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古诗使至塞上(八年级上册中考古诗词鉴赏必会)

初二上册古诗使至塞上(八年级上册中考古诗词鉴赏必会)(1)

八年级新生中考古诗词鉴赏必会

《中学生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40首古诗词,是中考考试范围。40首中八年级上册共包含7首,即《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其五)》《望岳》《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任务不多,八年级新生可以提前学习,学会鉴赏,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打下基础。清平乐老师将用4天时间逐首讲解,请同学们按时关注。

今天讲解王维的《使至塞上》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明天讲解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杜甫的《望岳》

使至塞上

一、原诗与节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初二上册古诗使至塞上(八年级上册中考古诗词鉴赏必会)(2)

二、文学常识

1.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苏轼评价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三、解释下列重点词。

1.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2.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3.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4.孤烟:指烽烟。

5.长河:指黄河。 6.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

四、解读诗意。

(我)轻车简从去慰问边关守军,行进在辽远的边塞地区。

(我)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飘向塞外,像振翅北飞的大雁进入胡人的地方。

茫茫大漠上一柱烽烟笔直地升上天空,夕阳西下,黄河上一轮落日又大又圆。

在萧关遇到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得知都护正在前线大破敌军。

五、理解默写。

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缘何而作的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实写所见景物,即景生情,并以景物自比,抒发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

3.由“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5.《使》表现边塞将士战斗生活,暗示出战事频繁的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六、中心与感情。

本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面对大漠雄浑景色时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七、历年中考题集锦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诗的首联有什么作用?

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诗人轻车简从前往边关慰问将士,表现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3.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出使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飘飞的蓬草。

4.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以“征蓬”“归雁”自比,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暗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和悲愤。

5.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辽阔(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的意境;表现了孤寂、苍凉、悲壮的情感。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初二上册古诗使至塞上(八年级上册中考古诗词鉴赏必会)(3)

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

7.简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中“直”字的表达效果。(3分)

“直”字写出了孤烟笔直,侧面写出了大漠无风,有雄浑壮阔之美;

“圆”字写出了落日的形态,表现出落日之低之大,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这两字交相辉映,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景。表现了诗人孤寂、苍凉、悲壮的情感。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从表现手法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孤寂、苍凉、悲壮的情感。(1分)

9.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答出一点即可)

①构图美: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大漠。画面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②线条美: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状。

③色彩美: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色彩艳丽,丰富,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10.赏析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运用典故“燕然勒功”,暗示前方战事取得胜利 。表现作者对战事的关心,对前线大捷感到欢欣鼓舞。

如果有用,请关注收藏哦!欢迎明天再来!

初二上册古诗使至塞上(八年级上册中考古诗词鉴赏必会)(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