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是夏明翰烈士英勇就义前留下的绝命诗,他的这番豪言壮语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后来更是被选入学生课本。1928年牺牲的夏明翰只活了28岁,他的英雄事迹却被后人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悲壮历史中不可抹去的记忆。

然而,我们所不知道的是,湖北秭归的夏家可谓是满门忠烈。夏明翰姐弟四人都先后为革命牺牲,他的外甥更是在19岁的时候就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身亡。而就在夏明翰烈士牺牲的第二天,他的弟弟夏明震也遇害了。夏明翰的妻子郑家钧,在丈夫英勇就义后拒绝改嫁,独自一人推三轮车养活老母和女儿。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1)

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着夏家人前赴后继地为革命做出重大牺牲?他们当时所生活的环境是怎么样的,日后的境遇又是如何?本章内容,笔者将为您讲述夏明翰烈士的成长环境以及夏家人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体味那个风雨飘摇时代背景下中国人不可磨灭的血性与担当。

叛逆的豪绅少爷

夏明翰烈士的身份非常特殊,与笔者在以往介绍的大部分烈士都不同,他的家庭是十分显赫的。夏明翰在1900年出生在湖北秭归,他的祖父夏时济在光绪年间考中了举人,成为了清政府的官员。所以,夏明翰是十分标准的豪绅家庭出身的阔少爷,加上他是家中的长子,因此更是受到了家中长辈格外的关爱。

在12岁之前,夏明翰与父母和祖父生活在湖北、江西等地,12岁以后回到了自己的祖籍湖南衡阳。其父夏绍范在夏时济的培养下,成为了一名贡生,日后也凭借家里的关系踏上了仕途。不过,夏绍范在1903年的时候曾经奔赴日本考察,他亲眼目睹了弹丸之地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的巨大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震动了他。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2)

所以,夏绍范与保守的夏时济并不相同,这也是后来夏明翰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夏绍范的妻子陈云凤是“铁面御史”陈嘉言的长女,出身于豪绅家庭的她博学多才,是湖湘一带著名的女侠。陈云凤曾经被清政府册封为“诰命夫人”,但她并不似当时的妇女那般封建保守,其思想十分开明先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陈云凤是夏明翰等人走上革命之路的最大支持者,她是一位伟大的新时代女性。

夏绍范从日本回来之后,经常性地在家中谈论民主与科学的思潮,他甚至还公开地表示支持“武昌起义”。这让封建保守的夏时济很是不满,他不仅当面叱责儿子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行,还要求陈云凤去劝诫自己的丈夫。不过,陈云凤对夏绍范的思想很是支持,她也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潮,并且在此后不遗余力地推行。

夏明翰正是在这种新旧交替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的身上充满了种种矛盾。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夏明翰,自幼在祖父夏时济的教导下学习儒家经典,而且被要求立志“日后为朝廷效力”。但是,夏明翰的父母却一心想让孩子上“洋学堂”,接受更为先进的现代科学教育。祖父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也引发了夏明翰的思考,不过,他最终还是选择成为与父母一样的叛逆者。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3)

14岁的时候,夏明翰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的祖父夏时济成为了家里说一不二的存在。如此一来,夏明翰的母亲陈云凤就显得势单力薄,但她还是不遗余力地教育孩子学习新思想。正是母亲的这种教育与引导,使得夏明翰迈出了挑战旧秩序的第一步。

1917年,夏明翰接受了“工业救国”的思想,决定要报考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这遭到了祖父夏时济的强烈反对。他固执地认为“国不需要救,本来就没问题”,叱责自己的孙子夏明翰的这种思想很危险,是可笑的“天方夜谭”。由此,夏明翰与祖父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这算得上是他第一次正面抵抗祖父了。

最终,在母亲陈云凤的支持下,夏明翰还是来到了工业学校机械科学习,他成功地迈出了叛逆的第一步。

正是在新式学校学习的经历,使得封建豪绅家庭出身的阔少爷夏明翰,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朋友,他开始了解外面的世界,原来不是所有人都有像他那般优渥的条件,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志同道合的好友的讲述中,夏明翰被真实的世界深深地震撼了,他甚至觉得自己以往奢侈的生活是一种极大的罪过。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4)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夏明翰成为了湖南学生团体中有力的组织者,他带着同学们走上街头宣传爱国的进步思想。不过,当时的夏明翰还属于“稚嫩的叛逆”,他与很多学生只看到了最为表层的东西。比如,夏明翰不仅带头打砸日货商店,还将自己祖父的日货找出来当众焚烧,这极大地伤害了夏时济——它是一种极大的忤逆。

为此,夏时济不得不叫人将夏明翰关进了自家的牢房,他为自己的孙儿如此叛逆而伤心不已。然而,新旧时代交替带来的巨大撕裂感是无法避免的,夏明翰从此与自己的祖父彻底决裂。夏时济认为自己的孙儿疯了,而夏明翰则认为自己的祖父食古不化,他们的矛盾实在无法调和。

不久后,夏明翰在弟弟妹妹的帮助下从家里逃了出来,他的母亲陈云凤支持他前往长沙干革命。夏明翰由一个豪绅家庭的长子长孙,成长为了彻头彻尾的革命者,他的命运也由此改写。就是在湖南的革命中心长沙,夏明翰结识了青年毛主席,两个人成为了革命挚友。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5)

1921年的冬天,毛主席与何书衡介绍夏明翰入党,21岁的夏明翰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员。他彻彻底底地与自己的家庭决裂了,也彻彻底底地与自己富少的身份告别,毫无留恋地成为了千万无产阶级中的一员。

悲壮的满门忠烈

夏明翰在入党后工作十分积极,他成为了工人运动中的领导人物之一。为了抵制日货、反抗剥削,夏明翰曾经在长沙组织了工人的大罢工,由此遭到了武力镇压。这位自幼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在当时风雨激荡的时代背景下,真正地理解了革命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他的兄弟姐妹也紧随其后,转变成为了积极的革命者。

夏明翰四妹夏明衡、五弟夏明震、七弟夏明霹以及大姐夏明玮的儿子邬依庄,都先后投身到革命事业中来,并且全部为了新中国的革命事业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夏明翰一家人,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满门忠烈”,这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怀的事情。

夏明翰的四妹夏明衡,是湘南妇女运动的领袖人物,她只比夏明翰小2岁。在夏明翰与祖父的较量中,夏明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正是在她的帮助下,哥哥夏明翰才得以从家中的监牢脱身。可惜的是,夏明衡在1928年6月就光荣地牺牲了,年仅26岁的她只比哥哥夏明翰多奋斗了3个来月,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6)

夏明翰的五弟夏明震,也是经由毛主席介绍入党的,他在夏明震牺牲的第二天就被敌人杀害了,当时的他年仅21岁。夏明震在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以后,积极地参加学生进步运动,成为了湘南学生联合会的骨干成员之一。入党之后,他更是直接在毛主席的指导下深入农村,在湘南尤其是衡阳地区积极开展农民运动。

在“马日事变”之后,夏明震积极地跟随朱德等人组织游击武装力量,在郴州一带展开地下运动。“湖南暴动”之后,反动势力趁着夏明震等人召开群众大会,手持凶器冲上主席台当场杀害了包括夏明震在内的9位干部。整个“反白事件”(郴州反革命暴乱)中,300多名我党干部牺牲,1000多名群众或死或伤,这是敌人犯下累累罪恶的铁证。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7)

而夏明翰的七弟夏明霹,则在夏明翰牺牲前的1个月就不幸遇难了,他去世的时候还不到20岁。夏明霹与哥哥夏明震一样,都是湖南学生联合会的骨干成员之一,同时他也是衡阳地区游击斗争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之一。1928年2月28日,夏明霹同志在湖南衡阳地区被敌人发现,英勇就义。

1928年对于夏家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年份,夏明霹、夏明翰、夏明震、夏明衡四姐弟都在这一年先后牺牲。可想而知,他们的母亲陈云凤要承受多么巨大的伤痛,她实在是一位坚强而又伟大的母亲!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8)

然而,夏家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还不止于此,1930年夏明翰的外甥邬依庄也牺牲了,当时还不到19岁。他的母亲正是夏明翰烈士的大姐夏明玮,这位在一年之内痛失4位兄弟姊妹的女性,在不久后又亲自将自己的儿子推向了战场。正是有了夏明玮的支持,邬依庄才在1930年投奔了红军,并且因为自己的优异表现担任指导员。

然而,就在邬依庄活捉了伪湖南省反省院院长袁筑东后不久,他在押送的途中与反动势力狭路相逢。在双方激烈的作战过程中,邬依庄被流弹击中后,当场就牺牲了。这位还不到19岁的红色少年,与他的舅舅、姨妈一样,为了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满门忠烈的夏家,已经是第五次收到噩耗,这个家庭值得所有人致敬!

毛主席亲眼目睹了夏家人的贡献与牺牲,他曾经非常感慨地称赞夏明翰等人的母亲陈云凤,说她是一位坚强、伟大、崇高的时代女性。但实际上,在夏明翰烈士的身后,还有另一位伟大的新时代女性,她就是夏明翰的妻子郑家钧。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9)

郑家钧与夏明翰的媒人正是当时在湖南的毛主席,他亲自撮合了这桩婚事。郑家钧的出身十分贫寒,她一直在湖南长沙的湘绣厂当工人,但她在自己表哥的影响下成为了进步的工人。郑家钧是那个时代劳动女性的代表,她虽然没有读过一天书,但却十分清醒地认识到革命队伍和革命工作的重要性,成为了中国革命最为主要的支持者之一。

郑家钧与夏明翰的相爱是在一场罢工中,当时夏明翰领导工人同志对抗敌人的压迫,遭到了无情的武力镇压。于是,疯狂的敌人向着手无寸铁的夏明翰等人开枪,正是郑家钧在危险时刻推开了夏明翰,敌人随后扣动扳机,无情的子弹瞬间穿透了郑家钧的手臂。这位年轻的女工救了夏明翰一命,却因此而受了重伤,这让包括毛主席在内的许多人既敬佩又感动。

当时夏明翰与郑家钧虽然已经相识了,但并没有升温到恋爱的程度。革命工作者也是人,他们的恋爱过程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多了些志同道合与忠贞不屈罢了。夏明翰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只要有空就去看望受伤的郑家钧,他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地爱上了这位姑娘,而郑家钧也动了心。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10)

只不过,当时都没有恋爱经验的两人,不知道如何向对方开口。这一切都被毛主席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特意为了此事来找夏明翰,碰巧看见夏明翰在洗衣服。于是,毛主席就旁敲侧击地引导他,以十分诙谐的语气点拨夏明翰。

“明翰呐,我看你一个大男人天天自己洗衣服也不是办法哟,还是要讨个老婆的嘛!”

这一句话直直地戳中了夏明翰,但他又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心事。这位在工作和战场上十分积极勇敢的革命青年,在情感的问题上总是十分羞涩,他只能将爱意默默地藏在心里。毛主席早就看出了他与郑家钧两个人对彼此都有意思,于是假装十分平淡地给夏明翰出主意。

“我看郑家钧就不错,你们蛮合适的。”

夏明翰脸一红,点点头算是答应了。就这样,主席不久后就派人去郑家钧那里“提亲”,后面的事情自然是水到渠成了。1926年10月10日,夏明翰与郑家钧在主席等人的见证下,成为了合法夫妻。虽然他们的婚礼十分简陋,但出席的人物一点都不简单,李维汉、谢觉哉、何叔衡、毛泽东,这些都是响当当的革命先辈。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11)

“世上唯有家钧好,天下谁比明翰强。”

谢觉哉等人也是十分幽默,他们在夏明翰与郑家钧“修成正果”以后,写出这样一副对联去揶揄他们。原来,当时毛主席询问夏明翰对郑家钧的看法如何时,得到的回复是“家钧挺好的”。而主席派去郑家钧那里“提亲”的人,回来告诉他郑家钧只说了一句“明翰挺强的”。由此,这件事情日后成为了开玩笑的好题材,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也放松放松。

1927年春节前夕,毛主席极力邀请夏明翰夫妇搬到了长沙市望麓园1号,与自己和杨开慧住在同一个院子中,他们就这样成为了十分亲密的邻居。然而,不幸总是来得那么快,郑家钧与夏明翰结婚不到2年,就十分无奈地失去了他。

往后余生,这位不幸又坚强的女性,独自撑起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她同样值得所有人尊重和缅怀。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12)

谢绝改嫁推三轮养活独女

郑家钧与夏明翰相处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却是她一生中最为快意的时光。由于郑家钧不识字,所以她总是认为自己配不上书香门第出身的夏明翰。

丈夫夏明翰看到这种情况,又好气又好笑,于是他在自己的业余时间,开始教郑家钧识字。夏明翰对自己的妻子很有耐心,他总是在郑家钧想要放弃的时候,努力地开导鼓励她。

“不是你笨,是这些字太难了!不要怪自己,要怪就怪那些造字的人,搞出这么复杂的东西。”

郑家钧在丈夫的悉心教导下,不仅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学会了许多汉字,甚至还能写出稚嫩的对联和古诗。在有了文化之后,郑家钧协助丈夫的工作就更为游刃有余了,她有时候扮成大家闺秀,有时候又扮成富家阔太,游走在各种场合从未露出过破绽。当时很多人都十分羡慕这一对夫妻,称赞他们是天作之合。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13)

1927年,夏明翰的大女儿夏赤云(后改名夏芸)出生了,当上了爸爸的夏明翰无比幸福。有了女儿之后,郑家钧总是十分担心外出执行任务的丈夫,她每次在丈夫出门的时候都叮嘱他注意安全。为了让妻子放心,夏明翰特意买了一颗红珠子送给她,并且在纸条上写着“我赠红珠如赠心,但愿君心似我心”的诗句。

没想到一语成谶,夏明翰在1928年的3月被叛徒出卖,敌人在武汉抓住了他。宁死不屈的夏明翰在狱中受尽了折磨,他分别给母亲、妻子和大姐写了一封信,以示最后的告别。在给郑家钧的信中,夏明翰以平和宁静的口吻表明了自己的爱意,同时还写了一首诗留做纪念。

“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孤儿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3月20日,28岁的夏明翰在汉口余记里被杀,牺牲之前大声地喊出了“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句话。从此以后,这位英雄就与自己的妻女阴阳相隔,他为了革命事业永远地去了。

而年轻的母亲郑家钧,在夏明翰牺牲后谢绝了他人提出的“改嫁”的劝告,决定按照丈夫的遗志独自养大女儿夏赤云。当时夏明翰的母亲陈云凤尚在人世,但夏家子女为革命死的死、伤的伤,这位伟大的女性生活得也十分艰难。郑家钧由此不仅负担起养大女儿的责任,还主动揽过了赡养婆婆的重担,她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14)

1930年,迫于生计的郑家钧从湖南长沙来到大上海做工,她想凭借着自己湘绣的手艺在这里谋得一份差事,以养活嗷嗷待哺的女儿和日益年迈的婆婆。勤劳朴实的郑家钧很快就找到了工作,雇主对她十分满意。只不过,郑家钧从未提起自己的丈夫,她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拿出那颗红珠独自落泪——这是夏明翰留给她唯一的遗物。

然而,郑家钧即便如此隐姓埋名地生活,也未能摆脱敌人的追捕。“夏明翰遗孀”的身份让反动势力很是嫉恨她,郑家钧只能逃回娘家生活,她将所有的物品都装进了一辆三轮车中。每隔十天半个月,郑家钧就要离开居住的地方,带着老母亲与女儿夏赤云(改名为夏芸)搬到另外的地方居住。

在夏芸的记忆中,妈妈总是推着三轮车四处走动,里面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外,就是缝缝补补的工具。这么多年来,郑家钧就是这样推着三轮车谋生,她每到一处就帮别人缝缝补补,以获取微薄的报酬维持生计。从夏明翰牺牲一直到抗战胜利以前,郑家钧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那一辆三轮车里装的就是她的全部。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15)

直到日本人投降以后,郑家钧才敢回到长沙地区,几经辗转联系上了党组织。郑家钧这么多年来从未抱怨过,她只是在心中一直有一桩遗憾——女儿夏芸跟着自己颠沛流离,没能接受完整的教育。当年夏明翰牺牲前夕,曾嘱咐郑家钧要“赤云孤儿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可惜十余年来到处都在打仗,她没办法让夏芸安安静静地在一个地方读书。

好在找到组织之后,夏明翰的很多战友都积极地为郑家钧捐款,解决了她们生活上的难题,同时也让夏明翰烈士的独女夏芸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夏芸其实不仅仅是夏明翰的血脉,她也是整个夏家的血脉,夏明翰的兄弟姐妹都早早地为革命牺牲了,没能留下什么子嗣。1949年,夏芸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半年后转入北京农业大学就读。

夏明宪兄弟几个 夏明翰满门都是忠烈(16)

夏芸学习的方向是有色金属专业,这是当时国家迫切需要的。从小就吃尽了苦头的夏芸,并没有因为父亲夏明翰的牺牲就向国家讨要什么,相反,她选择深入最为艰苦的基层去磨练自己。夏芸后来在江西省九江市安家落户,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有色金属人的她,养育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都成为了对国家有用的人。

而夏芸伟大的母亲郑家钧,在解放以后仍旧不肯麻烦国家,坚持以“糊纸盒”谋生。她的眼睛因为长期做针线活损耗过大,所以早早地就不灵光了,只能“转行”去糊纸盒。郑家钧说,这比自己推着三轮车四处漂泊好多了,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赚钱从来就不丢人。

1975年,夏明翰烈士的遗孀郑家钧去世,结束了她长达47年的寡居生活。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先辈。致敬满门忠烈的夏家人,致敬所有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们,愿你们的魂灵在地下安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