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其貌不扬但是有才华的人,才华横溢却无法一展抱负

提起古代的才子们,很多人第一时间马上会想到怀才不遇、孤傲偏执、颠沛流离等憋屈且负面的词汇,而他们的命运也确实和这些词难以分割,留给后世的我们无穷的感叹。那么,究竟是命运本身公平,在给了他们超卓才华的同时,拿走了他们的情商,还是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才华高绝者往往被社会所排挤呢?通过这些永远在职场中蹉跎的才子经历,也许能看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贾谊:屈于长沙,岂无圣主

贾谊幼年聪颖,师承荀子的传人张苍,饱读诗书,年少成名。小小年纪便被河南郡守吴公招到门下,帮助处理政事。贾谊也没有辜负吴公的信任,在他的辅佐下,河南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时称天下第一。吴公也随之高升为廷尉。

历史上其貌不扬但是有才华的人,才华横溢却无法一展抱负(1)

同时,在吴公的举荐下,当时年仅二十一的贾谊便得以进入朝堂,被委以博士。在担任博士期间,贾谊更是深得文帝器重,一年后便被提升为太中大夫。

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是因为升迁地太过迅速,更或许是之前的上疏被汉文帝欣然批准。贾谊在这时,开始对朝政中的不足进行猛烈抨击,上疏文帝要求将长安城中的列侯们遣送回自己的封地。

历史上其貌不扬但是有才华的人,才华横溢却无法一展抱负(2)

这一举动轻易就得罪了灌婴、周勃、冯敬等开国老臣,他们本就妒忌贾谊出众的才华,并对他火箭般的升迁速度异常不满,却没想到这个毛头小子主动找上了门来。于是,他们在汉文帝面前结伙诋毁贾谊,诽谤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在老臣们的洗脑下,汉文帝也渐渐疏远了贾谊,把他贬到了遥远而荒凉(当时)的长沙。

陡然从政治的中心被贬往诸侯国,对于年轻的贾谊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至此之后,他的情绪不断被忧愤和伤感堆积,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而在担任梁王太傅时,因为梁王不小心坠马而死,更加增添了贾谊的悲伤和自责。

汉文帝十二年,贾谊在忧愤中去世,英年三十二岁。

袁枚曾评价贾谊时说:“生不死,帝必用生;生用其所施,必远过晁、董。”在中国历史上,汉文帝是著名的明君,但却让贾谊在长沙蹉跎人生,这其中的出发点,自然是贾谊的年轻和激进,得罪了一干老臣,文帝也许是想借此磨练贾谊的心性,使得他能够坚定心智。从让贾谊担任小儿子梁王的太傅来说,文帝仍然对贾谊抱有厚望。但文帝没有想到的是,这让贾谊那颗敏感脆弱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而随后的梁王之死更是雪上加霜,也因此断送了贾谊的性命。

而对于贾谊来说,年少成名和仕途早顺,都给了他过高的心气,以至于在面对挫折之时,无法承受压力。而同时,他的上疏又引来了早已嫉妒他才华的人诽谤,两者同时作用,导致了他人生的悲剧。

王勃: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如果说贾谊是年少成名,那么王勃,则称得上天降神童。他六岁作诗,十岁饱读六经,同时还学习医术,十四岁就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从十四岁起,王勃就屡次献上文章,表达自己的入仕之意。二年后,他应幽素科试及第,被授予了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同年,他又向唐高宗献上了《乾元殿颂》,引来了高宗皇帝的赞叹,声名大震。

历史上其貌不扬但是有才华的人,才华横溢却无法一展抱负(3)

然而,过早的成名和未冠而仕让王勃这颗急切入仕的心浮躁无比。可是宦海之艰难,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年少的王勃心中,以为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诚和满腹才情,就能无往不利,所向披靡。但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任你才华横溢,在权势面前,犹如美丽的玻璃制品,不堪一击。

当上朝散郎后不久,王勃在他人的介绍上成为沛王李贤的修撰。不知是为了讨李贤的欢心而更近一步的上位,还是有意无意之中的卖弄才情,他在李贤和英王李显斗鸡的时候,开玩笑般地写下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这样一个在李贤或是王勃心中都认为无伤大雅的文章玩笑,却引来了唐高宗的震怒,认为他在有意挑拨儿子之间的关系,将王勃逐出了朝廷。

一篇斗鸡檄文,断送了他的苦心经营,也阻断了他日后的政治前程。这对王勃来说,打击不可谓不大,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更大的灾祸还在后面。

咸亨二年,王勃在好友的帮助下,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但是,即使遭受了被赶出朝廷的打击,王勃仍然是那个恃才傲物的王勃,这引来了其他同僚的反感和嫉恨,设计了官奴曹达一案,构陷王勃私藏曹达,又将其杀死。

就这样,王勃莫名其妙背上了杀人的罪名,被抓进了大牢之中。虽然遇到了大赦没有被处死,但此次下狱不仅宣告了他政治生命的彻底结束,更害得父亲被牵连贬官。王勃虽然为人放浪,但却是一个孝子,对父亲的牵连让他十分自责和沮丧,在出狱后便大病一场,在家休养。

一年后,朝廷准备恢复王勃的官职,但经历连番打击的他已经对仕途无比的畏惧,他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转身前往遥远的交趾探望被贬为交趾县令的父亲。在南下的路上,王勃在路过南昌时,写下了那篇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

历史上其貌不扬但是有才华的人,才华横溢却无法一展抱负(4)

公元676年,经过了长途跋涉,王勃终于在交趾见到了父亲,看着父亲的困窘,王勃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再度进入官场,此时的他还只有26岁,正属于人生的大好年华,只要动心忍性,必能有一番作为。

可偏偏,在从交趾回乡的路上,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哀叹。

跟贾谊相比,王勃所受到的打击和挫折更加巨大,而且属于典型的无妄之灾,而他去世的年龄,甚至还比贾谊要小6岁。正如他在《滕王阁序》中所说的那样“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本身的浮躁和自傲,加上命运的捉弄。王勃短暂的一生,就这样被这同样简短的八个字,给完全概括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