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诺贝尔奖自十九世纪末期设立至今,源远流长。其宗旨在于表彰在各个领域“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在全世界范围甄选专家学者进行评定。

其中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杨振宁先生作为第一个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打破了国际上对于华裔学者的认知,也使得自身蜚声中外成为青史留名的伟大物理学家。

1922年出生的杨振宁先生,今年已经99岁高龄了。

他与挚爱杜致礼夫人所孕育的三个子女也各有成就,绝对称得上是不辱家风,那么作为一个父亲来说杨振宁先生采取了哪些方式教育儿女呢?这些方式又来源于谁?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1)

居安思危,无日或忘

杨振宁对子女的教育还要从他本身所受到的关爱开始,是他最初的家庭教会了他仁者爱人与温文尔雅的待人接物,他身上所具备的品质也默默地影响着与他朝夕相处的儿女们。

他的长子杨光诺曾经回忆:“父亲非常希望他能继承衣钵,但是对于他自己确立的目标还是坚定地支持。”

这种支持不仅是在语言上的,更是在行动上有所付出,在得知杨光诺热爱计算机并打算以此为发展方向时,杨振宁时常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长子一起查阅相关书籍,并鼓励孩子勇于动手大胆实践,甚至不惜拿家中的电视机等物品给孩子练手。

后来长子不负所望地成长为拥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并着力于钻研创新的杰出人才,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卓然的成就。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2)

杨光诺

这与童年时期父亲的用心以及引导是分不开关系的,那杨振宁如此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与自己本身所受的教育有哪些关系呢?

事情要从一九二二年的秋天说起,中国大地还在封建思想残留的影响下笼罩着无法忽视的阴影,在安徽的一个小镇,杨振宁第一次好奇地睁开双眼看向人世间。

此刻,杨振宁的母亲正满怀着初为人母的喜悦,又忧愁时势艰难独自抚养幼子不易。而这个孩子的父亲则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求学,由于距离的阻隔与信息的闭塞。

此刻尚不知晓杨振宁的出生,金风阵阵,丹桂飘香。谁都不会想到,在若干年后,这个孩子所取得的成就将使整个世界为之一振。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杨振宁的母亲也不例外,她如同孟母三迁一般渴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她用她仅有的学识教授着小小的杨振宁。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3)

正是因为在这种充满亲情的环境中生长,未来的杨振宁在面对自己的子女时总是很有耐心和宽容地对待他们。

在战争的烟尘尚未沾染的合肥地区,小小的杨振宁常常在母亲的指导下识字求知,锥处囊中则脱颖而出,杨振宁的天才锋芒已初露峥嵘,身不及桌椅却已经习得上千字。

除了这些表面意义上的知识,母亲带给杨振宁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务实与耐心。

在日后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中,杨振宁总是可以在三个儿女不明白的时候不厌其烦地重复分析,而在对于儿女性格的塑造上,杨振宁也将母亲赠予自己一生的礼物传递了下去。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4)

岁月荏苒,时光倏然而逝,一九二八年,杨振宁的父亲学成归国,早已思乡心切的杨父终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妻子以及素未谋面的幼子,随后学识渊博的杨父带着娇妻幼子赶赴厦门任教。

次年,学识丰富的杨父被清华大学聘任为教授,父亲在杨振宁心中宛如参天大树一般,庇护着他影响着他,仿佛无形地督促他吸收更多的知识成为更好的人。

正是父辈这样的传承使得杨振宁在以后的子女教育中投入极大精力,并且能做到尊重子女意见,维护子女生活的快乐。

随着战火的纷飞,杨振宁无奈地结束了自己的求学生涯,与家庭成员一起回到了从小长大的合肥躲避战乱。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5)

杨振宁与父亲杨武之

但随着抗日前线的推移,战火又烧到了他从小长大的小镇上,无可奈何之下,一家人又辗转广州、香港等地,颠沛流离只为保全生命。

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杨振宁霎时间声名四起,冠盖满天下,有了极好的物质生活与学术环境,然而杨振宁在对儿女的讲述中始终铭记了那段岁月的艰辛。

少年的肩上本该是草长莺飞,眼中本该是星辰大海,可是正是因为一场战争,使得原本应该在学堂中奋发读书的杨振宁目睹着烽烟四起,黎民百姓命如草芥。

何以报国,何以救民?只有先进的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才能彻底使中国摆脱贫穷与落后,才能将水深火热中的黎明拯救出来。

认识到这点之后,杨振宁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在颠沛流离的过程中,也不忘夜以继日地学习。最终考上了西南联大。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6)

杨振宁与邓稼先在西南联大

但是读了一段时间的化学之后,杨振宁认识到,物理才是自己擅长的方向,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转攻物理系,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杨振宁先生今时今日舍弃化学选了物理,而在数十年后,他钟爱并寄予厚望的次子放弃了物理转而选择了化学。

夙兴夜寐地书山苦读,此时的杨振宁是多么希望取得一点成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增添属于中华民族的色彩,在战火纷飞中让列强明白,中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济济的国家。

邂逅挚爱,名满天下

在西南联合大学杨振宁经历了整整六年与知识为伴的艰苦求学生涯,他先后师从吴大猷、王竹溪,两位物理系德高望重的教授,当时国内物理界德高望重的大师,并且顺利地完成自己由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业。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7)

杨振宁与吴大猷、王竹溪

也正是在这个永无岛一般的校园中,杨振宁在学习之余兼任中学的教师。这短短的授课生涯也让他第一次邂逅了一生挚爱的妻子,以及自己未来孩子的母亲。

只是那时候二人在人海中擦肩而过,仅为以后的交集打下了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当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开始了自己的博士后生涯。正是在这座研究所中,他邂逅了自己一生的合作伙伴李政道先生。

据那所研究所的所长奥本海默回忆的内容:杨振宁与李政道两位有着共同爱好、共同目标的物理学者,经常共同走在研究所的绿地上,商讨着在研究中所面对的问题。而这也正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幕。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8)

李政道

在进入博士后生涯的一年,杨振宁遇见了自己一生挚爱的妻子杜致礼女士。

杜致礼出身名门,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长女,从小生活在书香家庭与音乐的熏陶中,整个人出落得温文尔雅。两人早前就已相识,此次又在普林斯顿的一家中餐馆意外相逢。

古人云,他乡遇故知,为人生四喜之一。

同样在异国他乡的两人心中也出现了不一样的情愫。

他们很快地相知并走入了婚姻的殿堂。次年,杜致礼为杨振宁生下长子,杨父闻讯赶赴美国看望自己的孙儿,并为之取名为杨光诺,这个名字寄托了他对自己儿子的美好期盼。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9)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数年之后,杨振宁先生同他的伙伴李政道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定律,使得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为之一震。

仿佛是盘古劈开天地的第一斧,真知的光华第一次辉映在世人的头顶,而这光华的主人,正是一年后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

毫无疑问,杨振宁先生拥有在物理领域举世无双的天赋,在留美学习的过程中天时地利人和,使得这位昔日茁壮的小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根茎眷恋着神州的领土,枝叶却逐渐伸展,蔓延在物理的沃土上。

各有所成,不辱家风

功成名就的杨振宁,因为冷战的封锁以及政治时局等因素,继续留在美国进行自己的物理研究,此间,他的二儿子与小女儿相继出生,并分别为之取名为杨光宇、杨又礼。

如果说大儿子的名字是预祝了父亲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二儿子的名字就昭示了获奖的内容是宇称不守恒定律。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10)

左一杨光宇

小女儿的名字则表现了杨振宁先生与其夫人杜致礼女士感情的真挚。从三个孩子的名字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极其幸福的家庭。

这个小家的稳定与维护,除了在与杜致礼夫人对杨振宁先生毫无保留地支持之外,也取决于三个勤学好问,谦虚懂礼的子女。

虎父无犬子,继承了杨杜二人的聪明才智的三个孩子在学业上表现得都非常出众,其中长子杨光诺出生在父亲获奖的繁忙生活中,杜致礼夫人为使杨振宁先生专心科研后顾无忧,可以说是一手带大了杨光诺。

这使得杨光诺本身对父亲的关心非常渴望,只是他的一生事业走的是与物理不甚沾边的计算机专业,天生的聪慧与勤奋使他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次子杨光宇先生则出生在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此时杨振宁可谓春风得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高度。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11)

正因如此他作为物理界的先驱人物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子承父业,带着父辈心愿与期盼在物理领域上下求索。

遗憾的是,杨光宇先生除了聪慧之外还是很有主见的人。他在反复思量之下,还是认定自己在化学领域更有兴趣与天赋。

就像杨振宁当初毅然转系的决心一样,杨光宇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对此杨振宁有些无奈又深感欣慰,一个人无论未来选择何种道路,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方向,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杨光宇先生最终也不负众望,完成了化学博士的课程,成功取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位。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12)

除了在化学领域有所建树之外,杨光宇先生更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人才,他在钻研化学之余还爱好天体物理,并且他神奇地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凭智慧与直觉发现了许多行星星轨。

这不失为一项伟大创举。杨振宁先生对他所取得的成就满怀欣慰。

而最小的女儿杨又礼则秉承着一颗善良的心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她没有两个哥哥那样耀眼,但是她职业的意义却最为深重。

杨家三兄妹虽然都没能子承父业,但是却勇于走出父亲的盛名,闯荡出属于自己的领域与事业,这是莫大的勇气,也是他们作为杨振宁先生的子女,数十年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结果。

在学术方面,杨振宁先生也因诺贝尔奖的至高荣誉而获得美国各界人士的尊重与优待。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13)

在美国物质上的生活虽然富足,精神上终归是颠沛流离,杨振宁先生为此深感痛苦,他身在异国,仍不忘故乡,多次为促进中美关系及两国之间的友好会谈合作而发生奔走。并在国际上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数次激动不已。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杨振宁先生历经了艰辛,取得的成就显而易见,即使是成就卓越的杨振宁,在美利坚纸醉金迷的迷惑下,依旧像个思念母亲的孩童一样,锲而不舍地眷恋着祖国,除了一心研究物理外,杨振宁同样关心祖国。

在1971年中美关系解冻的初期,杨振宁就作为美国知名学者的访华第一人迫不及待地回到了他近乡情怯的祖国,并且在访问结束归国之后。

杨振宁举行了多地多场的巡回演讲,来向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及学子们介绍中国的情况,以此来促进中美之间的关系。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14)

保钓运动开始后,杨振宁在许多高校应邀为许多热爱中国的留美学生或美籍华人动员演讲,以他所见所感的中国不屈不挠之精神感染了当代的一批人。

他发表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轰动异常并吸引了许多美籍的华裔学者投身到保钓运动来,为祖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当年十月,他更是勇敢地出席了在美国举行的关于钓鱼岛归属的听证会,并直言不讳地证实,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如此举措为维护祖国的领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不失为一代大家的风范。

杨振宁为祖国作出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他促进中美之间高校的友好交流,多次以暮年之躯奔走全国各地,为中华民族后继之人才尽心尽力设置了许多高校奖学金与研究基地。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15)

毫不夸张地说,老先生以一己之力带动了很多地方的物理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保障。

而他的夫人杜致礼对自己丈夫所作所为一直持坚定的支持态度,并且打理好家庭的后勤工作,使丈夫后顾无忧。

人们在报道中称她为“伟大男人背后的成功女人”,这无疑是对杜夫人最高的赞扬与评价。

遗憾的是,由于生活的操劳杜夫人在二零零三年身患重病,不治而亡。一时间,杨振宁悲痛至极。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更何况是满怀爱国热忱的杨振宁先生呢?相伴一生的妻子逝去,再加上异国他乡的空洞孤独,使得杨振宁先生更加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二零零五年,杨振宁经多方协商斡旋,终于得偿所愿地恢复了中国国籍,并加入中科院,引领着新一代物理学术的繁荣发展。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16)

而在杨振宁回归心心念念的祖国后,他的三个子女在美国相继退休,过上了相对平静安稳的生活,也许是出生即在美利坚的原因,他们对大陆的生活及归属感没有父亲那么强烈。

但无论身在何处,杨振宁先生的言传身教都使他们敬畏热爱祖国,绝不会做出不利于祖国的事情。无论身在何处,他们都是人类群星中闪耀着光芒努力照亮他人的一颗。

杨振宁先生一生都行走在学术的道路上并从未放弃进取,这种皓首穷经的精神也感染了他的儿女们。

忆起艰苦岁月,他总是告诫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督促子女们锐意进取有自己的人生与事业。

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是哪里人(物理学家杨振宁)(17)

毫无疑问他作为一个父亲不仅以自身为榜样,更是费劲心思地在生活中用自己的每一个细节影响着他们前行。

他以祖国为先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铭记。此时,杨振宁先生已经是期颐高龄,但他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向使后辈皆如此,则中华再兴之期不远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