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

太庙位于天安门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

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有三重围墙。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1)

▲ 太庙的五彩琉璃门

太庙的正门设在天安门内御路东侧,称太庙街门,是皇帝来太庙祭祀时所走之门。

五彩琉璃门是祭殿的正门,因门上饰有五彩琉璃而得名。

五彩琉璃门镶嵌于南面第二道围墙正中,外形为三间七楼牌坊式,上设正楼三间,下辟拱券式门洞三道。

五彩琉璃门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檐下为黄色和绿色琉璃斗拱额枋,朱红墙下设汉白玉须弥座。

五彩琉璃门东西两侧各开方门一道。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2)

▲ 五彩琉璃门背面

五彩琉璃门背面与正面建筑形制相同。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3)

▲ 五彩琉璃门西侧的方门和北侧的玉带河及金水桥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4)

▲ 太庙的大戟门

太庙的大戟门按最高等级的仪门礼制布置,门内外曾陈列有朱漆戟架8座,共插银镦红杆金龙戟120枝,大戟门由此而得名。

大戟门前为玉带河和金水桥。金水桥,长八米,两侧有汉白玉护栏,龙凤望柱交替排列。金水桥有七座单孔石桥,中间一座为皇帝走的御路桥,两边为王公桥,次为品官桥,边桥两座供常人行走。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5)

▲ 太庙的大戟门

大戟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每条垂脊上有七个脊兽。大戟门底部为须弥座,四周围以汉白玉护栏。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6)

▲ 太庙第二道围墙内摆放的养金鱼的大木盆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7)

▲ 大戟门东侧的旁门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8)

▲ 太庙的前殿

前殿,也称享殿,是太庙的主殿,是皇帝祭祀时行大礼的地方。

前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嘉靖十五年因更改庙制而略作修改,嘉靖二十年遭雷击焚毁,嘉靖二十四年复建。

前殿,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每条垂脊上有九个脊兽,为明代建筑中的最高等级。上层檐下正面正中悬有竖额,额上书有满文和汉文对照的"太庙"字样。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9)

▲ 太庙的前殿

前殿建在一座三层的汉白玉基台上,每层基台边缘均以汉白玉石栏环绕。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10)

▲ 太庙的前殿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11)

▲ 太庙的前殿和西侧的配殿

前殿东西两侧为东西配殿。东西配殿面阔均为十五间,单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皇族功臣神位,西配殿供奉历代异姓功臣神位。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12)

▲ 太庙前殿内景及陈设的中华和钟

前殿内的大梁为沉香木,其余木构件为金丝榆木。前殿内"金砖"墁地。天花板及四柱均贴有赤金叶。

殿内原供奉有木制金漆的神座,帝座雕龙,后座雕风。

现在,前殿正中陈设着一套青铜编钟。这套青铜编钟,叫中华和钟,是为了迎接新千年的到来,以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为原型进行设计,1999年11月制造完成。中华和钟架高3.8米,宽21米,共17吨,由108个钟组成。上层34个钮钟,代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湾、香港、澳门;中层56个甬钟代表我国56个民族;下层18个镈钟,中间16个代表中华民族的16个历史时期,两侧两个象征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和平"与"发展"。中华和钟是世界上最大的舞台演奏双音编钟,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13)

▲ 前殿重檐庑殿顶上的脊兽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14)

▲ 排列整齐的排水神兽鸱吻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15)

▲ 后殿,即祧庙前的门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16)

▲ 祧庙单檐庑殿顶垂脊上的九个脊兽

清历代帝王庙(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17)

▲ 太庙五彩琉璃门前的古柏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后,太庙又成为清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而明代皇帝的牌位则被移至历代帝王庙供奉。

1924年太庙被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1988年太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