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商业模式经典案例(论最伟大的商业模式)

提示:本文前方低能量,读者请做好心理准备!

最近连续从几个摩圈的老板或是经销商那里听到“利他”一词,原话是这样说的:

“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模式是—利他”。

说实话,第一次听这种言论,我并没有感觉到一丝丝地所谓“正能量”,反而是每听一次内心都哆嗦一次,且后背有微微发凉之意。

Why?

因为我非常担心说这话和传这话的人并没有真正用思辨地方法地去慢嚼细咽这句话里的每一个字以及每一个词书面上和书面下蕴藏的更深的意思。

边际商业模式经典案例(论最伟大的商业模式)(1)

比如我们这些造摩托车和卖摩托车的,我们造车卖车的目的是什么?是利他吗?如果是利他,那这个“他”又是谁?是供应商还是消费者?是员工还是股东?……

细思极恐!

于是我有了一种想聊一聊关于“利他”或“利他主义”的冲动。

来,我们先捋一捋什么叫“利他”。

边际商业模式经典案例(论最伟大的商业模式)(2)

利他主义(altruism):是指把他人的幸福、福利甚至生命摆在高于自己之上的行为规范和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视他人利益重于自己利益;一是牺牲自己,利于他人。

不仅有利他主义,还有一种叫相互利他主义(reciprocal altruism):是指以对方的回报为条件的利他主义。

以献血者需要输血时会得到别人的血为例,说明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别人,原因是希望得到回报,最终彼此受益。

社会生物学家以此概念说明人性的自私和利己。他们认为,人从根本上来说是自私的,利他行为事实上是“相互利他”。

边际商业模式经典案例(论最伟大的商业模式)(3)

利他行为可能出现在一般情景下,或称非紧急情况中,也可能出现在紧急情况下。在一般情况下出现的利他行为,如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主动打扫公共卫生、为残疾人服务等,这些利他行为通常是利人不损己的。

在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往往会带来对自己不利的结果,使利人者自身蒙受某种损失或伤害,如舍身救人、与歹徒搏斗等,有时行为者甚至要做出自我牺牲。

如果我问:说“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模式是—利他”这种话和传这种话的人一个问题:“你能做到让他人的利益重于你自己的利益吗?你能牺牲自己而去利他吗?(尤其注意后面这个词:牺牲!)”,你该如何回答我?

边际商业模式经典案例(论最伟大的商业模式)(4)

你看,仅仅思考一个“利他”,就有这么多需要我们精进学习和审慎思考的内容,那我们是否应该慎重选择说这类话或是传这类话呢?

我再举一个更偏“负能量”的例子,就是慈善。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街上向乞丐施舍钱财或物品,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义举,但(仅仅)从个人心理学上来说,这或许根本与慈善无缘。

因为很多人递出钱财的那一刻,并不是完全为了对方,更多的是想去“照顾”到自己的感受。因为自己看到了需要帮助的人而没有去帮助,自己会难受!因为自己心里的那个“好”的“我”,需要通过行善这种行为去“证明”自己的好,而在施舍的过程中,(自我的)人心得到了满足和愉悦。

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此时的利他,本质上是利己!

边际商业模式经典案例(论最伟大的商业模式)(5)

而且利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你需要Get到,即:

利他的强(程)度!

你施舍五元钱,眼都不眨一下,五十元呢?五百元呢?五万元呢?

所以,我们谈论利他,一定要基于一个强度作前置条件。

人类是由人构成的,从生物基因学上来说,人并没有自由意识,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真正的主宰是基因。理查德·道金斯早就写过那本著名的《自私的基因》一书,有空大家可以翻翻,我倒不一定全部同意他的观点,不过看看无妨。

边际商业模式经典案例(论最伟大的商业模式)(6)

也正是基于此种学说,人的本质就是自私的!也正因为人的“自私”,人类才能从原始社会活到今天。而所谓的人类文明其实也就是一种不断和自私对抗的过程中而产生的副产品。

我知道有人看到这里可能已经坐不住了,因为我讲这些太心理暗能量了!如果你真的有种感觉,那我也只能向你说声:I am sorry!

“一个人能承受多少真相,是其精神强度的检验!”(尼采)

不能光上价值,绕回摩托车行业吧,否则我这种文章会被我们公司的总编归到心灵散文之类而被拒绝发表。

我先直接给出我的结论:

摩托车行业走到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个红海时代,我们要的不是利他,而是利己!

在商业社会要坚定地走赚钱之路,要坚定地让自己的产品综合品质勇夺行业一流,要顽固地保持高利润率,要……

退一万步说:你得先活下来,才能利他,对不?

边际商业模式经典案例(论最伟大的商业模式)(7)

就算你在挣大钱的同时,你提供的产品综合品质性能让人们都非常满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是愿意理解,甚至积极主动配合你的哪怕是“极致”地利己行为的,是不?

这并不是一个语文词语的逻辑游戏,各人细品自会有不同的味道和感受。

仅仅一句“世界上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利他”似乎给人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

“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

边际商业模式经典案例(论最伟大的商业模式)(8)

现在商业社会本质上是一种竞争,是非常残酷的竞争,是用另一种看不见血肉横飞的方式在相互搏杀,当所有人各自杀得身心憔悴的时候,人群中突然有人喊了一句:“最伟大的模式是—利他”!似乎人们就可以从鏖战中找到了新的出路和方向,而且还正能量满满,童叟无欺、老少皆宜。于是乎大家跟着就“认可”了这句话,再然后积极广为传播这句鸡汤文。

我一直觉得如果没有经过非常审慎的思考,最好还是不要轻易地说出诸如“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模式是—利他”之类的壮语。

这一类豪言壮语看似正能量爆棚,让人一听就血脉贲张,细品却空无一物,也无法让你后续的行动有任何实际的着力点和抓手!

心灵鸡汤虽好喝,但没人给你汤勺,你咋喝?

边际商业模式经典案例(论最伟大的商业模式)(9)

很多人天天对自己说:“我要努力、我要勤奋、事在人为、功到自然成……”,有用吗?

问题的关键不是你应不应该努力,应不应该勤奋,而是:如何努力?如何勤奋?

你最需要的是把每天的“Why”变成当下每一刻的“How”以及“What”。

否则,你说或传这种话,更大的可能性只是感动了自己,最多在某一刻“感觉”自己的人设一下子瞬间上了好几个台阶。

边际商业模式经典案例(论最伟大的商业模式)(10)

而在实际的世俗生活中面对他人时,自己的行为多半与此类话语深刻内涵的初旨早已无远弗届了!

如果我说:无知要比博学的人更容易产生自信”,估计要被很多人揍扁,同时会骂我说话太刻薄、太极端。

那好,我换种说法:“一个人不能未经思考就无缘无故地被同化!”,这样表达是不是正能量更偏大一点呢?

当然我写这些并不是反对利他,在我们关注是否应该利他的同时,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关注自己是否能做到利他?利他不利他的话题都是指向外界,而我们在关注外界之前,是否更先应该向内看,关注自我内在的一些东西,比如: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在把内在个人层面的问题捋清之后,再去思考外在层面的东西?(虽然这两者实践中并无严格的先后之分)

(仅仅对大多数平凡人而言,在不伤害和侵犯他人的权益的前提下)先利己,再利他!在利己的前提下和过程中,实现你利他的心愿和业力!

“错误有可能是伟大的,正如有的真理是平庸的!”

“知道一些问题,要比知道所有的答案更好!”

做人先利己,利他自然成!

有空与没空,看看牛摩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