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乡村人才振兴大院(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巡礼之五)

编者按

近年来,顺义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狠抓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引领示范作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本平台特推出系列专题报道“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巡礼”,每期推出一个典型人物。这些典型人物,有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选调生)、返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带头人等。通过典型宣传,力争发现一个、激发一批、带动一片,为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路红卫

顺义“庄主”,建立农庄远离喧嚣

“庄主”的人生Chowhound

武清区乡村人才振兴大院(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巡礼之五)(1)

早晨醒来在农场漫步

闻闻蔬菜的清香

和小动物们聊天

在葡萄架下看看书

在院子里荡秋千……

喜欢享受慢生活的路红卫

远离城市喧嚣

在顺义建立起意大利农场

成为农场的“庄主”

武清区乡村人才振兴大院(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巡礼之五)(2)

热爱土地的女人,决定“安家”顺义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土地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奋斗、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存的。”《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父亲曾对女儿说的话,也投影在路红卫的身上。经历了人生风雨的她,最终在土地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此盛开出一朵娇美的花朵。

从小在山里长大的路红卫,从骨子里就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情感。1995年,路红卫远赴意大利生活。在意大利生活了近3年的她,深切地感受到意大利的风土人情,而最让她着迷的,还要说当地的农场,看着每个农场各不相同的特色,让她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那种“慢生活”方式。

随着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路红卫发现自己并不适应这样的生活,时间越长,想要回国的感觉越强烈。1998年年底,她下定决心回国!

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路红卫得知顺义区南法信镇有一块果园转让,这让她想起了意大利的庄园。“在北京创建一个意大利农场。”这个念头在她的脑海中闪过,她决定“安家”在顺义。2000年,农场正式在此建立,并于此同时,她成立了北京清心居农庄有限公司。

农场受创,她奋力守卫

“收到通知时,一下子懵住了。”2005年年初,由于机场扩建,路红卫只得放弃已经建立近5年的农场。

“我要继续建造我的农场。”已经习惯农场生活的路红卫,决定守卫自己的“家”,并下定决心重建。

同年,她在顺义区马坡镇白各庄村重新租地,重塑梦想——建一个真正的意大利农场,并在老农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建造成一个环保、低碳的绿色农场。

新农场充分引用意大利的材料、设计、乡村建筑风格,以便让来此的人可以看到真正的意大利自然风情。除此之外,路红卫还从意大利空运当地的树苗以及西红柿、辣椒等种子,并与农民一起在地里挖坑、种植。

热爱大地的女人,成为顺义“庄主”

2006年,新农场部分重建工作完成,摒弃了以前老农场的一些遗憾,而她所建的意大利农场,也成为北京首家全面体现意大利文化的度假农场。

随着来农场的朋友越来越多,路红卫意识到追求“慢生活”是这些朋友最喜欢的。于是,她将农场打造成集合种植、加工、服务于一体的“三产”特色农庄,并当起了“庄主”。

“我们的食物原材料基本全来自意大利,而这些‘租主’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种当地或意大利的蔬菜。”路红卫笑着说。该农场不仅是那些热爱自然风光顾客的心头好,也是儿童们喜欢的游戏天堂,孩子们可以尽情在农场的大沙滩和迷你动物园里玩耍。2015年,该农场被认定为第一批“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实训基地”,吸引众多农村实用人才在此学习。

武清区乡村人才振兴大院(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巡礼之五)(3)

武清区乡村人才振兴大院(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巡礼之五)(4)

(生活中的路红卫)

武清区乡村人才振兴大院(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巡礼之五)(5)

武清区乡村人才振兴大院(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巡礼之五)(6)

(意大利农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