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出言不逊)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出自《三国志·张郃传》,故事的发生时间是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相关人物有三个:郭图、袁绍和张郃。原文如下: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出言不逊)(1)

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郃说绍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出言不逊)(2)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太祖曹操与袁绍决战官渡,袁绍派遣将领淳于琼等人负责督运粮草驻扎乌巢,曹操亲自率兵发动进攻。张郃劝袁绍说:“曹操士兵精锐,淳于琼必败。一旦乌巢失守,那么将军的大事也就完了,应该赶紧发兵援救乌巢。”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出言不逊)(3)

郭图却对袁绍说:“不能采用张郃的计策,还不如集中兵力进攻曹操的大本营,他们势必从乌巢撤兵回援,这叫做不救自解。”张郃反驳道:“曹操营寨牢固,肯定攻不破。一旦淳于琼失败,那我们都终将成为曹操的俘虏!”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出言不逊)(4)

最终袁绍听从了郭图的意见,仅派少量士兵增援乌巢,集中主力攻打曹操的营寨,结果还是无功而返。后来曹操打败了淳于琼,袁军溃败。郭图因为自己的计策失败而恼羞成怒,便向袁绍诬陷张郃说:“张郃对我军失败非常高兴,说的话很不好听。”张郃得知郭图之语后,非常害怕,便率部归顺了曹操。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出言不逊)(5)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郭图口中的“出言不逊”,意为说话态度傲慢粗暴无理。这也是袁绍的谋士郭图为后人首创的一个成语。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出言不逊)(6)

官渡之战,是决定中原霸主地位的一次大决战。袁绍以十万之众却输给了仅有三、四万人的曹操,原因很多。有不少人将火烧乌巢作为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其实这个观点并不准确。袁绍失败的最关键之处其实就是郭图诬陷张郃、从而逼得张郃走投无路,只好投降曹操。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出言不逊)(7)

自袁绍统一河北地区以来,其阵营中的冀州集团与颍川集团矛盾日渐激烈。作为颍川集团的代表人物,郭图逼反了冀州集团的代表人物张郃,冀州集团的军事力量都归了曹操,这直接导致了袁绍官渡之战的惨败。

参考书籍:《三国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