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二战老兵(伤愈老兵再战朝鲜)

1951年1月下旬,一支“特殊”的志愿军队伍再次跨过鸭绿江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名副其实的“老兵”:在前两次战役负伤或生病后回国治疗,痊愈后又主动请缨来朝鲜继续作战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老兵们将要克服无数困难,徒步寻找部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朝鲜战争二战老兵?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朝鲜战争二战老兵(伤愈老兵再战朝鲜)

朝鲜战争二战老兵

1951年1月下旬,一支“特殊”的志愿军队伍再次跨过鸭绿江。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名副其实的“老兵”:在前两次战役负伤或生病后回国治疗,痊愈后又主动请缨来朝鲜继续作战。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老兵们将要克服无数困难,徒步寻找部队。

说这支队伍“特殊”是因为除了老兵外,还有一些补充到各支部队的女文工团员、女宣传员、文化教员,总计1000多人。东北军区后勤留守处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归队团”,团长由39军117师351团政治部主任朱品先担任,他因为生病需要做手术才回的国。在出发前朱品先就暗自发誓,要把这些战士一个不差地“归还”给各支部队。

归队团跟一般的志愿军队伍一样,晚上行军、白天宿营(每夜行军90里)。他们并没有携带太多的武器,只有一部电台、几十辆自行车和急救药品。由于志愿军一直在作战,野战部队并没有固定的场所。朱品先曾多次联络39军,都无法确定具体位置。就这样,归队团走了20多天后仍然没有找到大部队,可他们面临的困难却越来越多。

对于女战士来说,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生理期。由于长时间的野外行军,出国前携带的卫生纸都被用完了,她们只能把棉衣上的棉花扯出来用。除此之外,队伍经常要徒步过江,男战士通常会把棉衣、棉裤全部脱掉,只穿一条短裤。女战士当然也得这么做,她们不但要克服身体的不适(夜间的气温仍然在零下20度左右),还要忍着一丝丝心理的“尴尬”。

在归队团中,大家最“害怕”的就是受伤。这种“害怕”并不是肉体上的疼痛或是精神上的胆怯,而是怕连累队伍,怕无法再和其他战友们共同战斗。

越往前走,离战场就越近,这样一支团级单位的队伍不被发现是不太可能的。过了成川以后,他们每天都会遭到敌机的轰炸。有一次两个女兵被一架野马战斗机分别扫射伤了胳膊和脚。当朱品先跑过去时,鲜血已经浸透了两人的衣服和裤子。她们却立刻说:“首长,不要紧,是很轻的伤,我们能坚持……”

朱品先知道两个女兵担心什么。在那一刻,没有什么比上踏上战场更重要。如果因为受伤而被遣送回国,也许会成为她们一生的遗憾。胳膊受伤的那位女战士接着对朱品先说:“前线的同志天天被飞机轰炸,我们受这一点伤又算什么……”

归队团的老兵们都是在“鬼门关”上走过一回的人了,他们不惜生死也要再次走向战场。那些文工团的女战士则是要用歌声、笑声、舞蹈给艰苦作战的志愿军一丝慰藉,哪怕也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是朱品先为什么要把这1000多人一个不差的带回部队的原因。

朱品先带着众人一直走到三月初才找到部队,归队团成员不但一个没少,还多出来十几个人。由于此时正在进行第四次战役,各参战部队每天的位置都不一样,有些战士在安置完伤员后就掉了队。于是,他们在遇到朱品先后就加入队伍,一起寻找部队。

这支1000多人的“混编队伍”最终经历了40多天的艰苦行军后,安全地到达了各自的营地。他们有些人也许在第二次渡过鸭绿江后就再也回不去了,可这样的“归队团”一定还会有第二支、第三支。无论多么困难的环境,中国人民志愿军都是一支“打不死,压不垮”的英雄队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