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两口家中被盗162万现金消失(家中千元现金被盗)

用900元买游戏卡,家长怨店主,店主称“他帮别人买”,谁之过?

老两口家中被盗162万现金消失(家中千元现金被盗)(1)

28日中午,几名学生在明明买游戏卡的店里买东西。 记者谢星星 摄

赣州市民肖先生:昨天下午,妻子发现家里少了1000多元钱,一问12岁的孩子才知,是他拿了这钱后,在一家文具店买了近900元的游戏卡。我为孩子偷钱买游戏卡的行为感到气愤,但店主也不应该把游戏卡卖给孩子。

肖先生年近50岁,前两年从老家会昌县搬至赣州后,他就在中心城区一工地上班,平时对工作丝毫不敢懈怠。但5月28日上午,肖先生特意请了假,除了处理儿子将从家里偷来的1000多元钱拿去买游戏卡的事外,哪也没去。

家长:家中上千元现金遭盗

明明(化名)今年读六年级,虽然才12岁,但1.64米的身高,让他看上去像个成年人。5月28日中午,明明放学回到家后,就一直在自己房间里呆着,因为偷钱买游戏卡被妈妈批评,他已经连续三顿没有吃饭了。而提起儿子明明的事,肖先生和妻子练女士满脸愁容。

5月26日晚,练女士将从银行取回的3万元钱放在房间书桌上。由于明明之前偶尔会拿他们的钱去买零食,这一次,夫妻俩决定将钱放在房间显眼位置,试探下明明的反应。当晚临睡前,练女士特意当着明明的面,将钱放进了衣柜,并叮嘱他不能拿这钱,说钱是别人的,要用来做生意。

27日下午5时许,练女士从衣柜里拿出这3万元钱,发现其中一沓钱有被拆开过的痕迹。她细数后确认,3万元钱少了1100元。她当即问丈夫是否拿了钱,丈夫称没有。按常理,如果家里进了小偷,应该会把钱全偷走,但现在钱只少了1000多元,肖先生猜是儿子拿的。几分钟后,肖先生在儿子放学回家路上找到了他。刚开始,明明否认自己拿了家里的钱,在肖先生的批评劝说下,他终于道出了中午偷了家里1100元钱,且花了900元买游戏卡的事实。

店主:小孩称是帮别人买

明明说,游戏卡是在赣州二中门口的一家文具店买的。练女士认为,明明还不满12岁,属于未成年人,他擅自拿900元钱去买游戏卡,完全超出了他能承受的消费能力,当时店主应该制止此行为。思来想去,当晚,练女士便带着明明,向卖游戏卡的店主讨说法。

5月28日中午,记者与肖先生再次来到该商店时,店老板曾先生坦称,27日中午,明明在他店里买了近900元的游戏卡。当时,刚好是放学后不久,店里有很多学生在买东西。得知明明要买近900元的连邦游戏卡后,曾先生曾问过他,为何一次性买这么多,钱是哪来的,但明明回答说是帮别人买。由于之前就有人帮别人买游戏卡,加上当时店里很忙,曾先生便没多想,把游戏卡卖给了明明。如果这些游戏卡没有拆开使用,他愿意将卡收回,将钱退还给家长。

店主曾先生的回复让肖先生更愁了。一方面,27日中午买回卡后,明明就在家里电脑上将卡充值进了游戏账号,退钱一事估计有点难;另一方面,因明明谎称是帮别人买,才顺利买到游戏卡。店主虽有不够负责的地方,但整件事情,明明先偷家里的钱再撒谎买游戏卡,从家庭教育到社会监管,似乎都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工商:家长可要求文具店退款

赣州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5月中旬,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校园超市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校内超市作了详细规定和要求,但学生在校外商店购买游戏卡的现象,属于市场交易行为,需家长多监管、店主自觉规范自身经营行为。

章贡区工商局相关执法人员表示,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合同法》第四十七条也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明明才12岁,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他在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购买了价值900元的游戏币,显然与其的年龄、智力不相适应。且他的法定监护人未对购买游戏卡的行为予以同意或追认,购买游戏币属无效行为,因此,明明的父母有权要求文具店退货。

专家:家长应与小孩多沟通

面对记者的采访,明明一直低沉着头。他说自己玩游戏很多年了,由于玩这种游戏的人都有好的设备,他也一直想买,但买游戏里的枪比较贵,所以不敢开口问父母要钱。26日晚上,看到妈妈放钱在衣柜里,才动了偷钱买游戏卡的念头。

肖先生说,自己30多岁时,妻子才生下明明,家人对他格外疼爱和重视,从小细心培养、严格教育。前几年,夫妻俩带着明明一直在外地务工,明明虽有些内向,但很老实,不会偷家里的钱。2010年,他们将明明送到会昌老家,跟着奶奶生活,夫妻俩则留在深圳打工。约从2012年开始,他们来到赣州市后,把明明接过来身边,妻子开了家饭店,他在工地做工,平时都比较忙。今年5月,有一次,他们发现明明偷了家里的钱,金额较小,经过批评教育并写保证书后,以为明明能改掉这一坏毛病。没想到,一个月内,偷钱的事情再次发生。

都说望子成龙,可就一年多时间不在自己身边,明明就出现了偷钱的行为,这让肖先生和练女士操碎了心。练女士为此苦口婆心地不知将大道理说了多少遍,为了让明明长记性,她从27日晚开始便没再让明明吃饭,连着饿了几顿。

江西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刘敏岚认为,12岁的明明喜欢玩游戏,在买游戏卡一事上有自己的主见,却不敢和爸妈沟通这一想法,这些都是青春期里容易出现的性格特点。根据事情原委可以分析,明明拿家里的钱是出于情境需要,即出于玩游戏的需要,而不是从小养成了这一坏习惯。青春期的孩子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其吸引或者沉迷其中,因此,明明的父母不必在孩子偷钱一事上过于担心,应正确引导,多和明明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多开展亲子活动,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转变孩子的兴趣点,引导他将精力放到学习上来。只有从心理上和生活上多了解孩子,才能与孩子沟通顺畅,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足,让孩子意识到自身行为对错与否,并及时引导、助其改正。(吴建光 记者谢星星)

对于12岁的明明偷家中钱到学校旁商店卖游戏卡一事,您怎么看?您是否还发现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现象,欢迎您拨打本报热线电话8139110,让我们一起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