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为什么要投笔从戎(杨炯为何不被重用)

杨炯也是初唐四杰之一,但是杨炯是没有“字”的。在《新唐书》和《旧唐书》提到杨炯的时候都没有提他字什么,只是杨炯在盈川任职时有一个别称叫杨盈川,所以他是初唐四杰中唯一一个没有字的人。“王杨卢骆”这四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被称为“神童”。那杨炯是怎么被称为神童的呢?他在十岁的时候参加唐朝的应童子科举考试,然后中举成为了神童。在十一岁的时候进入弘文馆待制,也就是等待皇上的任命。刚进入弘文馆的时候杨炯还很年轻,对以后要不要进入仕途也没有特别多的想法,反正现在已经一只脚踏进了官场的大门,什么时候当官就看皇上什么时候给他具体的职位了。

杨炯为什么要投笔从戎(杨炯为何不被重用)(1)

但是令杨炯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在弘文馆待制了十六年,估计皇上早把他这个小神童给忘了,待制十六年杨炯现在都二十六七岁了,他一想不能在这么干等下去了,于是他再次参加科举,可惜考中后居然只给了秘书郎这么个芝麻小官。

在杨炯三十岁的时候,吐蕃、突厥经常骚扰唐朝的甘肃一带,这时候唐高宗派礼部尚书裴行俭出兵征讨,杨炯这时候明白了,这唐高宗啊重武轻文,只有武官才能被重用,杨炯想自己虽然不能从军打仗,写写有关边塞的诗也许能得到重用,脍炙人口的《从军行》就是杨炯那个时期创作的。可惜文章虽然写得好,但是依然没有得到唐高宗的提拔。其实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在那个重武轻文的年代,没有特别的功绩,是不可能被重用的。

杨炯为什么要投笔从戎(杨炯为何不被重用)(2)

杨炯这个九品小官当了六年才被太子李显提拔,掌管太子东宫的庶务,这个官职是个正七品,被太子任用的杨炯眼看就要飞黄腾达了。可是好景不长杨炯伯父的儿子杨神让跟随徐敬业在扬州讨伐武则天,叛乱被平息了之后杨炯也跟着受到了牵连,他被贬到四川担任司法参军,就这样杨炯结束了在长安城的安定生活。

杨炯为什么要投笔从戎(杨炯为何不被重用)(3)

杨炯四十岁的时候回到洛阳,那个时候的武则天已经称帝了,武则天命杨炯与宋之问,掌管教习官人的书算,这个官位并不是很高,杨炯心里不是很乐意。有一年的盂兰盆节上,杨炯为武则天献上了一篇《盂兰盆赋》,盂兰盆节是一个佛教的法会,用来超度死去的亡灵,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举行,这个节日在古人的眼中非常重要。杨炯献上的这篇《盂兰盆赋》大致就是描写了当时将盂兰盆分送佛寺的壮丽景象,极力歌颂了武则天周王朝的善政等等,武则天看了之后龙颜大悦,同年的冬天杨炯就被提拔为盈川的县令,虽然是个县令不过好歹也算朝廷命官,杨炯立刻走马上任,可惜不到一年的时间杨炯便死在了盈川。杨炯的别称叫杨盈川,也就是在盈川上任的这段时间才有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