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管仲的故事(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

2020年高考作业全国Ⅰ卷试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今天就聊聊历史上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三个人的故事。

鲍叔牙管仲的故事(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1)

齐桓公,本名吕小白。姜氏吕姓,是西周姜子牙吕尚的第十二代孙。

齐国(公元前1044年_前221年)是周天子分封的一个诸侯国,疆域为今天山东的大部分。首任国君为周武王的国师军师大公望,也就是姜子牙。

公元前686年齐国大夫连称、管至父弑杀了齐襄公,立其堂弟公孙无知即位。齐大夫鲍叔牙早有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事感不妙,就保护公子小白(后为齐桓公)逃到莒国(今山东省莒县),这时,另一大夫叫管仲则协助公子纠逃奔鲁国。

前685年,齐国大臣雍廪杀死国君无知与大夫连称,这时国内无君,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就争相回国,鲁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咬舌吐血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迎公子小白回到临淄即位,是为桓公。

鲍叔牙管仲的故事(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2)

小白即位后,发兵迎击鲁国,在干时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庄公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桓公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国君的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国人害怕,就杀了公子纠,召忽也自杀,管仲被囚禁。

桓公这时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成为国君。如果君上要想让齐国成为强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鲍叔牙管仲的故事(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3)

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今山东省东阿市)召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目的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叛乱,此为诸侯主持天下会盟之始,齐桓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史称北杏之会。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落后部族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将齐国的霸业推至高峰。齐桓公与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

鲍叔牙管仲的故事(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4)

但是,桓公晚年昏庸,重用佞臣公子开方、易牙、竖刁等人,当贤臣管仲、隰朋及鲍叔牙等相继去逝后,齐国开始走下坡路。

齐桓公和管仲立公子昭为太子,并嘱托宋襄公予以照应。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在齐桓公居室前筑起高墙。冬十月,齐桓公饿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身死不葬,虫流出户”。后来易牙、竖刁等人拥立的齐君无亏夺位后才把桓公收殓。

鲍叔牙管仲的故事(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5)

这中间还有个故事,前643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请国君务必疏远易牙、卫开方、竖刁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

竖刁这个人是在齐国负责内侍和女宫的,为取信于齐桓公与内宫,他放弃男儿身,阉割了自己,又阿谀逢迎之能事,深得恒公喜爱。

鲍叔牙管仲的故事(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6)

易牙是个大厨师,桓公宠幸的近臣。有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卖弄好自己的本事,好讨得桓公的欢心。心想:国君何等尊贵,绝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后来他看见自己4岁的儿子,选了用自己儿子的肉。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金鼎鲜嫩无比,从未尝过的肉汤,便询问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说是自己儿子的肉,为祈国君身体安泰无虞,杀子以献主公。当桓公得知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内心很是不舒服,却被易牙杀子为自己食的行为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桓公宠信易牙。

这便是“易牙烹子”的典故。后来人们便用“吴起杀妻,易牙烹子”的典故比喻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而丧尽天良的人。

鲍叔牙管仲的故事(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7)

话接上文,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话。易牙听到齐桓公与管仲的这段对话,便去挑拨鲍叔牙,说管仲阻止齐桓公任命鲍叔牙。鲍叔牙笑道:“管仲荐隰朋,说明他一心为社稷宗庙考虑,不存私心偏爱友人。现在我做司寇,驱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让我当政,哪里还会有你们容身之处?”易牙讨了个没趣,深觉管仲交友之密,知人之深,于是灰溜溜地走了。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也就将易牙等三人撤职,永远不准入朝。

知人者哲,举贤不避亲这是管仲的明!“管鲍之交”也为后世传为佳话,《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鲍叔牙管仲的故事(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8)

但过了三年,齐桓公不见三人,感觉吃东西都没有滋味了,说:“仲父(管仲)不已过孚?”于是又召三人回宫。第二年,齐桓公得重病 ,易牙与竖刁等拥立公子无亏,迫使太子昭奔宋,齐国五公子因此发生内战。易牙等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宫。有二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齐桓公;桓公正饿得发慌,索取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刁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桓公悔之晚矣,终被饿死。齐恒公被饿死,下场悲哀!后来,齐人杀了作乱的公子无亏,立太子昭为君,即齐孝公。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而终结。

鲍叔牙管仲的故事(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9)

关于管仲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就是著作《管子》八十六篇。《管子》在社会科学方面几乎无所不包,内容庞杂,包指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兵家、名家、农家的观点,是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在诸子百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思想的珍贵资料。其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成经世精典名言。

鲍叔牙管仲的故事(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10)

《史记》评齐桓公曰:“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於此乎?”

“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鲍叔牙管仲的故事(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