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家长职务(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竟包括“权势垄断部门子女”

乔志峰

小学回应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

中小学生家长职务(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1)

小学回应统计“领导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班主任做法欠妥,已处分!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近日,山西忻州。网曝原平市第一小学某班级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将学生分为11类。分类包括“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2日学校工作人员回应,已停止调查学生家庭情况,部分班主任未正确领会会议精神,该做法欠妥,已对其批评警告。(11月2日时间视频)

学校统计家长背景和家庭经济条件,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有的地方甚至已经“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做起”了。不久前,就曾曝出“西安一幼儿园要求填写家长职务”的新闻。

不过,尽管有类似举措的地方和学校有很多,但原平市第一小学某班级的做法,还是令人叹为观止——他们的分类,实在是太细致入微了,竟然可以将家长分为11类,比传说中的“三六九等”还要强大。

我没看到这11类都包括哪些。我试着列举了一下,尽管绞尽脑汁,也难以凑够11类。看来,这真不是一般人能搞出来的。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和高深的“理论水平”,根本做不到。按一句稍显不雅却非常生动形象的歇后语来说,就是老头尿尿——不扶(服)不行。

当然,即便从媒体报道中给出的三个分类,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来看,却也足够“拍案惊奇”的了。这分类,未免太有个性了点儿。

不少人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生出疑问:老师统计家长的背景,到底是出于何种目的呢?

而看了今天这个新闻,想必这种疑问更强烈:单单统计体制内的家长难道还不够吗,为何还要将其细分为“权势垄断部门子女”和“领导子女”?莫非是因为体制内也分不同的“层次”,不能只看级别,还要看是在什么单位上班?“权势垄断部门”,当然要比普通单位的领导权力更大,掌控的资源更多。可是,这跟教育者有什么关系呢?统计这些,难道是为了有的放矢、方便“利用”吗?

至于统计“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也相当令人费解。是认为这样家庭环境存在问题,孩子缺乏管教、容易学坏,还是认为这样的家长是“道上混的”,惹不起?抑或,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请这样的家长出面摆平?

不是我们想不明白,实在是某些教育者太“高深”。

更高深的,是事情遭曝光后,学校工作人员的回应——调查学生家庭情况,系“部分班主任未正确领会会议精神”。

原来,奇葩事儿都是班主任老师干的,跟学校无关。可是,这从逻辑上来看似乎有点说不通。假如学校没有安排,班主任老师会统计相关信息吗?

如果只有一位班主任老师这样做了,还可以说是“个别班主任擅自行动”,可“部分班主任”的表述,说明这样做的班主任并非一个两个。难道,这么多班主任理解能力都如此之差,连学校的会议精神都领会不了?这样的水平,别说班主任了,连做老师都不合格吧?今后,是不是要在全体老师中进行“阅读理解”的培训?

好吧,就算是“部分班主任未正确领会会议精神”,那么,“会议精神”到底是什么呢?相关会议有没有录像、录音?如果有,能否放到网上公开,让广大网友也来“领会”一番呢?

央视主持人王宁评入学收集家长职务信息时表示,登记家长职务信息,看似是学生办理入学登记时的一个小步骤,实际关联着教育公平的大问题。其实,何止是关联着教育公平,甚至可能关联着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对存在类似现象的学校,不能只由“部分班主任”背锅,而是应当深入挖一挖更深层次的根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