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必学的100条(心理学双标是人的本性之一)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必学的100条(心理学双标是人的本性之一)(1)

说起来也有趣。

前两天跟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听到他在那“自我检讨”说,“骑摩托车出行的时候,只要有轿车挡在我面前,我心里就会开始问候对方,平时开车出行的时候,看到面前挡着摩托车,我也不自觉的在心里问候对方,没想到我是这么一个‘双标’的人”。

要知道,他平时可不是一个喜欢承认自己“有缺点”、喜欢反思的人,所以这番言论还是让我略微有些吃惊的。

当然了,这算是我觉得“有趣”的原因之一。而另外一个原因呢,就是跟他的反思内容有关,也就是“双标”这个话题。

其实这个词呢,也存在一段时间了,并且只要是在热门的视频、文章或帖子下面,你就总能找到它的存在,就好像到处都有可供它生存、成长、壮大的土壤一样。

“双标是人的本性之一”,这是身边某位“智者”曾经说过的话,现在想想,虽然略微有些绝对,但也还是有那么几分道理。

“你这样说,可是有很大的风险,因为这句话其实等于是在否定‘多数人’。”

心理学必学的100条(心理学双标是人的本性之一)(2)

作为“双标”的一员,我承认自己在曾经的某些时候也会如此,并且即便在现在也会偶尔如此。

当然,我也理解有这样疑问的朋友的担忧,不过对于我来说,我既接受自己也会双标这个事实,也接受这个有时候也会双标的自己,所以我并不会从这句话中感觉到任何的攻击或否定,它对我来说,更多的只是一句略显夸大的、对现实的描述,并且对于背后“为什么我们会双标”这个问题,我更感兴趣。

不过在这里,究竟是看重自己的情绪,还是看重可能会有的收获,就由每位朋友自行决定了。

心理学必学的100条(心理学双标是人的本性之一)(3)

“事情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实是由我们如何理解它来决定的”。

那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因为什么而觉得“被贴上双标这个标签”是一件不好的事儿?

我想原因应该很简单,那就是“在我们的认知中,我觉得‘双标’并不是一件好事儿”,所以,当别人如此描述我的时候,就相当于是在说“你就不是个好人”。

这可怎么行呢,我什么也没做错,就仅仅是讲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怎么就成了“坏人”呢?

因此,不能成为“坏人”、不能有“污点”的我们,自然不能允许这样的评价存在、自然会在被这样描述的时候,感觉“被攻击”、“被否定”。

当然,也还有诸如敏感、低自尊、控制欲强、缺乏安全感等次要因素存在。

心理学必学的100条(心理学双标是人的本性之一)(4)

“我不能是一个坏人、我不能有污点”,其实就代表着我不接受“成为坏人”的自己、不接受“自己身上有污点”。

在平时接触的朋友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存在“感觉难以融入集体,总会被人忽略”的社交困境。而这种状态往往会让他们十分的困恼,乃至产生“他人明明在讨论其他问题,但自己会觉得是在说自己坏话”这样的臆想。

我觉得“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这句话能够很好的解释这种状况。

因为单个的我们,是非常脆弱、渺小的,所以我们需要同类、需要同类的支持、需要同类的力量。由此,如果我们总是被孤立、总是难以融入,内心的不安就会不断上升,从而影响我们的身心状况。

所以,这时候就产生了导致“双标”出现的原因之一,那就是——我会为了更好的融入某些环境,需要刻意的调整自己的标准与言论。

心理学必学的100条(心理学双标是人的本性之一)(5)

而与“不被他人接受”具有同等威力的是“不被自己接受”。

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一点。如果自己不被外界所接受,那只要呆在家里不出门,一般就能“保平安”了。可如果是自己厌弃自己,那我们既不可能逃离自己,也不可能一直活在虚幻中,所以这份厌弃就会如影随形。

“你意思是,要学会接受自己?”

怎么说呢,这确实是每个人都必须修炼的一项能力。但也正是因为它需要借助修炼才能从无到有,所以在能力尚不充分的时候,“接受自己”就很难做到、“接受不了自己身上的某些方面”就会经常出现。

但是,我们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于是在“暂时接受不了”与“自己确实存在一些自己不认可的的方面”这两点同时存在的时候,我们就又“双标”来进行一种自我保护。

就比如“你还说人家胖,你也不看看你自己,这一只手拿着奶茶、一只手拿着炸鸡的”,“我这不是胖,我这是富态”。

心理学必学的100条(心理学双标是人的本性之一)(6)

万事万物皆会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发展,所以成长是每个人必须经历,且不能跳过、只能加速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呢,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整合”、“在整合中产生‘自我’”的过程。

这两个描述看起来很奇怪。不过稍微回顾一下自己陷入“理性与感性纠葛”中的状况,我们就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

就比如,昨天我已经下决心减肥了,可今天晚上朋友又叫我去吃自己喜欢吃的大盘鸡。这时候我的内心中啊,一个声音在说“你都那么久没吃这个了,快去吧”,一个声音在说“去什么去,现在既然已经决定了,就要认认真真的减肥”,而自己夹在中间不知道该听谁的。

你看,我们的内心中其实有很多种声音,每种声音呢,代表着“我们从某个角度理解现实后得出的结论”,就如同刚刚从理性、感性的角度解读现实后得出的“要坚持”与“去吃吧”。

而所谓的“自我整合”呢,就是在这些纷繁的声音之中找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其实呢,“自己的声音”就是内在的、真实的“自我”,他是有自己的考虑,并且能做出选择。

就比如,我把“理性”和“感性”给出的答案放在面前,当作自己做出判断的素材,然后根据素材做出判断、选择,接着在现实生活中贯彻。

有了这个“自我”呢,我们就不必总是活在纠结中、不必总是被内心的声音侵扰,可在形成之前呢,内在本就是存在多种声音的,所以出现今天听这个声音、明天听那个声音般的“双标”,其实也不奇怪了。

心理学必学的100条(心理学双标是人的本性之一)(7)

在探索了“不被外界接受”与“不被自己接受”这两个大方向之后,其实也还有“不接受外界与自己”这个方向。

其实一开始那个“骑车嫌弃开车的,开车嫌弃骑车的”例子,就属于“不接受外界”。

那这时候你觉得,具体是不接受什么呢?

朋友叫我去一起吃晚饭,而恰巧我出门的时候正是下班的时候,所以路上非常的堵,每经过一个路口就得等好久。不仅如此呢,路上还总有人加塞。本来15分钟的车程,硬是走了45分钟、本来能过去的红绿灯,却因为有人加塞而没有过去,这内心里对他人的怨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愈加浓烈。

那我在怨恨什么呢?

计划是15分钟到,但是出现意外。而让我不舒服的就是意外和计划被打破。

所以,当外界没有按照我期待的、我计划的发展时,“双标”就可能会出现了。

心理学必学的100条(心理学双标是人的本性之一)(8)

就像一开始说的,“双标”只是一种描述,而我想现在你也已经发现了,基本上谁都会经历“容易双标”的阶段。

当然了,不能因为基本上每个人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就过分宽容自己。毕竟,接受自己确实有这样的时候、自己确实有这样的部分,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成长。

你说呢?

心理学必学的100条(心理学双标是人的本性之一)(9)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