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捣黄龙和谁有关(直捣黄龙的可能有多大)

如果岳飞不死,直捣黄龙的可能有多大?

直捣黄龙和谁有关(直捣黄龙的可能有多大)(1)

岳飞之死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头痛。

岳飞没有犯任何具体错误,而且战功如此卓著,在没有任何的理由的情况下,南宋朝廷为何非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杀害了呢?残害岳飞的真正凶手又是谁呢?

人们一开始说是秦桧卖国杀了岳飞,因此,秦桧夫妇才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后来又有人说一个宰相,要想杀害一位手据军权的朝之重臣是绝对办不到的,所以,真正的凶手其实是站在秦桧身后的宋高宗——赵构。

那么,赵构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地杀害于国于民有莫大军功的岳飞而自毀长城呢?赵构杀害岳飞理由到底是什么?

人们最通常的解释是,赵构害怕岳飞迎回徽钦二圣,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迎二圣还朝,恰恰是高宗自己提出来的。

直捣黄龙和谁有关(直捣黄龙的可能有多大)(2)

再者,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宋徽宗已病死北方,岳飞是在五年后才被杀的,剩下的钦宗更不可能动摇高宗的统治地位。所以,说岳飞之死,是因为高宗怕迎回二圣是不成立的。

另有一个潜在因素,那就是金钱。岳飞的梦想是直捣黄龙,但是,从财政、军事上说,恐怕南宋也没这个能力让岳飞直捣黄龙的。

南宋之初,整个朝廷的财政收入只有1000万贯,而岳飞的一支军队每年就要消耗700万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高宗时的南宋,朝廷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省吃俭用给岳飞打仗的。

从相关史料的记载来看,赵构还算是个勤俭的皇帝,在杭州营造的宫殿也没有那么豪华。虽然兜里没钱,但是,军饷又不能不给。

如果,让将军们自筹军饷,军队能够自给自足,自我解决后勤,那就成了军阀,这也是宋高宗极不情愿看到的。

所以,他必须不断的拿钱出来,以此做为掌控军队的手段。赵构此举,也让天下百姓知道,军队是国家的,不是个人的。

直捣黄龙和谁有关(直捣黄龙的可能有多大)(3)

南宋当时也是内忧外患,由于连年战乱,军费持续上涨,农民负担沉重。南宋建炎四年,就爆发了钟相、杨么起义。

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二月,高宗调集20万大军,命张俊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路置制使,率岳家军趋洞庭湖围剿钟、杨。

在岳飞招降政策诱惑的下,义军大首领杨钦、刘衡、金琮、刘诜、黄佐等相继出降,惟杨幺、夏诚等仍据寨自固。

岳飞知湖深莫测,乃纳杨钦献策,遣人开闸泄放湖水,放巨筏堵塞港汊,并于湖面散放青草,以破义军车船优势。

其后,岳家军以杨钦为向导,进围杨幺水寨。杨幺率水军出战,因水浅,车船机轮又被草缠住,滞不能行,被官军击败,各个水寨或降或破。至此,前后相继6年之久的一场农民起义被镇压。

直捣黄龙和谁有关(直捣黄龙的可能有多大)(4)

以当时这样的形势,让国人一直陷入战争,普通百姓能否承受得起,该是个问号。

从战绩上看,1131年1月至1137年,这期间的岳家军一直在和各个农民起义军作战。直到1140年金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才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其后,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事实上,朱仙镇大捷并非大战,在赵构的本纪中也没记载,甚至都没有提到朱仙镇这几个字。而把朱仙镇战事写得最神奇的是一本叫《金佗粹编》的书,书的作者是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岳珂。

如果我们去翻阅史料,会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是岳飞在当时的作用就是阻止了金国的进一步南侵,为和谈争取了筹码。

无论岳飞心里是多么的想挥师北上,当时的条件都不允许,并且战争的主动权一直在金国手里。

因此,后世的史家几乎有个定论,就是谈和,不是投降的意思,和金国保持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划分国土,是当时最有利、最理性的一个选择。

而此时的金国,同样艰难,南下大军也是强弩之末,谈和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所以双方才会坐下一起谈的。

既然财政上、军事上都没有条件可以让岳飞直捣黄龙,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谈。在战与和上,朝廷就形成了两派,而岳飞则是主战派的旗帜,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就不可避免了。

直捣黄龙和谁有关(直捣黄龙的可能有多大)(5)

再说岳飞与赵构之间的个人恩怨,他们一开始是有很长的“蜜月期”的,赵构在军事上一直非常倚重岳飞的。岳飞可以说是宋高宗一手提拔起来的,令他从一名低级武官一路晋升到节度使。

所以说,赵构可不是一开始就对岳飞有意见的,后来,他感受到来自岳飞的威胁,才慢慢触怒了他。

岳飞的性格说好听点是刚正,说不好听就是倔,因为你是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手上还有天下半数兵马,所以在宋高宗看来,岳飞的倔,就成了跋扈嚣张。

举个例子,绍兴七年,当时,淮西军将领刘光世辞职不干,赵构就把刘的军权给了岳飞,这时候岳飞就拥有了大半的军队。

回过神来的赵构一想,不对啊,你有这么多兵,到时候你要反我,我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就把军权又要回来了。

这时岳飞不干了,到手的鸭子能让它飞了?岳飞就三番五次地找高宗交心,说你放心把军队交给我,我肯定能帮你收复故土。

清醒过来的赵构,死活不再松口,岳飞倔劲一上来,直接回庐山替母守孝(岳母葬在庐山),撂挑子不干了。

直捣黄龙和谁有关(直捣黄龙的可能有多大)(6)

赵构一连写了几封信给他,有命令也有软话,希望他重新回来主持工作。岳飞回信只有两个字:不干。

赵构被逼急了,才写信直接逼问岳飞,你是不想造反啊(“是欲反耶?……若坚执不从,朝廷岂不疑宣抚?”)。岳飞这才觉得自己做得过头了,只好奉命令返回军营。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立嗣的事,这是大家所共知的,就不多说了。如果一个文臣关心到也罢了,你是武将,手握重兵,你对皇位继承感兴趣,指手画脚,你是想干什么?

岳飞做的这件事不光赵构不高兴,就连当时的主战派、对岳飞也很好的宰相赵鼎就直言,责怪岳飞太糊涂了,这种事是他一领兵在外的武将能管的吗,此事万万不能有第二次。

所以,史学界认为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慢慢加深的。如此种种,就为岳飞的死埋下了定时炸弹。

直捣黄龙和谁有关(直捣黄龙的可能有多大)(7)

但真正置岳飞于死地的,并不在岳飞与赵构之间的个人恩怨,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宋朝特殊的政治制度。

宋朝在仁宗时期已经完成了一个士大夫觉醒的的过程。当时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叫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士大夫的力量就成为朝堂上的主导力量,其后,又暴露出中国文化的一个缺陷,就是士大夫基于意气,凡事认死理,凡事搞党争。

到了南宋赵高宗时期,这种表现就更加突出。当时朝廷上只有两派,主和派与主战派。那么主和就是投降,主战就是爱国的吗?不是的,后世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这一点。

你去看晚清历史就是这样的,翁同龢是主战派误国,而在外面对国家缝缝补补的恰恰是主和的李鸿章。

战与和的两派之争,其实是政治上的分歧,但要放在一个没有弹性的政权中,就变成党争,就成了有你没我的死局,就成了国是之争。

直捣黄龙和谁有关(直捣黄龙的可能有多大)(8)

而皇帝只能在两派中选择一派,那宋高宗当然是选择了主和派。既然主和,就必须要杀一个主战派的领头人物,这个人就是岳飞。只有杀了你岳飞,其他的主战派才会老实,主和的政策才能成为国家的大政方针。

当岳飞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后,并没有多少人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妥,人们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冷漠。

真正为岳飞说了话的,只有水军元帅韩世忠以及愿以全家性命为岳飞担保的齐安郡王(赵构的亲叔叔)赵士褭。

可是,这两人却都是最不适合说话的人。因为两个的身份都很特殊:一个手上有重兵,一个是皇室宗亲。

这二人一同站出来支持岳飞,会让高宗怎么想呢?分明这就是“朋党”嘛,早杀早除后患。

直捣黄龙和谁有关(直捣黄龙的可能有多大)(9)

真正可以让岳飞不死的做法,那就是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重臣都表示竭力反对,据理力争。

如此,不管史上任何一个皇帝,他再野蛮、再凶悍,也都不敢不顾及众人的意见。否则,他就没法再玩下去。可是,那些重臣们却都选择了沉默不语,随你们的便。

严格来说,真正杀害岳飞者除了赵构、秦桧之外,还有一大群人,就是那些在此事件上保持沉默的满朝大臣。

如果当时有人能勇敢地站出来喊“不”,岳飞是可免于一死的。遗憾的是,人们中的大多数都选择了沉默,而沉默的本身就是默许。

如果说岳飞真是民族英雄,杀害他的凶手的确应还再加上众官。因为,任何时候,皇帝的权力都大不过众大臣的合力。

直捣黄龙和谁有关(直捣黄龙的可能有多大)(10)

朝野环境如此,即使岳飞不被害,要想实现直捣黄龙的军事目的,恐怕也难。

与其说岳飞是死于某些人之手,还不如说他是死于制度之手,更恰切些——岳飞就是宋朝政治制度的直接牺牲品。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