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是谁发明的(发明创造的故事)

揭开血型之谜

血型是谁发明的(发明创造的故事)(1)

卡尔·兰斯坦纳

人体内流淌不息的血液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一旦大量失血,就会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能及时输入健康人的血液, 就能挽救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输血已经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治疗方法。然而人类对自己‘生命之泉’的正确认识,对输血技术的掌握, 却还是近百年来的事情。然而人类认识输血却经历了漫长的道路,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很敬畏地看待血液,认为它是生命的源泉,并试图用血液来延年益寿或者是挽救濒死的生命。在古罗马的角斗场里,得胜的角斗士会把对方的血液喝下去,以期获得对方的勇气和力量。饮血疗法,也曾在世界上风行一时。据历史记载,1492年罗马教皇生病,喝了3个男孩子的血,结果连他在内4个人全部送了命。

1616年,英国医生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为输血奠定了科学基础。1667年,法国医生詹恩·丹尼斯,用羊血给一个病危的青年输血,病人转危为安。后来他用同样的方法给另外一些病人输血,却接连造成死亡。为此,法国政府判他“误杀罪”,并下令禁止输血。在这以后的150年间,输血进入黑暗时代 。

直到19世纪,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才重新尝试输血。他发现了动物血输给人的危险性,主张用人血相输。1818年,他成功地用输血救活了一名产后大出血的产妇,成为人类历史上成功输血的第一例。接着,许多医生循着布伦德尔的足迹,对输血的方法和器械作了各种改进,使许多濒临绝境的病人,在接受输血之后,重新恢复了健康。

然而,在大量的输血临床实践中,事故却接连发生,有的病人在接受输血后,会突然出现发冷发热、头痛胸闷、呼吸紧迫和心脏衰竭等症状,甚至会死亡。开始人们认为这也许是输入的血液发生凝固造成的。但当有效地解决了防止血液凝固的问题以后,输血反应仍经常发生。人们又猜测,可能是输血过程中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然而严格采用了无菌术后,危险依然时常发生。

为了揭开输血反应之谜,人们进行了种种探索和研究。其中,奥地利医生、病理学家卡尔·兰茨坦纳首先揭开了谜底。

兰茨坦纳调查了许多输血病人的医案,令人纳闷的是:为什么有的人接受输血后,可以完全没有反应;而有的人却发生致命的反应?难道是种族差异造成的吗?不!事实作了否定的回答。那么,是否是性别差异或彼此血缘差异的缘故呢?也不是!因为即使在同一亲属之中,父子、兄弟、姐妹之间的同性别输血,有时也会发生致命的输血反应,只不过比例小些。

兰茨坦纳对多名因输血反应而丧生的病人作了仔细的病理分析,从这些病人的病理变化中,他揣摩着:是否会是输入的血液与病人原有的血液混合后,产生某种不良的变化而造成的呢?究竟是怎样的变化呢?这一连串的谜,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解开。

血型是谁发明的(发明创造的故事)(2)

兰茨坦纳在作病理分析

于是,他把实验室里的5位同事召集起来,谈了自己的设想。他想先看一看,实验室里这6个人之间,彼此的血液混合以后,究竟会有什么变化。他小心地从每个人的静脉里抽出一小管血液,然后把它分离成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清和鲜红色的红细胞两部分。接着,在一个白色大瓷盘里,分开滴下6滴来自同一个人的血清。兰茨坦纳再把从每个人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红细胞,分别滴在每一滴血清上。

顷刻间,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有几滴血清滴入红细胞后,呈现均匀一致的淡红色;而另几滴血清里滴入的红细胞却凝结成絮团状,红色的凝块散布在淡黄色的血清里, 形成鲜明的对比。

怎么回事呢?再看看第二个人的情况。兰茨坦纳又把第二个人的血清一一滴在瓷盘里,再把6个人的红细胞分别滴在每滴血清上。结果同样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兰茨坦纳把凡是滴入红细胞后出现絮状凝集的,用‘+’号表示,不出现凝集的,用‘-’号表示。当他把6个人的血清按照同样方法试验一遍后,就得出了一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表格。

兰茨坦纳被这张表示实验结果的表格迷住了,一连几天凝神苦思, 细细分析着这张表格所显示的意义。他发现:每个人的血清和自己的红细胞相遇, 都不会产生凝集;而不同人的红细胞和不同人的血清相混, 就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产生凝集反应,那絮状的团块就会堵塞体内的毛细血管,这不正是输血反应的根源吗?想到这里,兰茨坦纳茅塞顿开,不禁高兴得跳了起来。

在这次实验中,6个人的反应恰巧呈现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和第六例,全部红细胞都不发生凝集反应,兰茨坦纳把它们划为第Ⅰ型;第二和第五例的凝集反应相同,划为第Ⅱ型;剩下的第三和第四例也相同,划为第Ⅲ型。

根据以上结果, 1900 年兰茨坦纳正式宣布:人类有3种血, 不同血型的红细胞和血清相混而产生的凝集,是致命的输血反应的秘密所在。他还用第Ⅱ型和第Ⅲ型的血清, 制成用来测定人类血型的标准血清。只要在输血前预先测定血型, 选择与病人相同血型的输血者, 就可以保证安全。

1902年,狄卡斯德罗医生对155个正常人重复了兰茨坦纳的试验, 发现有151人的反应类型与兰茨坦纳宣布的血型反应均完全相同, 而另外4人的红细胞, 除了和自己的血清不发生凝集以外, 对其他人的血清都发生凝集, 这说明有第四种血型的存在。因为这一类血型的人较少 (约占人群的十分之一左右) , 兰茨坦纳只做了6个人的试验, 所以没有发现它的存在。当时狄卡斯德罗医生将这种血型称为Ⅳ型(即现在的AB型)。

1907年, 捷克医生扬斯基, 总结归纳了这Ⅰ、Ⅱ、Ⅲ、Ⅳ 四种血型的相互关系, 把血型统一划分为:O 型、A 型、B 型和AB 型。其中, O 型血无论输给哪一种血型的人, 都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所以被称为‘万能输血者’;相反, AB 血型的人, 除了同型血的人以外, 不能输给任何别的血型的人, 但他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而不致产生凝集反应, 所以被称为‘万能受血者’。

血型是谁发明的(发明创造的故事)(3)

ABO血型系统

血型之谜终于揭开了,随后输血便随之广泛开展起来,可是日子一久,又有人发现,即使是同型输血,有的人还可能发生输血反应,甚至死亡,这又是为什么呢?

近几十年来, 许多医学工作者在A. B. AB. O血型的基础上, 继续深入研究, 相继发现,还存在着许多血型,如:A1. A2. A3. A4. Am. A3B. A4B. AmB等,病人如果输了同型不同号的,多次输血亦可造成输血反应。截至目前,还发现在ABO血型系统外,还有MN系统、P系统、RN系统。

血型的发现, 是人类对自身‘生命之泉’认识的一个飞跃, 为人与人之间的输血, 打开了安全通道。兰茨坦纳以他划时代的发现,获得了1930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兰茨坦纳1868年6月14日出生于维也纳,1943年6月25日在纽约去世。他对人类血型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 “血型之父” 的誉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