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兼爱思想的可行性,墨子兼爱思想的特点

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墨家的“兼爱”思想在秦汉之后渐渐衰落。但总的来说,作为一种理论观点,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同时代的其他学派的思想相比较具有自身的历史价值,它打破了宗法血缘制度上的亲亲有别的“爱”主张建立无差别的全人类的爱,承认了人的主体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功利主义思想体系等等。墨子的“兼爱”思想有着自身的特点,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其有着一定的价值需要我们去挖掘。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平等性,区别于儒家之仁爱,从它们的共性上来说,二者在“仁者爱人”这一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初始含义是相通的,都肯定人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应该抛弃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甚至仇恨,他们的思想都体现出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芒,对中华民族仁爱美德的形成和弘扬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二者的内涵又是有显著区别的。


墨子兼爱思想的可行性,墨子兼爱思想的特点(1)

一、虽然孔墨皆讲爱人,但其“爱”是有差别的

孔子的“爱”是植根于宗法血缘关系上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有差别的爱。由内及外,由己及人。

孔子通过宣传这种有差等的爱来建造并维持上下有别的社会秩序,代表的是贵族利益,而鄙视劳动者。而墨子讲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没有远近亲疏的爱,由外及内,由人及己。墨子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意欲通过宣传这种理论能够参与政权,人人相亲,达到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所以,尚贤、非攻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口号,而修身、非命又是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社会的主体前提。节用、节葬、非乐等又是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途径和手段。墨子的兼爱学说突破了宗法等级制度,突出了下层群众的利益,这超越了孔子的爱有等差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墨子兼爱思想的可行性,墨子兼爱思想的特点(2)

二、在对人的主体性上,儒家的“仁爱”学说并不包含对人的主体性的承认

儒家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但这只是一种从自我出发而推及周人的同情、施舍与恩赐,而并非是出自他人的“主体性”资格和承认他人的独立自主的“互主体性”这一前提出发的。“兼爱”主张爱无差等,不分远近与亲疏,是对每个主体相对的独立自主的平等的地位与权利的承认,并且它与“交相利”是相通的承认对方是独立的主体。


墨子兼爱思想的可行性,墨子兼爱思想的特点(3)

从这里可以看出“兼爱”包含着“主体性”的萌芽。再者,“兼爱”与“仁爱”的论证过程是不同的,呈现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重大差别。“仁爱”从现实社会基本的人伦关系出发,概括出“孝、悌、忠、信”等一般的伦理原则,进而又把这些原则提炼出“仁”以此作为“仁”的根基。同时,孔子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遵循的“礼”应该发乎内在的道德原则,即孝、悌、忠、信,而这些道德原则又是“仁”得以存在的根基。孔子的“仁爱”思想就是这样经历层层抽丝,升华到“仁爱”道德哲学的最深层次。所以说“仁爱”具有作为道德本体的形而上的意义。道德从理论上看,应以普遍之利为基础,道德应是实现普遍利益的工具,但道德作为人类尊严和理性力量的体现,又有其内在价值,并获得具有超工具和超功利的一面,由此构成道德的崇高性。道德作为一种善的规劝,并不是刺激个人追求名利的手段,而恰恰是抑制这种追求过分膨胀的力量。墨子的“兼爱”所要追求的本是普遍之利,但他在试图将“兼爱”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追求时,却以个人功利为出发点。在墨子看来,兼爱的前提在于修身,修身的目的和动力却在功名。墨子认为,修身的目的是如何成就真实的功名,功名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能巧取,只能通过自身的修炼去获得。墨子这种以功利立论的道德观,不能不使他的“兼爱”自相矛盾,以功名为目的的修身自然也很难达到真正的道德境界。相比之下,孔子明确反对把名利作为修身出发点的道德观要比墨子深刻得多。墨子这种以功名为出发点的观点较之孔子的修身原则,自然停留在形而下的感性层面。


墨子兼爱思想的可行性,墨子兼爱思想的特点(4)

三、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功利性,把义直接归结到利

墨子贵义尚利,主张人与人之间兼相爱交相利,爱人应以利人为内容和目的,具有鲜明的功利主义色彩。墨子认为一切行为的善恶标准,都应以行为本身对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来评断。利人则为,不利人则止。所以在《尚贤》中墨子认为应该给予贤能以官职和俸禄,保证贤能才华的发挥而且把“孝”也植根于功利主义之中“孝,利亲也”捌以亲能得到实利为根本要旨。墨子在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功利范畴,把功利原则作为评判人的道德行为的尺度,为后来正确的理解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提供了前提,是对中国伦理思想史的一大贡献。同时,墨子所讲得利主要是平民和小生产者的利益,并把保障民众的衣食之财当作富国的基本要求,也是为政的目的。这体现了小私有生产者对自身利益的要求,也反映了劳动群众要求具有独立社会地位的愿望。从总体上说,墨家的“兼爱”、“交利”思想与儒家的道义论有较大的不同,其避免了空谈道德性命而把道德力图确立在一定的利益基础上,注意了道德与利益的联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墨子的交利论也给后人埋下了隐患,一是对利的误解。“兼爱”必须“相利”讲“义”就要得利。按墨家的思想,这里的利是他人之利,天下之利,也是个人之利。人们在自己的行动中要“利他”“利天下”。在一般意义上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是深究一步就会发现其中的矛盾,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人民不可能牺牲个人的既得利

益去满足他人利益,而且统治者还会把交利思想作为愚弄百姓的工具,使利演化成纯私利达到把天下之利据为己有。另一方面,义离不开利,但并不是说讲义就要讲实利,其中有一个长远利益与暂时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有时候暂时的、局部的、个人的利益不可能马上实现。这并不是不讲义,而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利。另者,如果人人行事都要讲求利,无利不为,那还怎样去爱人,又如何能相利呢?


墨子兼爱思想的可行性,墨子兼爱思想的特点(5)

四、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利民性,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出发点和归宿

墨子主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主张利人、利己、利天下。从兼爱到非攻,从节用到节葬,以及崇尚自然科学,墨子都本着利人、利己、利天下的原则。主张兼爱、非攻,有利于天下的和平与进步,主张节用、节葬,有利于形成节俭的良好社会风气。

墨子崇尚自然科学,制造出木鸟以及原始窃听器等,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墨子的这些主张及行为都是从利人的角度出发的,一生为利人奔走辛苦,墨子的这种奋斗不息的精神也是中国人民优秀的传统道德。


墨子兼爱思想的可行性,墨子兼爱思想的特点(6)

五、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空想性,当时社会背景下无法实现

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是针对现实出发的,但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也只是一种社会乌托邦式的设想,无法实现。马克思认为,一个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主要决定于这个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如果这种理论不适合当前这个国家也就是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那么这个理论必将迅速为历史所湮没。墨子认为“凡入国,必择物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缅,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所以,从现实出发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与后来成为中国社会主导思想的儒家仁爱思想相比,儒家的仁爱是天道与人道相融合、内在与超越相统一的爱,这点上,墨子的兼爱是有欠缺的。虽然墨子的兼爱心胸更为宽广,含有打破家族本位的倾向,但这与后来封建社会的结构不相协调,反而不如儒家的仁爱思想更为容易实行。

儒家的仁爱以情感与伦理为本位,重义轻利,而兼爱思想则以实利为标准,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这些都造成了儒家思想影响的日益广泛深入,而墨家思想则日趋走向灭亡。墨家思想只注重人的超越层面和现实性的探讨,忽视了对人的内在心性的探究。因此,儒家的仁爱更容易转化为实际的东西。在存在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爱的情感和行为,不可避免地受阶级利益的制约。墨子的兼爱思想并不符合上层贵族的利益,如节乐、节葬、节用等等都是与上相悖的,特别是墨子的兼爱思想,直接触犯到了历代帝王的命根子——血缘宗法等级制度,必然会为统治阶级所不允许。墨家的兼爱思想作为一种泛爱、博爱,虽然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一种超越,但在血缘关系起重要作用的中国社会里难免流于空想。从这个角度上讲,墨子抽象地提倡“兼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并不存在实现的条件,本质上只是道德空想,一种社会乌托邦。墨子对当时社会的考察,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更多地是一种伦理意义上的。所以虽然墨子是从现实社会出发,但他却很难为他的社会理想找到现实的切入点。只有逐步消灭经济私有制和一切不合理的政治制度,才有可能在全社会实现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之爱,建立合乎人道的社会关系。


墨子兼爱思想的可行性,墨子兼爱思想的特点(7)

六、墨子的兼爱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多样性

兼爱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如果以形式的不同来否定内容和实质的相同,则是以名乱实了。墨子所主张的爱,从本质上讲必须是“兼”,即无差别地去爱所有的人,而决不能对各种不同身份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和爱的方法,这是墨子的根本思想。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明确“兼爱”思想的特征和意义。

主张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种关系的人们之间“交相爱”,实际是把各种身份、地位的不同社会角色在精神上拉到了一个水平线上。而所谓“君惠、臣忠、父慈、子孝”等是爱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因为精神实质相同的爱必须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这种形式当然、也必须是根据爱的对象而定的。如果人们之间各种形式的爱如父子之爱、兄弟之爱、朋友之爱乃至夫妻之爱都以相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无法想象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所以,无差别的爱是“兼爱”的精神实质,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不能因形式的不同来否定内容和实质的相同。


墨子兼爱思想的可行性,墨子兼爱思想的特点(8)

七、总结

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兼以易别”,主张无差等的对生命整体的爱,墨子的“兼爱”是与“交别”相对立而存在的,兼爱原本是要兼爱所有的天下的人,墨子把其引申为广爱天下一切具有内在生命本质的事物及至整个宇宙,包括自然界所有一切具有生命内涵的事物。但墨子的“爱”又很有原则“爱人”不包括盗人之类的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人在内的,并且这种“爱”是相互的,爱人若爱己,是对生命的、整体的相互的爱。这种爱又通过修身、尚贤、非攻、非命、节俭等途径和方法表现出来。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墨家的“兼爱”思想在秦汉之后渐渐衰落。但总的来说,作为一种理论观点,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同时代的其他学派的思想相比较具有自身的历史价值,它区别于儒家之“仁爱”打破了宗法血缘制度上的亲亲有别的“爱”主张建立无差别的全人类的爱,承认了人的主体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功利主义思想体系同时,墨子的“兼爱”又,把“爱”与“利”恒相连,始终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从现实出发,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墨子的“兼爱”思想有助于调节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对现代社会建设有其现实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