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和酸奶同时吃会有什么后果(柿子和酸奶同吃会中毒)

又到柿子成熟的季节,网络上开始了新一轮“柿子的担忧”。吃完柿子不能喝酸奶,也不能吃香蕉,还有很多东西不能一起吃

柿子和酸奶同时吃会有什么后果(柿子和酸奶同吃会中毒)(1)

一个柿子,真的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柿子加酸奶,柿子加香蕉,真的是毒药

柿子背锅都因为「鞣酸」

其实,柿子与其他食物“相克”的说法均来自于柿子细胞中的鞣酸(又称单宁、单宁酸,没食子酸),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收敛物质。

柿子和酸奶同时吃会有什么后果(柿子和酸奶同吃会中毒)(2)

吃柿子的时候,细胞被嚼破,里面的鞣酸就会流出来,与口腔中的唾液蛋白结合让人产生“涩”的感觉,它会还刺激口腔的粘膜蛋白,使之产生收敛性的麻涩感。

但同样都是柿子,单宁含量相差巨大!完全甜型的柿子成熟后单宁含量能低到0.1%以下,涩型柿子未成熟时可高达4%以上。

常说的「柿结石」是怎么回事儿

如果大量吃下鞣酸,同时胃中又有很多蛋白,混在一起会形成“胃柿石”,造成消化道阻塞,导致腹痛

传说中的「柿子与酸奶」、「柿子与螃蟹」、「柿子与海鲜」不能同吃,就是因为螃蟹、酸奶和海鲜都是高蛋白食物

柿子和酸奶同时吃会有什么后果(柿子和酸奶同吃会中毒)(3)

不过,胃柿石并不致命,只要及时就医,完全可以解决。再说,目前市售的柿子经过脱涩以后,鞣酸含量没那么高了。

吃了“柿子再喝酸奶或吃香蕉导致中毒而si”只是谣传。

如何“优雅”吃柿子
  • 不空腹

因为空腹时有很多胃酸,而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柿胶,柿胶遇酸就会凝固成块,并且会越积越大,最后导致无法排出,医学上叫“胃柿石病”。

患者表现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厌食,严重者可引起呕血,并诱发胃溃疡

  • 不多吃

而且柿子一次不可多吃,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一天只能吃1个或者2个,并且要在饭后吃。另外,胃肠道功能弱的孩子要少吃

ps:们提倡饮食多样性,那么多水果,不要只盯着柿子吃啦

柿子和酸奶同时吃会有什么后果(柿子和酸奶同吃会中毒)(4)

  • 不吃皮

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

  • 切开吃

如果是硬柿子,吃起来就很方便,直接掰开或者咬着吃。如果是熟透的软柿子,则一不小心就“出卖”了自己的吃相。

这时候从柿子上部的中间切个十字,把皮拉成花瓣状,如果其中的汁很稀,切口可以小一点,直接用粗吸管吸食就好;如果汁比较稠,切口大一点,用小勺舀着吃即可

柿子和酸奶同时吃会有什么后果(柿子和酸奶同吃会中毒)(5)

最后,只需把彻底掏空的皮扔掉就可以啦,既不会弄脏衣服和手,还能优雅的享受柿子的甜美。

别再相信“食物相克”了

很多人还在被“食物相克”的理论影响着,很多书中对“食物相克”描述的有理有据。其实,在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理论里,并没有食“食物相克”的说法

所有的“食物相克”会发现其实无非都是这两种食物在一起导致鞣酸、草酸与钙结合影响钙的吸收,或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对人体直接有毒或间接有危害的物质。

  • 菠菜与豆腐可以一起吃

谣言:按照“食物相克”理论,菠菜不能和豆腐同时食用,理由是菠菜含草酸,而豆腐中含有丰富的钙质,而草酸和钙同时食用会产生草酸钙,从而引发结石。

辟谣 :其实,菠菜本身也含有钙,就算菠菜里的草酸与豆腐里钙结合一部分,没有结合的钙还是可以吸收的。菠菜里的草酸豆腐里的钙结合,也可能与其他食物里的钙结合。

当然,可以通过先焯水来去除菠菜中大部分的草酸,然后再与豆腐一起食用岂不更好。

  • 虾与维生素C可以一起吃

谣言:这种理论认为,虾中含有一种五价砷,这种形态的砷对人体影响不大,但它一旦和还原作用非常强大的维生素C在一起食用时,维生素C就会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这个三价砷是剧毒“砒霜”,人食用少量砒霜就会中毒身亡。

辟谣:这听上去太可怕了,其实则不然,砒霜的中毒剂量为50毫克,及时有足够的维生素C,相当于一个人吃40千克的虾才会达到中毒剂量,如果一个人真一顿吃40千克虾,他一定是被撑死的!

识别谣言有诀窍

谣言具有典型的特征,总结起来就是:文本形式传播,利用恐慌心理,诉诸无法查证的权威,最后竭力鼓动传播

  • 以文本形式传播。一般正规媒体不会刊登这些消息,但是会给人一种私下流传的"秘密"的感觉。
  • 谣言用词一般都是“吃si人”、“中毒”之类,公众往往会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
  • 这种谣言一般也会披着一个权威虎皮,但一定是不会让你方便查证。

获取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熊猫儿童健康】ID:xiongmaoerk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