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便秘对宝宝的影响(宝宝便秘妈妈焦心)

经常有人咨询小果:

小果,我家宝宝便秘了怎么办?

但实际上,如果细细追问,发现很多妈妈以为的便秘,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便秘。

便秘难道不就是大便不拉吗?

是的,便秘是大便不拉,但也不仅仅是大便不拉,还有其他附加条件的。

妈妈便秘对宝宝的影响(宝宝便秘妈妈焦心)(1)

什么是真正的儿童便秘

我们来看看医学是如何定义便秘的,根据最新的儿童便秘罗马IV诊断标准(罗马IV只是一个称呼,只是为了说明这个定义的权威性,大家可以忽略不看):

对于<4岁患儿 ,下述症状至少包括2项,持续至少1个月:

  • 每周排便≤2次;
  • 有大便潴留史;
  • 有排便疼痛或困难史;
  • 有排出大块粪便史;
  • 直肠内存在大粪块。

在已行排便训练的小儿中,还需具备以下症状 :

  • 学会自主排便后至少每周发作一次大便失禁;
  • 排出可能堵塞厕所的大块粪便。

对于≥4岁儿,在不满足肠易激综合征(也是一个疾病的名称,看不懂略过)诊断的前提下 ,下述症状至少包括2项,每周至少发作1次,持续至少1个月 :

  • 4岁以上发育中儿童每周在厕所中排便≤2次 ;
  • 每周至少发作一次大便失禁;
  • 具有粪便潴留姿势或过度的自主憋便 ;
  • 疼痛或困难排便史;
  • 直肠内存在大粪块 ;
  • 排出可能堵塞厕所的大块粪便。

妈妈便秘对宝宝的影响(宝宝便秘妈妈焦心)(2)

宝宝的大便性状至少是1-3型

够复杂吧,先心疼自己3分钟,要知道,在门诊每碰到一个便秘的宝宝,小果就要把这些标准在心里过一遍,以此来核对宝宝是不是属于真正的便秘。

所以,你的宝宝如果便秘,得满足:

  • 时间得至少1个月以上,如果仅仅几天大便不拉,那是“伪便秘”;
  • 大便成粪块状,排便疼痛、排便困难,甚至排出的大便堵塞厕所,如果你的宝宝都是4-5天拉一次大便,但解大便的时候比较顺利,而且大便性状是正常软便或稀糊状,也不考虑便秘哦,这种情况在0-3个月的宝宝非常常见。

妈妈便秘对宝宝的影响(宝宝便秘妈妈焦心)(3)

引起宝宝便秘的原因

引起宝宝便秘的原因很多,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种是器质性原因,即是宝宝的内脏器官发生了病变引起的,这个器官主要是指肠道器官,包括:

  • 先天性巨结肠
  • 乙状结肠冗长症
  • 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等

这些都是肠道畸形的疾病,属于先天性的,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解决。

妈妈便秘对宝宝的影响(宝宝便秘妈妈焦心)(4)

另一种原因就是比较常见的,属于功能性病变。

所谓功能性,就是病变的肠道器官是正常的,但是在功能上却出现了问题,这些是可以通过调理来改善的。

造成功能性便秘的原因主要有2种原因:

  • 宝宝还太小,神经系统尚没有发育完善,没有建立良好的排便反射。
  • 虽然宝宝排便反射已经建立,但是由于排便训方式不得当,宝宝拒绝排便,那么残留在肠道内的大便的水分慢慢被吸收,变干变硬,变得难以排出且疼痛,宝宝就更不愿意排便了,如此恶性循环。

妈妈便秘对宝宝的影响(宝宝便秘妈妈焦心)(5)

知道了引起宝宝大便的原因,我们来看看宝宝便秘的解决方法吧!

宝宝便秘怎么办

【1】饮食调节

  • 让宝宝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比如猕猴桃、火龙果、梨、芹菜、西蓝花等。
  • 多喝水,如果水分缺少,也会引起大便干燥。
  • 饮食中要保障油脂的摄入,吃的太素,没有油水,大便也容易干燥哦。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这非常重要,很多宝宝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排便训练,而导致便秘的。

在进行排便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定点、限时、规律。

比如可以规定每天晨起坐便盆,排便时间最好控制在5-10分钟之内,超过时间没有排便就等下一次。

妈妈便秘对宝宝的影响(宝宝便秘妈妈焦心)(6)

【3】良好的生活习惯

多鼓励宝宝运动,不要长时间久坐看电视、玩电脑,每天可以给宝宝腹部顺时针按摩,帮助肠道蠕动。

【4】药物辅助

如果宿便较多,可以通过开塞露塞肛,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乳果糖、益生菌等膨松剂、渗透性泻剂等帮助宝宝排便。

但是,这些药物手段只能临时使用,不能长时间使用,以免形成依赖。

【5】及时就医

如经过上述办法,宝宝的便仍旧顽固,或者便秘症状逐步加重,并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等其他不适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妈妈便秘对宝宝的影响(宝宝便秘妈妈焦心)(7)

各位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宝宝便秘了吗,你是怎么处理的呢,欢迎评论区交流哦。


我是小果,三甲医院儿科医生,二宝妈妈,从医10年余,欢迎关注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