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高演的真实历史(的北齐皇帝高演犯了两个错)

北齐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另类政权——它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胡化的汉人政权。从五胡十六国到隋唐,再从唐朝到元朝,胡人汉化都是历史的主流。但北齐却是反其道而用之:汉人胡化。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北齐的皇帝即位时,做出了一系列荒唐的行为,堪称是神经病家族。以下是对北齐高欢一家子荒唐行为的简单介绍。

北齐高演的真实历史(的北齐皇帝高演犯了两个错)(1)

电视剧《陆贞传奇》中的高演形象

高欢六子孝昭皇帝高演

高演,字延安,是娄昭君和高欢所生的第三个儿子,高欢第六子。高演最受娄昭君宠爱。这成为了北齐灭国的一个隐患。

电视剧《陆贞传奇》剧照

高演的施政措施

高演和高殷一样虽然统治时间不长,但治理也是有模有样。以下是他的施政措施:

1、搜寻并奖赏功臣之后;

2、下令授予全国老人版职;

3、下令正直之人直陈政事;

4、士卒战死后要上报,给予褒奖;

5、追赠公元550年以来、已故去的督将、名士;

6、严肃法纪,禁止徇私;

7、免除60岁以上官家奴婢的奴隶身份,作为平民;

8、恢复国子寺的教学、考试功能;

9、允许功勋可以分封子孙;

10、确定神武皇帝高欢、文襄皇帝高澄、文宣皇帝高洋的祭祀舞乐;

11、下令从五品以上官员等每二年推荐一人。

和高洋的施政差不多,高演的施政也都有:不忘勋旧;激励将士;纳谏;严肃法纪;免除奴隶等。高演的不同在于,比起高洋,高演更注重礼乐。

高演只有一次作战记录。和哥哥高洋一样,高演在公元560年11月,亲自帅师出北齐长城击败奚族,俘虏牛羊7万。但和哥哥高洋不同的是

1、高洋出战必定亲自上阵杀敌,高演并没有亲自上阵杀敌;

2、高洋击败敌人后,所获得的战利品必定赏赐给全军,而高演则把战利品全部收入晋阳宫,据为己有(或入国库)。


北齐高演的真实历史(的北齐皇帝高演犯了两个错)(2)

电视剧《陆贞传奇》剧照

高演的重大错误

从559年10月,到561年11月,在这总计26个月里,高洋犯了两次重大错误,致使北齐落入自己无能的弟弟高湛手里,最终导致北齐亡国。

高演的第一个重大错误是不听好友王晞周公辅政的建议,而是和弟弟高湛发动政变。

《资治通鉴 陈纪一》在公元560年2月记录:

“先是,显祖之世,群臣人不自保。及济南王立,演谓王晞曰:"一人垂拱,吾曹亦保优闲。"因言:"朝廷宽仁,真守文良主。"晞曰:"先帝时,东宫委一胡人傅之。今春秋尚富,骤览万机,殿下宜朝夕先后,亲承音旨。而使他姓出纳诏命,大权必有所归,殿下虽欲守藩,其可得邪!借令得遂冲退,自审家祚得保灵长乎?"演默然久之,曰:"何以处我?"晞曰:"周公抱成王摄政七年,然后复子明辟,惟殿下虑之!"演曰:"我何敢自比周公!"晞曰:"殿下今日地望,欲不为周公,得邪?"演不应。显祖常使胡人康虎儿保护太子,故晞言及之。”

在高演即位前的公元560年7月,赵道德进行劝阻:

“相王不效周公辅成王,而欲骨肉相夺,不畏后世谓之篡邪?”

面对两次劝谏高演不要夺位,高演并不听。当时的高殷16岁,高演26岁。北周的宇文护同样也是周公辅助称王的形式去执政。以叔父身份去执政,是最适合不过的,何况高演擅长的是吏事。

高演的第二个错误是杀死高殷。公元561年9月,高演杀死17岁的高殷。高殷杀死高殷,导致了三个后果:1、和母亲娄昭君失和,违背不伤害高殷的誓言;2、违背高洋允许高演夺位但不要杀高殷的要求;3、太子高百年年仅6岁,无法即位,不得不传位给无能的弟弟高湛。

北齐高演的真实历史(的北齐皇帝高演犯了两个错)(3)

配图

综述,从高演的性格和能力看,高演更适合辅政、执政,而非做皇帝 。高演的施政措施,和高洋的施政差别不大,只是做了一些不大的改动。高演夺位、杀高殷,对北齐的伤害是灾难性:让继位的高湛不得不为保住自己的皇位而杀戮兄弟和侄子,让北齐陷入内斗之中。这也是为什么富庶和兵马都比北周强的北齐会被北周所灭的重要原因。

高演死得很奇怪。9月刚杀了高殷,11月高演就死去了。当时有一种说法是高演是被高洋的厉鬼所杀——因为他违背了高洋不要杀高殷的要求。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高洋应该是因为杀高殷内疚而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