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也谈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提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大概有这么三种说法,第一种: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第二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第三种: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彭玉麟。那么这三个版本中,哪一个更为权威,可信度更高呢?我们试着来分析一下。

张之洞(也谈晚清中兴四大名臣)(1)

这三个版本人员虽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曾国藩和李鸿章是必选项,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就曾国藩而言其临危受命、组建湘军、平灭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对清朝可以说有再造之恩,及至后来他兴办洋务,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更是开近代洋务运动之先河,官至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清朝统治者给曾国藩的谥号为文正,可见对他一生的高度肯定,故晚清四大名臣不但必有曾国藩,且必须排在第一位。

张之洞(也谈晚清中兴四大名臣)(2)

再看李鸿章,论关系和地位,李是曾的学生是晚辈,曾的辉煌时代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而李虽晚却跨越了60到90年代,早期的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李便是曾旗下的重要力量,且组建淮军位列封疆,后来李将老师兴办洋务的事业发扬光大,成为洋务运动和洋务派的领军人物,成为“同光中兴”的中流砥柱般的人物,官至军机大臣、参赞中枢,也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必然人选。

张之洞(也谈晚清中兴四大名臣)(3)

对于左宗棠、张之洞、胡林翼、彭玉麟,我们试着采用排除法,这其中彭玉麟资历最浅、官职最小,影响也是最小的,虽然彭是晚清水师的创始人,但毕竟贡献是单方面的,且长期以来在曾的麾下,只能说是一员虎将,将他位列晚清四大名臣规格就显得过高了。

我们再看胡林翼,胡与曾左是同时代人,也是曾麾下最优秀的战将,当时曾虽为湘军统帅,但官位却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兵部侍郎,而彼时胡林翼由于战功卓著已擢升为巡抚,位列封疆,实权在握。且胡气量宏大,才智过人,当时兵危战急,各地督抚却处处掣肘,幸而胡从中斡旋调和,曾才能集中精力剿灭起义。但胡林翼去世太早,逝世于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沦陷前夕,殊为可惜。这也导致了胡在历史上的贡献也难及曾李。故而也就排除了。

那么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后两位也就自然而然地是左宗棠和张之洞了。那左张二人凭何入围呢?先说左宗棠,其实平心而论,左宗棠就对历史的贡献而言无疑要大于曾国藩,虽然在剿灭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中,左发挥的作用不及曾。但后期左创办福州船政局,兴办洋务,直接推动了中国造船业和近代中国海防事业的进步。不仅如此,在其晚年,左又力排众议,为收复新疆鞠躬尽瘁,用极大的人格魄力和牺牲精神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发挥了最后的余热。就这一点而言,其功莫大焉!

张之洞(也谈晚清中兴四大名臣)(4)

张之洞是笔者的老乡,河北南皮人,笔者的家乡与张之洞的故乡双庙村相隔不过几里远。张之洞较曾左李而言,是晚辈是后生,张做到巡抚这个位子的时候,曾已经去世多年,左已是军机大臣,李也早已官拜总督,可见张资历与其他三人相比较浅。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最大的贡献也在洋务上。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在晚清后期成为能够与李鸿章的北洋系平分秋色、分庭抗礼的南洋系。故张之洞是名副其实的后起之秀。也因此成为最后一位进入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列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