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型城镇化建设机遇(锚定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在前列)

山东新型城镇化建设机遇(锚定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在前列)(1)

日前发布的《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对我省新型城市化建设提出了新目标: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到203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1.8左右,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山东不仅要走得快,更要走得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空间扩大了数倍,毫无疑问,城镇化是发展的重头戏。但区别于圈地扩容、盖楼建房,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稳固我省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城镇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消费水平,拓展投资空间,增强发展潜力。

“十三五”期间,山东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累计超700万人。这些进城就业和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就地转化为市民,不但可以拉动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投资,还能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此外,中小城市和县城通过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级扩能,既能承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也能缩小城市间的发展差距,提升一体化发展效率。

作为指导全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新出台的《规划》为山东标注了几个主要发力方向。

大数据时代,智慧化发展“志在必行”。我省将通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能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的强大动力。公共设施方面,推进其智能化升级,提升城镇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轨道交通等设施设备动态感知和智慧化管理能力。医疗方面,推进城镇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医院之间诊疗数据共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学影像等的信息共享和互认互通。

均衡发展,是高质量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十三五”期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比2.33,低于全国0.23个百分点,《规划》提出,到2035年这个指标要进一步降至1.8左右。为达成目标,我省将聚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开放的城镇化形态,体现在城市的“聚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有机统一、城际之间的合理分工协作、城市与农村双向互动等方面。基于此,我省将重点做好“双向城镇化”这篇文章。

一方面,要让外来人口融入城市。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着力缩小户籍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加快建设电子证照和电子档案,实现高频事项全省通迁通办,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城市认同感。

另一方面,要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进一步放活经营权;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房地一体的宅基地确权颁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完善小城镇联结城乡的功能,探索创新美丽乡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模式,盘活用好乡村资源资产。

作为一份中长期规划,《规划》为全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宏观性、战略性和基础性“路线图”。未来,我省将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以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为方向,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鹤颖 报道 策划 齐淮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