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课程给老师的建议(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8月17日,三觉学区首席教师工作室王晓松团队成员就“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进行了线上研讨。本次研讨以工作室微信群为平台展开,由首席教师王晓松主持,各成员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活动取得了预期成效。

三维课程给老师的建议(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1)

郑丝语老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人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如此。科学预习能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面对老师进行答疑解问,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到所学的知识。那么在我的语文课堂当中,我是这样让孩子做课前预习的:首先我会给孩子们布置每一课的预习单,让孩子们对照预习单,将每课的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分别进行学习,比如说对于二类生字要求学生识记,那么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字典,将所有的字的偏旁弄清楚,结构弄清楚,以及每个字至少要组两个词,对于一类生字要求,学生会写,那么我会要求学生在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间架结构以及关键笔画等等一些细节的要求。对于课文,我要求学生做到五读:每一遍怎么读要达到怎样的效果,都会做出明确的要求。另外为防止有些学生偷懒,我会要求学生在朗读之后,在家长面前至少要将课文朗读五遍,并要求家长签字。

总之我觉得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课前预习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当然老师也要对学生的预习充分指导到位,并且也要有充分的反馈。

三维课程给老师的建议(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2)

王晓松老师:

预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获得新知识的活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新课学习活动之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从而为听课扫清障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预习充分,那节课效率特别高,学生的兴趣也很难;如果学生没有预习,一节课的内容会拖到两、三节课也上不完,而且教师的情绪会受影响,教学效果很差。这些都表明好的预习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教学,我要求学生对新课的预习最基本的要做到以下几点:1.标清段落序号,了解每段的内容,大致把握文章的结构;2.读课文至少三遍,为生字词注音,难解词的意思借助书查出来,并抄到书本上;3.读完课文后,思考课后练习的第一、二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上留意听。这三点可以说是对新课的一个最粗略的了解,要求非常低,但是对于缺少自控力的农村孩子来说,这三点往往都做不到。所以我就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检查激励。学期开始时制定出关于预习检查的奖惩制度,然后每节课利用智慧课堂的互动系统,随机抽取学生朗读课文,读字词、讲意思,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评价,在教室设置星级评比栏,根据学生的课上回答进行星级评定,日汇总,周讲评,学期再进行总评,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有效的预习。效果还真不错。

三维课程给老师的建议(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3)

王贵群老师:伴随着课改一路走来,让我感受颇深的,就是预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效率。那么,什么样的预习才是最有效的呢?我认为,预习的兴趣占首位,让学生能够充满渴望地去预习。每篇课文都有自身内容、体裁、写法等不同的特点,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定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善于找准兴趣的激发点,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自己动脑、自己理解,让学生对预习充满兴趣,使预习不会成为形式和负担。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到有效预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喜悦。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养成有效预习的好习惯。其次,预习是一项自主学习的活动,我们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充分利用工具书、课外书籍、网络及家长等各种学习途径,通过观察、识记、辨析、比较、想像、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感知文本,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有信心,有创新,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三维课程给老师的建议(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4)

张越老师:小学语文教学指导学生好的预习方法很重要,有了好的方法学生预习才有质量。我认为预习要以读为主,争取多读几遍:一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标自然段的序号。读第一遍时,要养成勤动笔墨的习惯,该画的画,该圈的圈,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字词可查阅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二读课文,要读顺课文,把课文中比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三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层次,把握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四读课文,感知内容,要多读读开头、结尾、文中的重点句子,这样学生就容易读懂课文,能发现新的东西。读这一遍时,学生要仔细研读文本,可以带着课后的问题去读课文,去独立思考,悟出情感,明白事理。

三维课程给老师的建议(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5)

杨后玲老师:课前预习很重要,有效预习更重要。我们平常的预习步骤大抵是这样的:

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通读课文1-2遍,在生字、生词下面标上标记,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给不会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二、学生字,记字形

读准生字的读音,弄清楚生字的笔顺,把难写的生字在稿纸上写几遍,然后给生字组词和扩词。

三、读课文,懂词义

再读课文,划出新词,必要时可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把新词的意思搞清楚,能说出它们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并学会运用。选几个新词造句,这样可以加深对新词的理解。

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将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用“/”标出停顿,用“――”划出好词好句。它们好在哪里?为他们写些简单的评语。用“~~?”划出疑问的地方。

五、整理课文结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几段?试着写段意。看一看课后的练习题,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的答案。课后练习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和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

六、搜集资料,了解背景

课文提到的人物和知识你还了解哪些?能找到有关的资料吗?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个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维课程给老师的建议(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6)

根据大家的发言归纳出以下四点:

1.明确预习的目的。

2.合理安排预习的时间。

3.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4.注意预习的检查与评价。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果我们做好以上四点,不仅学生的预习是有效的,而且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预习,的确是教师和学生携手进入有效课堂教学的通行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