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金事件(12岁少年3天氪金11万)

近日,12岁少年玩游戏3天充值11万元引发热议。类似的案例偶有发生,刚刚过去的春节,河南驻马店一10岁儿童10天花9800元买奥特曼卡片的消息也登上热搜……

氪金事件(12岁少年3天氪金11万)(1)

截图自微博

3天花11万元买游戏装备,花的不是虚拟币,而是真金白银,是父母的血汗钱。

很多人好奇,究竟什么样的游戏套路能让一个12岁少年3天花11万元!他如此大手笔,到底买了什么值钱的稀奇宝贝?如何给未成年人消费加上“安全阀”?

孩子掌握支付密码 3天“倾家荡产”!

2022年春节是“双减”后的第一个大长假,放寒假的中小学生们不再一窝蜂进入校外培训机构上课,终于有了大把休闲时间。上班的家长们无法24小时陪伴孩子,如何支配时间孩子“当家做主”。

春节期间,少年儿童还在愉快的寒假里放飞自我,其大额消费充值玩游戏的新闻接二连三冲上热搜。

据人民网微博消息,湖南长沙一12岁少年在多个平台上玩游戏的时候,因为装备太差,游戏内的“大神”建议他买各种装备。男孩经不住诱惑,偷偷记下了家长手机的支付密码,3天花费11万元充值买装备。这些钱本是父母辛苦多年积攒的全部积蓄,却被孩子只用了3天,弄得“倾家荡产”。

近几年,未成年人在线游戏充值、买装备、买皮肤等现象愈发突出。2021年底,未来网报道了15岁少年半月打赏主播9万多的案例……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如此疯狂,为了充值、打赏,不惜刷爆家长的银行卡?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看来,春节期间,玩手机、给游戏充值、买盲盒等比较火爆,这主要与未成年人的假期休闲、娱乐方式及其消费理念密切相关。

“一方面,如果没有丰富的休闲娱乐生活,中小学生就会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者到商场逛着玩,买小商品。免费休闲娱乐玩多了,逐渐变得不满足。受周围人影响或在游戏程序的诱导下,开始充值,从几十到几百,再到上千元,一步一步,越陷越深。”孙宏艳向未来网记者表示,“另一方面,春节期间,孩子手里都有一定的零花钱,而且,家长给的压岁钱节节攀升,但对未成年人的消费和休闲教育却跟不上,就出现了青少年非理性消费频发的问题。”

追回消费款项就万事大吉?

一旦孩子们背着家长偷偷地充值、消费,产生上述大额消费,家长的第一反应通常是谴责商家“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套路少年儿童”。

更有网友直言,“游戏公司把套路成年人的付费机制用在孩子身上,孩子们哪顶得住。”

于是,陷入套路的孩子着魔一般,充值消费如流水,很快,金钱也被挥霍一空。事情败露后,气愤不已的家长首先想到的是想方设法追回损失。

上述10岁男童的妈妈认为,其儿子去小商店初衷是为了买零食,在商店老板的诱导下,花9800元买奥特曼卡片,要求商家退款。商店老板则坚持买卡是儿童自己的行为,是家长没管好孩子,不是自己的问题。

很多网友也指责商店老板钻空子赚孩子的钱,主张退钱。

氪金事件(12岁少年3天氪金11万)(2)

截图自网友评论

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磊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律没有规定何种情况为诱导未成年人消费,只能判断法律行为的效力和法律后果。

我国《民法典》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氪金事件(12岁少年3天氪金11万)(3)

《民法典》条款(图片来源《人民法院报》)

换句话说,8岁以上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父母可追回。

少年儿童热衷购买盲盒、游戏卡片等消费是否也可以像网游充值、打赏一样追回呢?

对此,王磊表示,这些往往涉及客观事实和生活常识中的价值判断,10岁儿童消费9800元买卡片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无效民事行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要求返还。

“不过,年龄超过8周岁的未成年人并非无行为能力,追回消费支出需要比较复杂的法律程序,有的只能追回部分。”孙宏艳向未来网记者解释道。

实际上,在很多司法实践中,少年儿童“乱花钱”的损失,由商家、孩子及其家长根据实际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

氪金事件(12岁少年3天氪金11万)(4)

截图自网友评论

据悉,长沙12岁男童的家人在警察协助下,追回9万余元,损失约2万元。

然而,对于家长而言,追回未成年孩子的非理性消费支出,就万事大吉了吗?

受访者纷纷表示,少年儿童游戏充值、花钱买卡片,岂是退钱能解决的,事后追回只是亡羊补牢,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事前预防才是关键。

未成年人消费如何配上“安全阀”?

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打赏充值十多万甚至上百万元的消息,家长圈都会咋舌,难以理解。

此类故事的主角今天是张三家的孩子,明天或许是李四家的孩子。如何避免自己沦为下一个“倒霉蛋”王五呢?

在孙宏艳看来,未成年人的这种消费,一方面,说明家长对孩子的网络使用教育管理不到位;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消费情况疏于预防和管理,往往事发后才费九牛二虎之力追讨钱款。

其实,无论支付宝还是银行卡,都可以设置单笔或每日交易限额,避免意外情况下的大额支付,也可以在手机支付软件上解绑大额度的卡。

“现在的网游到处是游戏内付费,很多都是奔着套钱去的,套路设计得妥妥的,想玩尽兴,就只能充充充,(平台)是需要监管的。”一位既研究传播又同为家长的专家表示,希望家长对孩子的财富教育也要跟上,让孩子明白合理消费的含义。

“游戏平台在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和充值打赏方面还存在漏洞,平台应承担起责任,建立更完善的审核机制。”孙宏艳也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青少年网上平台消费监管,同时,希望家长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监督与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减少和避免直播打赏、游戏充值等氪金行为。

未来网记者 李盈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