖和天,把金黄金黄的小米筛检好,专门放在瓦罐里。树上敲下来的红枣从墙上的布袋掏出来,黄豆、豌豆、绿豆,挑拣粒大圆饱的。带壳的花生趁着我们熟睡了,剥十几粒。这些混杂一起,放在砂锅里。等到腊八清晨,没睁开眼,在被窝里就嗅到米的浓香。伸头仰脸,灶台铁笼氤氲热气升腾,案板上切好红白萝卜、白菜,还有惹出馋虫的平常难得吃到的白豆腐。一切把我们的睡意一扫而光,特别是我,骨碌爬起来,来不及洗脸,就站在了灶火前。

掀开饭香四溢的笼盖,娘先盛四个小碗,敬天敬地敬灶爷,当然,还有我的祖先们。之后,才轮到我们。最后母亲还会把剩下的,放在一个碗里,以后每天做饭时都会剜一筷子放在每顿的饭食里。后来,村里来了换大米的,吃上了白腾腾的腊八粥,再后来,有了我们称之为“江米”的粳米,腊八粥的粘稠度增添了许多。

现在,腊八节与腊八节里的腊八粥,似乎淡出了节的范畴,停留在媒体宣传报道中了。

翻开我国的民俗史,腊八节是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腊八这一天吃腊八粥的习俗,也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道观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道士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 又是一年腊八粥(3)

如今,匆匆行走在生命旅途的人们,在传统与现代纠结中,节日的民俗记忆符号,有些淡远了。

昨夜,又梦见了故乡的小河,清澈见底的河水,流淌着记忆里的歌,歌声里,娘的话,也在耳畔响起:腊八那天早起做饭,记住熬米饭。

我在心里默默记下,也要像当年娘蒸腊八粥那样,给她盛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

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 又是一年腊八粥(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