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者方得其书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房间的书桌上,至今都放着一本《红楼梦》,封面已经残缺不全,每页纸都已微微泛黄,每次翻页都要小心翼翼忘了已经看过几遍,总之从7岁到现在,它已经被我翻出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把一部经典之作读成一本“破”书,把一段故事读成一段历史,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每一次阅读,理所当然都会有不同感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学书者方得其书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书者方得其书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书者方得其书也

房间的书桌上,至今都放着一本《红楼梦》,封面已经残缺不全,每页纸都已微微泛黄,每次翻页都要小心翼翼。忘了已经看过几遍,总之从7岁到现在,它已经被我翻出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把一部经典之作读成一本“破”书,把一段故事读成一段历史,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每一次阅读,理所当然都会有不同感悟。

我第一次阅读《红楼梦》的时候认识的字不多,非常吃力地看到了最后一页,书里面“剪不断,理还乱”的人物关系以及悲剧结局,自然让我难以理解。不可否认,林黛玉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而高鹗所写的结局并不让我满意。我常想,如果后四十回依然是曹雪芹写的,那林黛玉的命运会不会有峰回路转的奇迹?

上初中时,我又读了一遍《红楼梦》,这一次,也成了我感受最深的一次阅读。“字字看来皆是血”,不愧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至今仍是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诗。千古红楼,梦一回。前生,她是一颗绛珠仙草,这一世,她化作了一个叫作黛玉的女子,要用一生眼泪来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她的身世,注定了她一生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一生的寥落忧伤。也许她因为美貌而孤独,也许她因为高洁而孤独,但在她那娇弱身躯里,永远蕴藏着超越脂粉的不凡禀赋。她的一生是如此短暂,刚要开始绽放光彩就匆匆结束。若要让我用一种颜色来形容她,那一定是红色。记得第八回写到,“宝玉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这是少有几次对黛玉衣饰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在白白皑皑的世界里出现了一抹鲜艳的红色的深刻印象。她让人有一种缥缈的感觉,却可以把她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不仅让人觉得很熟悉很贴近,又让人觉得很理想化很完美。这一次对于黛玉的认识,似乎不只停留在以前对她红颜薄命的感慨,更多的是一种欣赏和钦佩。

上高中时,又一次看完《红楼梦》,让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便久久不愿再翻阅。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一直是所有人向往的,对于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结局,我向来是不喜欢的。但在这一次阅读后,我开始思考他们的爱情,纵使最终黛玉不死嫁给了宝玉,生活在大观园这样一个地方,宝玉的多情加上黛玉的小性,不是悲剧却也成了一部闹剧。

反复读一本书,这种感觉是奇妙的,每一次不同的理解便又是一种全新的收获。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