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古代雅称(古时年龄的代称)

各年龄古代雅称(古时年龄的代称)(1)

古时对人的年龄除用年岁表示外,还有许多代称:

  • 总角,指幼儿。古代男女幼童的头发扎成两个髻。《诗经.氓》中有“总角之宴”的诗句。
  • 束发,指童年,稍大点的孩子扎成一个髻。
  • 髫年(tiao nian),髫,小孩的下垂头发,指童年。
  • 及笄(ji),是指用簪子挽发,表示女子十五岁,已成年。笄,为古簪子。
  • 弱冠、冠岁,刚刚二十岁(古代二十曰弱,指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戴成人帽子行冠礼,超过二十岁叫“已冠”、“巾冠”。
  • 妙龄,指青少年时代。
  • 桃李年,指年轻女子。唐代武元衡诗:“洛阳佳丽本神仙,冰雪容颜桃李年”。
  •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三十而立”出自《论语》。
  •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四十不惑”出自《论语》。

各年龄古代雅称(古时年龄的代称)(2)

  • 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五十而知天命”出自《论语》。
  • 顺耳之年,指六十岁。“顺耳之年”出自《论语》。
  •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以六十年为一甲子。
  • 从心所欲年,指七十岁。“七十从心所欲”出自《论语》。谢觉哉有诗曰:“正是从心所欲年,名传环宇德齐天”。
  • 古稀之年,已超过七十岁。杜甫《曲江》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耄耋之年,一般泛指老年。耄(mao),就是白发,七十岁以上;耋(die),指八十岁。
  • 期颐,指一百岁,《礼记.曲礼》:“百年为期颐”。“期”是指已到百年,“颐”是养的意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