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刘禹锡的陋室铭(诗豪刘禹锡为何会写下经典诗词陋室铭)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这就是一代诗豪刘禹锡。

我们读诗,读什么呢?如果仅是考试,那不如不读。我想我们更应该读的是诗中的精神。刘禹锡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被贬的路上,但他对生活始终一往情深。这种深情化作豪情,支撑他积极乐观的去生活去战斗。我们先来欣赏刘禹锡诗词名篇陋室铭。

浅谈刘禹锡的陋室铭(诗豪刘禹锡为何会写下经典诗词陋室铭)(1)

王国强隶书书法《陋室铭》作品选自:聚艺上品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在来了解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浅谈刘禹锡的陋室铭(诗豪刘禹锡为何会写下经典诗词陋室铭)(2)

王国强行书书法《陋室铭》作品选自:聚艺上品

刘禹锡创作《陋室铭》故事背景

这篇《陋室铭》不仅成为古今最美散文之一,被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入《古文观止》里,而且成为了后代文人在生活条件不太理想状态下,用以“安贫乐道”的座右铭。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的风范,也一直为后世所景仰。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刘禹锡的这首字字珠玑、错落有致、构思巧妙、寓意深刻的千古绝唱,竟然是被他当时的顶头上司挤兑出来的!

当年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与了“永贞革新”,此革新派的政治主张是极力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的。由于势单力薄,保守势力强大,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今属湖南常德一带,后又被迁任为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通判。

在安徽和州通判的任上,刘禹锡屡遭挤兑。

按照当时的有关规定,刘禹锡应该住衙门里,并且应有三间屋子。可是,和州姓策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见刘禹锡被贬而来,又对他不奉承、不送礼,心里很不高兴,存心刁难刘禹锡。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偏僻的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对此遭遇,豁达的刘禹锡并不在意,反而根据住所外的壮阔景色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之门上。

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便将刘禹锡的住房调到更僻远的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成排的杨柳树。刘禹锡见了这个环境,也没有计较,仍怡然自乐,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和州别称为历阳)。

策知县见刘禹锡仍是悠然自得,就又把他调到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

这间陋室,因知名人士刘禹锡住过,且写出脍炙人口的《陋室铭》而走进了历史。宋代时,这里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名人故居”了。宋王象之所撰《舆地纪胜》载:“和州陋室,唐刘禹锡所辟,有《陋室铭》柳公权书。”而今,刘禹锡住过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半边街,早已成为吞吐历史烟云的一处名胜了,许多人都慕名前往观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