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孙庄村村西(邯郸V音瓜田李下)

邯郸孙庄村村西(邯郸V音瓜田李下)(1)

这是一座长满了故事的土地,

这是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邯郸,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这座城里有着千年的成语故事,

是中华成语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请收听《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邯郸成语典故篇。

邯郸孙庄村村西(邯郸V音瓜田李下)(2)

播讲:牛佳佳

邯郸孙庄村村西(邯郸V音瓜田李下)(3)

北齐有一名官员,名叫袁聿修,字叔德,出生于北朝的士族高门,是北魏中书令袁翻的儿子,小时侯过继给叔父袁跃为子。因他父亲袁翻曾担任过度支尚书,相当于后来的户部尚书,袁聿修也曾担任吏部尚书,所以人称父子两尚书。南北朝选拔官员时,重视门第背景,所以,九岁时袁聿修就做了副州长(主簿),以“官二代”的身份进入官场。但袁聿修清心寡欲,与世无争。他平时话不多,但只要说话,必掷地有声。

有一年,袁聿修以大常少卿身份奉命去各地巡视,考察各地官员的政绩。他的好友邢邵在兖州当刺史,经过那里时,邢邵派人送给他一些白绸作为礼物,袁聿修说什么也不接受。为了说服老朋友,他特地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信中写道:“今天我路过这里,非比寻常。这次我是奉命出来巡视民情、考察官吏的,你虽是我的好朋友,但礼物却无论如何不能收。瓜田李下,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希望你能理解我。”朋友读了袁聿修的信,深为感动,便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认真考虑,不经意间做了错事,请你原谅。收到你的来信,我并无不快。你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做了清正的少卿,十分令人敬佩。”

袁聿修所处的北齐后期,国政衰败、道德沦丧、权臣贪腐成风,政治生态极为恶劣,但他在尚书省任职十年,连“一升酒”的馈赠都没有接受过,“清郎”之名可谓是实至名归。

邯郸孙庄村村西(邯郸V音瓜田李下)(4)

袁聿修任信州刺史时,勤政为民,在任三年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境内没有偷盗和欺压人的现象,治安稳定,邻里和谐。当时朝官到各州巡察,周围四个州的长官,都受到弹劾,但朝官却根本就没有去信州,可见朝廷对他的充分信任。等到他任职期满返回京城时,送行的百姓挤满了道路。人们挎着篮子,带着酒肉,跟在车子后面挽留他。当时正是酷暑,为避免百姓过于劳累,袁聿修时不时地停下来,随手举起一杯酒,答谢百姓的厚意,并劝说百姓们回去。回到京城后,信州百姓筹集了几百匹布,七百多人联名请求为袁聿修立碑,记载他的功德。

—— 寓义 ——

成语出自《北齐书·袁聿修列传》,其中有一句是:“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意思是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瓜田李下:意思是说,经过瓜田时,不要弯下身来提鞋, 免得人家怀疑是摘瓜;路过李树林子时,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是摘李子。后来人们将这句成语扩展为“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避免招惹无端的猜疑。

邯郸孙庄村村西(邯郸V音瓜田李下)(5)

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足足的精气神儿!

来源:邯郸广电融媒体

监制:严武军

主编:郑 岩 许继霞

编辑:李丽娟

邯郸,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邯郸孙庄村村西(邯郸V音瓜田李下)(6)

邯郸V音|毛遂自荐

邯郸V音|文姬归汉

邯郸V音|冲锋陷阵

邯郸V音|快刀斩乱麻

邯郸V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