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好看不(晚熟的人)

对于我喜欢的作家,每当他们有新的作品问世,我便会迫不及待地买来看,这种感觉就像是生活中的一种期待、一种约定似的,充满着诗意而当我与莫言的新作《晚熟的人》相遇时,一次与文学的邂逅便降临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晚熟的人好看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晚熟的人好看不(晚熟的人)

晚熟的人好看不

对于我喜欢的作家,每当他们有新的作品问世,我便会迫不及待地买来看,这种感觉就像是生活中的一种期待、一种约定似的,充满着诗意。而当我与莫言的新作《晚熟的人》相遇时,一次与文学的邂逅便降临了。

《晚熟的人》包括《左镰》等12个中短篇小说,12个故事依然扎根于高密东北乡。莫言从广阔的时代社会中撷取片段,随意点染,讲述故乡的人与事,他似乎已逐步走出对历史的挖掘与阐释,以知识分子还乡的角度,更多关注网络时代中乡村的社会生态,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身边世态万象与人事纠葛。在《晚熟的人》中,莫言将自己写进了故事里,作者选取这一视角来“讲故事”,使小说有种近乎现实的真实感,从而这本书在总体风格上更趋向于民间故事的朴素表达。

莫言说这本书里的人物大多是以他的同学、朋友、亲戚为原型,我们似乎在《晚熟的人》中能看到的更多是茶余饭后坐在村口大树下拉家常的身边人。无论是《红唇绿嘴》《火把与口哨》等浓烈如油画的莫言式作品,还是如《晚熟的人》《诗人金希普》等干净简练的勾勒,其中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粗粝鲜活且生动可爱,简直让人又爱又恨。读《晚熟的人》可以欣喜地发现除了保守的老一辈农民形象,还增添了在网络信息突飞猛进的时代影响下出现的新型农民。这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在不断城市化的进程中,乡土文学该何去何从的问题,指明了乡土作家除了能表现记忆中上个世纪农村之外的另一条出路,也为刻画当下时代的农民形象注入了新的灵感。

关于“晚熟的人”,莫言在新书发布会上有专门的阐述:“晚熟这个概念也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智慧。”我们或可理解为作者希望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而不要过早的成熟、定型,使自己的艺术生命、创造力保持得更长久一些。在《晚熟的人》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获得诺奖之后的莫言回到熟悉的家乡后,他的不知所措与无所适从,作家在功成名就之后的继续创作,似乎多了一些限制。我们不要催促一个“晚熟”的作家“早熟”,在时间之间给作家一点喘息的机会,也希望我们能像莫言笔下的人物一样,面对慌乱的生活时,能多点智慧,做一个“晚熟”的人。

作者:郭 阳

来源: 甘肃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