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1)

▲中法建交50周年邮票—南京秦淮河

在长江的数百条支流中,秦淮河小到排不上号,它的长度只有110公里,流域面积2630平方公里。然而,在长江文明的浪潮中,秦淮河却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孕育了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的江南古都南京,被南京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甚至被誉为“中华第一历史文化名河”。2015年,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两国联合发行一组两枚邮票,由法国著名邮票设计师创作,画面表现的就是巴黎塞纳河和南京秦淮河。

1

秦淮河古名龙藏浦,“浦”是吴地人对河的称谓,汉代称淮、小江,唐代始得名秦淮。它有两个源头。东源句容河,来自宁镇山脉的宝华山,汇入赤山湖水后,经江宁湖熟,到方山埭西北村与南源合流。南源溧水河,来自横山山脉的东庐山,经禄口、秣陵与东源汇合,成为秦淮干流,经方山西侧北行,过东山,在七桥瓮附近西折,进入南京城区,穿城而过,汇入长江。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2)

▲航拍长江与南京秦淮河交汇处,江水与河水“泾渭分明”。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秦淮河下游的流域变化比较大。1983年通过地质钻探,发现了埋藏在地表之下的秦淮河古河道,从当年绘制的“古河道位置示意图”上可以看出,距今两三万年前,南京地区水域的分布远远大于现代。长江东岸大致在今城西的外秦淮河一线。数百米宽的秦淮河由东南而来,在今城南赤石矶以北入城,一支西行,从凤台山与石头山(今清凉山)之间汇入长江;一支北行,浩浩荡荡纵贯南京城区,从鸡笼山和覆舟山之间的垭口穿出,折向西北,在狮子山东侧进入长江。也就是说,玄武湖(古桑泊)与金川河都曾是秦淮河入江水道的一部分。其间的山丘冈地,犹如水中的小岛。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3)

▲南京玄武湖 刘宁 摄

距今三千多年前,北行的秦淮河干流在鸡笼山、覆舟山一线被阻断,山南河道消失,山北渐形成玄武湖和金川河流域。西行的秦淮河所携带的泥沙,一方面在今天的主城区南部,水西门、新街口、浮桥、逸仙桥、瑞金新村、通济门一线以南,逐渐形成秦淮河河谷平原,一方面在受到江水顶托的入江口形成洲渚,即后来大名鼎鼎的白鹭洲。直到六朝时期,长江的入海口还近在京(今镇江)、广陵(今扬州)一线。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4)

▲秦淮河岸

六朝时秦淮河下游仍宽达百余米,赤石矶下的娄湖可以操练水军。杨吴徐知诰建金陵城,在东门南侧设上水门(今东水关),对秦淮河实行分流与管束,进入城内的一支,西南流至南门(今中华门)内,转折向西北,从下水门(今西水关)出城,汇入长江,也就是后世的“十里秦淮”;另一支则被引入城墙外新开河道南行,随城墙转折向西,过南门(今中华门)直入长江,成为南唐都城东垣南段及南垣的护濠,也就是最初的外秦淮河。北宋时期气候极寒,长江水位下降,江中诸多洲渚逐渐连片成陆,致长江岸线西移,李白诗中“二水中分白鹭洲”的景致不再。元、明之际,原近岸夹江成为外秦淮河道。内秦淮出西水关后汇入外秦淮,北行至龙江关(今下关)入江。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5)

▲白鹭洲公园

2

“大江东去”,万里长江自西向东是大趋势。但是在苏、皖交界一带,江流被江南山势阻遏,由西南折向东北,直到南京城北下关附近,才转折再向东行,形成了一个“厂”字形的大曲折。所以江南地区又被称为“江左”、“江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便是这形势的写照。诞生于秦淮河与长江交汇处的古都南京,恰好被环抱在这个曲折之中,正符合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理论:城市首先出现在大河流域,是一个世界性的规律。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6)

▲外秦淮河

秦淮河直接影响着南京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秦淮河入江口的白鹭洲,与长江东岸之间形成夹江,南、北两端都与长江干流相通,成为长江下游的良港。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2年),越灭吴,所建越城被视为南京建城史之始,越城的位置正在这夹江的南端。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大败越,建金陵邑,是南京主城区最早的行政建置,其地则在夹江北端石头山。这两座最初的城池,都与秦淮河入江口密切相关,同样承载着“扼江控淮”的作用,也都具有入淮出江的交通便利。这既是当时因地理形势和军事需要作出的明智选择,又成为未来都市发展的基点。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7)

▲石头城 王昆远 摄

东吴定都建业,首开南京建都史,孙权明确说过,他就是看中了“秣陵有小江百余里,可以可以安大船”,操练水军。东吴在金陵邑遗址建造的石头城,沿续六朝,始终是卫护都城的军事重地和副政治中心。六朝台城四面环水,都城始终未筑城墙,宽逾百米的秦淮河及其支流,不但是有效的城市屏障,也是民生水源、交通干线、商市中心。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8)

▲秦淮风光

南唐定都金陵,都城范围南越淮水,将秦淮河下游两岸的繁华商市区和稠密居民区包容在城墙之内,初步形成了政治、经济、军事相结合的城、市统一体。对于包入城内的“十里秦淮”,则巧妙利用其自然曲折,将东门、南门、龙光西门三座城门设置在相应的空间节点上,使其不但成为金陵城中最重要的水源,也成为串连三门的便捷交通干道。这充分证明了秦淮河水系对金陵城格局、方位的决定性影响。到明初建都,都城的再一次大幅度跨越式发展,正是以金陵城为基点的。

3

中国四大古都中,唯独南京具有海洋文化因子。这一传统虽在王朝实施禁海政策时会受阻,但藕断丝不断。秦淮河入江口,越城与石头城之间的夹江,早在六朝时期,已成为名动天下的良港石头冿,曾停泊舟船万艘。由此启航的船队,不仅航行于大江上下,而且“直挂云帆济沧海”。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9)

东吴黄武五年(226年)“南宣国化”,经历和了解到的国家共有一百多个。这是中国第一次派专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对外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其意义不亚于汉代张骞、班超通西域。

东吴船队抵达台湾,也是首次见诸史籍的大陆与台湾交往。东晋南朝常有船队从石头津出发,南至海南岛和东南亚、南洋诸国,北至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和日本,进行海外贸易。建康输出的货物主要是丝织品,输入的则有琉璃、象牙、犀角、珍珠、珊瑚、玳瑁、木棉、香料以至珍禽异兽。这丰富了建康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也促进了商业经济与手工业技艺的发展。而不把外国人视为“洋鬼子”,就是一种难得的开放胸怀。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10)

▲南京郑和宝船厂遗址航拍图 闵乐坚/视觉中国

据统计,六朝时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批使臣来到建康,除购求佛教和儒家经典外,还聘请中国的学者、工匠、画师去外国。梁朝画家萧绎所画《职贡图》中有倭国、百济、波斯等数十国使臣形象。六朝建康与海外的密切交流,证明南京从开始就是一个视野广阔的城市。

明朝立国之初,太祖朱元璋即展开“宣德化以柔远人”的和平外交活动,连续派出外交使团出访日本、高丽、安南等三十六国。成祖朱棣登基后,自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由郑和统领的庞大外交使团,以船舰一二百艘、军士二万余人,组成史无前例的远洋船队,由秦淮河畔始发,七下西洋,远航十余万里,到访三十余国,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件壮举。作为这一壮举决策地、造船地与始发地的南京,遂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11)

▲南京云锦

南京丝织业源远流长,与苏州、杭州一样是中国特种锦缎的重要生产地。“秣陵之民善织”,“秦淮之水宜染”。尤其是肇始于元、成熟于明、昌盛于清的云锦,堪称丝织的最高技艺,一度成为南京的支柱产业,直接、间接的从业者不下十万人,销售地区遍及全国,年产值高达白银二百余万两。南京的经济文化繁荣离不开云锦,南京的丝织业也以云锦的璀璨而登峰造极。

4

鸦片战争后,主张“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定居秦淮河支流乌龙潭畔,编纂成百卷《海国图志》,影响了自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几代人。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试验场,秦淮河入江口的下关地区,开商埠,通邮电,修铁路,建码头,率先进入现代城区,同样显示出南京人的开拓与进取精神。光绪十六年(1890年)为培养海军人才创立江南水师学堂,设驾驶、管轮两科。这所学校最有名的学生是鲁迅和周作人,南京是他们接受新教育、新文化的起点,也是他们留学日本、走向世界的起点。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12)

▲江南水师学堂旧址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下令各省督抚学政“切实通筹认真举办大学堂”以推行新式教育,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第一次会奏变法事宜疏,已大致勾勒出小学、中学、大学循序渐进的现代教育雏形,并提出兴办师范学堂以解决新式教育所遭遇的师资匮乏等问题。次年底,张之洞筹设三江师范学堂,后更名两江师范学堂,也就是民国中央大学的前身,今天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名校的源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经朝廷定名的江南图书馆,两年后正式开馆,是我国最早建馆的现代图书馆之一,由地方最高长官和国内一流学者共同创立,规模和影响在当时都是最大的。民国初年,该馆藏书已超过十万册、八十万卷。宣统二年(1910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则是中国第一次世界博览会。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13)

▲江南图书馆旧址

城市既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成为文化发展的外在环境。长期生活在一座城市中,人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固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人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产品,又会对城市形成反哺。城市文化,就在城与人的相互作用中日积月累,丰富繁荣。

作者:薛冰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14)

简介:江苏省地方志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原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盛世华年》《饮水园》,书话集《旧书笔谭》《古稀集》,文化随笔集《饥不择食》《漂泊在故乡》,专著《南京城市史》《格致南京》等50余部。

长按下图二维码,阅读最新“方志江苏”文章

薛冰真实身份揭秘(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