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祖脉保护百米长卷(秦岭远去的虎啸)

:2023年是兔年,兔年吉祥,以虎搏兔。拙文以数万字的篇幅,分期讲述1964年家乡的佛坪县出现的秦岭最后一只老虎为害乡人被杀掉的真实故事为主线,写濒危珍稀动物老虎的生存、灭绝文章,敬请老师、知友们指导、惠顾。

秦岭祖脉保护百米长卷(秦岭远去的虎啸)(1)

云间林

接上期)尤其是汉中东部的城固、西乡一带,虎患已成人们心腹中大患。明代万历年间,当时的汉中知府崔应科在一篇《捕虎文》中说西乡:“白沔山峡,白额恣噬。初掠牛羊之旷野;渐窥犬豕于樊落。底今益横,屡报残人,昏夜遇之者糜;白昼触之者碎……”文中说老虎先是吃野外放牧的牛羊,后来进了村庄,叨食农家圈内的猪和狗。再到后来,竟然有伤人性命的事时时发生。无论白日和黑夜,遇上了白额吊晴虎这凶残的傢伙,人亦随时可能丧命。

以致又后来虎患愈演愈烈,到了官府不得不行文布告,奖赏猎虎除害的政令。据当时的《西乡县志》记载:“清康熙五十二年,桑元铺山民俞三短小精悍,年已四十,事母至孝。一次入山打柴,有虎从其背后捕之,连咬左右臂三口,俞三不知是虎,将手中斧头砍其背后,伤虎颔面,虎痛昏倒地。俞转面方知是虎,亦惊亦昏厥,皆不省事。俞母年逾七旬,望子未归,即循山寻觅,见子睡于虎怀中,大为吃惊,正欲扶起,不料虎也苏醒,老妪一心救子,不知畏惧,以手杖击虎,正中伤口,虎觉奇痛,踉跄而去。俞三归家,因惊吓过度,卧床不起达两年,知县王穆闻知,月给斗米,以表彰俞三平素之孝道。”

这段文字尽管有点经不起推敲,此中老虎似犬似狼,倒不似虎。母子二人虽说行为可嘉,勇武可人,可觉得那老虎不甚厉害,不过总是说了当时的老虎普遍存在。也许那时老虎与人相比力量差距不大,亦或许是老弱病幼之虎吧。

出了这件事后,深感老虎之患已到了非除不可之际,于是西乡知县王穆则悬出重赏,招募猎虎之勇士数十人,“挟弓矢,入林莽,”三年之间射杀老虎五六十只,方止息虎患。为纪念此事,还建亭于西城门外,勒碑纪事,并题亭名于“射虎亭”。

而在清光绪年间,西乡还出了一件人、虎、牛相斗的奇事:说的是光绪19年,县境内又出一猛虎,几次三番食人、伤人,当地猎户和官兵都没能制服得了它。曾经有一位善于杀虎的猎人,众望所孚。虽然年龄大了,但官府和百姓再三邀请,只好勉力上山觅虎相斗。不料体力不支,手中武器不敌,竟然被老虎伤了性命。可怜一世英名,最终丧命于虎。

然而山上放牧的牛群中,竟有一头彪悍的公牛,不愤老虎如此霸道,竟然为猎人报得杀身之仇。

这头勇敢的公牛在数十头牛群中,见老虎杀死了猎人,其余的牛竟然吓得落荒而逃,唯独这头牛却瞪圆了血红的眼睛,缩颈伏肩,四蹄抓泥,奋勇不已。老虎向它走来,它与其对视瞠目良久,忽然奋足促尾,爆发出洪荒之力,举了头顶的犄角,就向老虎冲去。

那老虎也许平日里骄纵惯了,见了这牛,还只当是现成送来口中的肉食,正安顿大块朵颐,哪曾防备得!说时迟那时快,牛角如利剑一般,在公牛巨大的力量冲刺下,一下子就刺进了老虎头颅喉腔,这只不可一世的老虎,就这样死在公牛犄角之下,为猎人报了死仇。

消息传到县府,县令大喜,就把这只死虎奖给了养牛的农户,还给赏了不少银两。周围老百姓无不高兴异常,遂将死虎抬回家中,剥了皮,割了肉。养牛的这家主人还将虎皮绷制,晾晒在屋旁院坝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以待晒干之后收捡。对那头杀虎的牛勇士,主人也给了它几升精饲料和几把新鲜的嫩草,以资奖赏。

没想到那头公牛这天从山上牧放归来,路过绷着虎皮的那块石头。这牛不知就里,以为又是一只老虎伏在道旁,于是热血贲张,再次奋不顾身一头顶去,只听山崩地裂一声响,牛头哪能抵得过巨石,可怜这只打虎公牛头颅当即崩裂,惨死于虎皮所披石头之下,因了人的原因,也算是一人一牛两条命换了那头恶虎的命。

云间

直至清末至民国初期,秦岭、大巴山间仍然不时有虎出没,北边不时骚扰关中地缘,南麓则在汉中、安康、商洛及川北一带,伤人畜之命不绝。但由于官府、军阀连年征战,土匪横行,苛政猛于虎,人祸甚于天灾,区区老虎出入山林施虐民间倒显得微不足道了。

秦岭虎属于华南虎种群中的一支。据介绍,现代老虎种类有6个亚种,即孟加拉虎、东北虎、华南虎、苏门答腊虎、印度支那虎和马来亚虎。而秦岭虎种体大身长,头大而圆,眼大耳短,四肢粗壮有力,尾细而长。雄虎体长在2.9米左右(含尾),体重170至230公斤。一身披毛黑色条纹清晰,被毛粗密,全身黄、黑、白间杂,与森林颜色极相适应,混似周围之草木,故称“保护色”,属典型的林栖动物,多单居独行,不成群。雌雄非交配育崽而外,均有各自的活动“领地”,绝不允许同类闯入其间,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它们没有固定巢穴,大多漫游在海拔1000——2000米的悬崖峭壁、山间密林和灌木丛生、野草繁茂的丘陵地带,多在夜间活动。

捕猎食肉是虎的天性,从人的角度来说,虎性凶残,杀生使然,可是没法,它全靠人类眼目中的杀生吃饭。一只成年虎,平均每年至少要吃3吨多肉类。如换成羊肉,则需要二、三百只羊来供它食用。如果一只虎的寿命最低按20年计算,它该残杀多少野生动物才使自己能够苟活一生?然而随着现代人类数量的激增,大自然严酷的生态环境,在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下,秦岭山中已很可能再无老虎。不但秦岭山中无老虎,整个华南虎种群已无存焉。

按专家论证,严格地区分,秦岭山地的老虎要略大于华南虎,但其习性、特征与华南虎大同小异,所以归属于华南虎种类也是没说的。

秦岭祖脉保护百米长卷(秦岭远去的虎啸)(2)

山高处

华南虎专属于中国,分布于广袤的长江流域。历史上的江西、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省份,是华南虎的繁衍之地。还在上世纪初期,这些地方随处都可见到华南虎的踪影。据专家考察,当时全国的华南虎尚有4000多只。骇人听闻的湖南省炎陵、沅陵一带出现群虎围村掠食牛羊、甚至吃人的事件就发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然而曾几何时,华南虎很快销声匿迹。在老虎与人共存数千年的汉中秦巴山地,除了明、清时代的西乡县,有记载的猎杀老虎六十余只外,之后亦再无大规模弑虎的事件。不过老虎一直存在着,在汉中各县地,都能相继听说或者被 人看见老虎的踪迹。1952年,城固境内的沙河营丘陵地带,曾经猎杀一只老虎,也只是虎类生存历史上的偶然。再之后,生龙活虎的人群已将凶猛的老虎逼入绝境,直至再无虎影。直到1964年的初夏,也许是秦岭南麓的最后一只老虎吧,它用终极的生命最后显示了虎类的存在。

回到1964年初夏的佛坪县桦木沟,此地已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浓荫蔽日。这里位于秦岭南麓,山高林密,地广人稀,森林遍布,距山城佛坪就有着好几十里。然而这里却仍然住着人家,以山林特产和农业为生。以村和生产队为单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早出晚归,日落而息。日子单调而平和。

然而一个强悍的野性生命突然到来,打破了山村的和谐宁静。这天早晨,住在村里的山民甲,习惯于早早地起床,掮着农具准备上山劳动。在上山之前,他照例来到屋侧的猪羊鸡鸭圈舍看了看,看一切是否正常。(待续)(注:同上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