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卖画(青楼女子入学学画)

1959年9月,一位来自东方的女子从巴黎市市长的手中接过了一面银盾,一枚奖章,一张奖状以及一个小星型佩章。

随后,巴黎市市长正式宣布,此女子获得巴黎大学的多尔列奖。

此话一出,在场的外国人一片哗然。要知道,此前多尔列奖的获得者从来没有女子,更没有来自东方的女子。

因此,在场的外国人除了感觉震撼以外,也不禁想问,这个中国女子凭什么呢?

想要了解这个女子的故事,我们还要从她年轻时开始讲起。

古代女子卖画(青楼女子入学学画)(1)

女子名叫潘玉良,在外国同学眼中,潘玉良是一位来自东方的“奇怪”女人。

她的生活有时很拮据,但还要帮助别人,并且不接受同学们的救济。她本可以用画作来让自己过上优渥的生活,但偏偏要住在十几平米的屋子中。

明明有无数人追求,可她却对追求者不假辞色,宁愿在异国他乡保持单身,也不愿意给追求者一个机会。

同样是学画的人,别的同学可能只精通一种,或是素描,或是油画。可潘玉良却在素描油画以及雕塑中都有所建树,并多次获奖,令老师们夸赞,也令同学们挫败。

她还时常在放下画笔的时候凭窗远望,眉眼中有说不出的忧愁。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矛盾而又奇怪的东方女人,用她在绘画上的天赋和努力征服了身边的人。

所以,在熟悉潘玉良的外国人的眼里,她能够拿到多尔列奖,是实至名归。

看着在台上被掌声包围的女人,台下人不禁感叹,这是一个多么令她的国人为之骄傲的女人啊!

可事实恰恰相反,在曾经的国内,潘玉良身上的指责比夸赞要多得多,甚至她的老校长还曾送了她四个带有桃色色彩的字——风尘女子,令人叹息不已。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古代女子卖画(青楼女子入学学画)(2)

事情还要从1895年说起,在那一年扬州的一户张姓人家里,玉良出生了。

张家祖上虽没出过什么高官富豪,没有庞大的家业,但张家人凭借勤劳的双手,也保证了基本的生活温饱。

到了玉良父亲这一代,老实本分的张父做了小商贩,平时卖卖毡帽,以维持生计。可在玉良出生前的几个月,张父被骗,生意黄了,本金也没了。张父一气之下,卧床不起,就这样没了性命。

在封建社会的人们眼里,玉良父亲的去世代表着玉良不详,是她克亲。

更不巧的是,玉良出生后不久,她的姐姐也没了。如此一来,加诸在玉良身上的流言蜚语更多了。

“离她远点,她克亲。”这是年幼的玉良听过很多遍的话。

好在玉良的母亲并没有被闲言碎语影响,丈夫和大女儿去世后,她独自撑起这个家,也更加爱护小女儿。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玉良8岁那年,她的母亲由于多年的辛苦操劳,身体亏空,也离开了。临终之前,将玉良托付给她的弟弟,希望弟弟看在血脉亲缘的份上,看顾玉良。

可在那样贫穷的人家里,一个身上带着流言蜚语的8岁孩子,真的能够获得亲戚无微不至的照料吗?显然是不能的。

来到舅舅家,玉良经常被苛待,被打骂,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尝到了寄人篱下的滋味。但玉良是坚强的,纵使舅舅舅母百般责骂,她仍然沉默地长大了。

本以为长大后,可以自食其力,努力生活的时候,命运再次将玉良推入了深渊。

古代女子卖画(青楼女子入学学画)(3)

小荷才露尖尖角,吾家有女初长成。若是在寻常人家,作为父母看着女儿长大一定是欣喜的,可玉良早已经没有了父母。

十三四岁的年纪,哪怕长得并不漂亮,但身上娇嫩鲜活的气息也足以令无良的亲戚打上歪心思。

欠了不少赌债的无良舅舅将玉良卖到了青楼。哪怕玉良还不知人事,她也知道青楼是良家女子谈之色变,男人谈之相视一笑的地方。

踏入这个地方的女子,没有人会正眼看待。可玉良根本没有选择,逃跑无门,求生无路,她也只能跳下深渊。

但比楼里其他姐姐们要幸运的是,玉良的容貌很是一般,甚至有些不符合当时男人们的审美,她暂时是安全的。

在楼里“学习”了一段时间,看着姐姐们对着富绅卑躬屈膝的样子,玉良更加确定了要离开这里的决心。

此后,她一边学习唱曲,一边等待机会。这一次,命运终于善待了玉良,她等来了一个救她出苦海的男人。

古代女子卖画(青楼女子入学学画)(4)

1912年的一天,在芜湖的一家怡春院中,一场宴会正在举行。参加宴会的除了当地的豪绅以外,还有刚刚担任芜湖海关盐业总管的大官潘赞化。

为了给潘赞化接风洗尘,富绅们叫了各有姿色的美女作陪,其中玉良凭借出色的音技也出现在了宴会之上。

席间,富绅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好不快活,而有些冷漠的潘赞化就稍显另类了一些。

就在富绅们觉得潘赞化很难搞的时候,发现潘赞化望着一个女子出神。

他们跟随潘赞化的眼神望过去,发现一个“臭丫头”正在低头弹唱“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富绅们见此虽然觉得潘赞化的眼光不行,但还是在宴会结束后将玉良以礼物的身份送给了潘赞化。

见到玉良以后,潘赞化大惊失色!虽然在宴会上,他关注了玉良,但那是觉得玉良吟唱的小调中有一种不甘心,并没有想要得到玉良的想法。

再说了他在老家早已经娶了妻子,他还比玉良还大了10岁,怎么会收下这份“礼物”呢?

于是潘赞化当即就命令手下送走玉良,但玉良的一个举动,让他改变了主意。

在听到潘赞化要送走自己时,玉良直接跪了下来。

“大人,我知道您是好人,求您让我留下吧!如果我被送走,那么干妈和那些富绅会觉得我没有用处,会惩罚我的!”

听了这话,潘赞化心软了,他留下了玉良,并问起了玉良的经历。

古代女子卖画(青楼女子入学学画)(5)

一番长谈后,对于这个自小丧父丧母,还被舅舅卖了的女孩,不免产生了同情之心。同时对于玉良没有自甘堕落的行为夸赞不已。

从这以后,两个人的联系多了起来,不过一直都是君子之交。可在旁人眼里,一个大官和青楼女子相交,怎么可能是清白的呢?

为了解决这些风言风语,潘赞化提出为玉良赎身,然后送她回老家。但此时的玉良早已经爱上了眼前这个男人,再说了她也没有至亲在了,哪里还有家呢?

“大人,如果您不介意,就娶了我吧,我可以做妾室。”说完,玉良期待着看着潘赞化。

最终潘赞化同意了,在陈独秀的见证下,二人举办了婚礼。

潘赞化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男人,玉良也不是甘心做金丝雀的女人。在潘赞化的安排下,教玉良开始读书认字之余,还送玉良离开了芜湖这个充满指指点点的地方,到上海生活。

让二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决定,让玉良的人生充满了璀璨的未来。

古代女子卖画(青楼女子入学学画)(6)

一次偶然的机会,玉良看见了别人在绘画。那一刻,画中的线条和颜色让玉良沉醉了,她看着画中的人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于是她也开始自己买教材,尝试着画画。

这一尝试,玉良在画画上的天赋开始显现出来。潘赞化在看到玉良的画作以后,夸赞了玉良,并支持玉良去学校深度学习。

在丈夫的鼓励和自己的热爱之下,玉良鼓起勇气,报考了上海美专。虽然因为她曾经的身份,差点落选,但是在校长刘海粟的坚持下,玉良还是以第一名的身份被录取了。

进入上海美专后,玉良如饥似渴地吸收专业知识,并一步一步精进自己的画技。而为了追求艺术,在学校开展人体画课程时,出生在封建社会的她以自己为模特,对着镜子描摹自己的身体。

古代女子卖画(青楼女子入学学画)(7)

画作完成时,这幅名叫《裸女》的画引起轩然大波。有人称赞,但也有着谩骂,甚至搬出玉良在青楼的经历,称她玷污了艺术。

而潘赞化在看到这幅画以后,虽然上面额女人看不见面孔,但他还是知道这是玉良,一时之间,也有些无法接受。

没办法,那个时候的男人就是这样,他们新式又迂腐。可看着玉良坚定地追求艺术的眼光,潘赞化没有阻止玉良,反而接受了校长刘海粟的建议,送玉良去法国留学。

玉良虽然不想离开丈夫,但周围人的不理解和指责还是给她造成了压力,为了躲避也为了追求艺术,玉良踏上了前往法国的游轮。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来到法国的玉良,每天除了求学,就是画画,要么出去采风。于是在同学眼中,玉良成为了一个奇怪的东方女人。

他们不懂玉良为何如此逼迫自己,反正人生还长,慢慢学就好了。可在玉良的心里,故土和丈夫都是她放不下的割舍。

于是在临近毕业之前,老校长刘海粟和徐悲鸿聘请她回去任教的时候,小有名气的玉良毅然决然放下了在法国的一切,1929年毕业后,带着一身光芒回到了祖国。

在外国人的眼里,玉良的回国之行一定是光芒万丈,令人骄傲的,可玉良的遭遇却令人大跌眼镜。

回国后,玉良一边教学生,一边办画展,在整个艺术界引起轰动,被誉为“中国西洋画家中第一流人物”。

在战争时期,她还捐出了自己的雕塑《人力壮士》,讴歌抗日英雄。可这一行为再一次为玉良带来了麻烦。

古代女子卖画(青楼女子入学学画)(8)

因为雕塑是裸体的,上面被人挂上了“妓女对嫖客的颂歌”。

玉良的心又寒又冷,原来无论她在国外有多大的成就,回到国内,人们记住的永远都是她青楼的出身。

再加上潘赞化的原配妻子的刁难,1937年,心灰意冷的玉良再一次离开了祖国。

重新回到法国的玉良,在收拾好自己的心情之后,重新创作起来。她知道,人们对她有偏见,不是这些人的错,而是这个时代的错。

古代女子卖画(青楼女子入学学画)(9)

她能做的是坚持创作,同时等待黎明的到来。当然,如果在黎明到来之后,她能够回到故土,再好不过了。

于是她在画画的同时,还将自己的收入捐给祖国,哪怕生活拮据,也不曾加入别国的国籍。

在等待的过程中,她也曾收到过丈夫传来的好消息。她知道抗日战争胜利了,就在她想要回国时,潘赞化告诉她国内有变,暂时别回来。

就这样,时间又过去了40年,1976年,玉良的身体已经不宜远行。1977年,躺在病床上的她,听着从祖国来的人们关于国内的描述,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留下了近4000幅画作,和无数人的叹息。

回顾潘玉良的一生,你会发现她就像很多电视剧中的“大女主”,年幼时父母双亡,吃尽苦头,后又从“雏妓”变为艺术家,妥妥的人生逆袭。

而玉良的逆袭靠的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即使身处黑暗,也要坚持寻找光明。

时代和命运给了她无数苦难,可她却凭借着对艺术不懈的追求与从不放弃造就了自己。

她就像开在沙漠中的花,纵使雨水稀少,纵使风沙漫天,可她仍旧牢牢地扎根在土地上,请一点点释放自己的风华。

这是玉良的魅力所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能够决定人生高度的,只有自己。与君共勉。

参考资料:书籍《潘玉良画传》

-END-

作者:桃酒

编辑:凉亦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