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内热方法(上半身火炉下半身)

退内热方法(上半身火炉下半身)(1)

  一吃辛辣食品就口腔溃疡,想喝点冷饮解腻又容易拉肚子,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上半身易上火是“火炉”,下半身却怕冷成“冰窖”,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症状在中医上属于“上热下寒”。这种情况要怎么调理呢?今天我们请两位医生来谈谈这个问题。

  这种病早就有 阴阳失衡导致

  厦门市中医院体质调理专病门诊副主任医师李步双说,每到冬季,有一类人在怕冷的同时,身体还出现上火的症状,上半身是“火炉”,下半身是“冰窖”。从中医角度来讲,这类人属于“上热下寒”症,也就是人体在同一时期既有“热”的症状,又有“寒”的症状。

  “上热下寒”的说法很早就存在,《黄帝内经》就有提到:“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诸病源候论》中也写道:“阳气并于上则上热,阴气并于下则下寒。”也就是说,上热下寒是因为人体阴阳升降失常、阴并于下、寒热异味、无法上下流通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李步双说,人体如果阴阳平衡,上肢热气正常下沉归元,肾脏的寒气上提滋阴养元,肌体就能阴阳相生,水火既济。当身体上焦的心火无法下流,下面的肾水无法上升,心肾不交,阴阳离绝,身体自然就会上焦过于火旺,下焦过于寒凉,产生各种各样寒热失衡的症状疾病,形成上热下寒的现象。

  生活习惯不好 容易“上热下寒”

  “上热”症状有哪些表现?李步双介绍,主要是咽痛口苦、口腔溃疡,还伴有长青春痘、牙龈肿痛等,慢性病如咽炎、中耳炎、甲状腺异常等病症也容易抬头。

  “下寒”症状有哪些表现?主要体现在胃部以下较正常人更加怕冷,例如足膝发凉、腿脚冰凉、不敢吃凉、女性伴有痛经、宫寒等妇科问题,胃部也普遍有消化不良、腹泻胀气等情况。

  李步双介绍,上热下寒的另一明显特征是失眠、易醒、睡眠质量较差。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敏感,吃少许辛辣的热气东西就上火,吃一点冷食的寒凉东西就腹泻。

  李步双说,“上热下寒”的人在如今的社会上并不鲜见,有些人生活习惯不好,常吃生冷蔬果和辛辣油腻的油炸物,体内阴阳颠倒。另外,一些白领整天坐在电脑前不动,导致上下水火不易流通。晚上熬夜过度,造成颠倒黑白,长此以往,“上热下寒”的体质就形成了。

  食清淡多泡脚 也可针灸调理

  “上热下寒”的体质要如何调理呢?

  厦门瑞来春中医门诊部负责人周本草建议,首先可以尝试多泡脚,温暖下肢,引气血下行。“泡脚可以促进足部保暖,改善血液循环,也可以简单地煮艾叶、肉桂来泡脚,用专门的泡脚方效果更好”。

  其次,饮食方面也要注意。“上热下寒”的人饮食要清淡,不能吃太饱,给脾胃留一些消化的空间,平时可多吃些茯苓、山药、莲子、黑豆等温和食物,尽量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忌吃辛辣伤阴的食物。

  第三,“上热下寒”的人可以重点关注身体上的四个穴位: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从上到下,通过推拿或者艾灸等医技都可以。尤其是睡觉前,把掌心来回搓热涌泉穴,效果非常好。还可以通过针灸来调理。针对“上热下寒”症状,通过针刺疏通的方法,引热下行,恢复身体寒热平衡的状态,针灸穴位主要是曲池、合谷、太冲等穴位。

文/厦门晚报记者 兰云丝 通讯员 倪晶莹 漫画/小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