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阿q的心理描写(Hello树先生阿Q正传当梦境与现实)

曾经一度让我看不懂的《Hello!树先生》却在我真正理解《阿Q正传》以后幡然醒悟,再看时感受已经大不相同。都说“初读不识其中味,读懂已是其中人”,这句话用来形容我对这两部电影的感受是再合适不过了。

《Hello!树先生》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于2011年上映。王宝强用他精湛的演技将一个“精神分裂者”演的活灵活现,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树先生活的太压抑了,就像鲁迅先生文学作品里的阿Q一样,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有着相似之处。

优秀的电影任凭我们从任何角度去理解它都能够得到不同的见解,树先生和阿Q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树先生对于精神的“放任”与阿Q对于精神的“压制”,就像一个人同时拥有两种不同思想,他们彼此牵制又互相独立。

或许我们可以将思想延伸,树先生和阿Q他们所崇尚的生活与理想的梦境,终究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期待的美好,但现实往往就是,梦境与现实,只有一步之遥!对此我们是否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突破口呢,答案是一定的,在此我将我的理解与思考并影片的内涵与价值综合起来,分别从树哥和阿Q身上寻找不一样的人生启迪,希望能给予更多的人思考与帮助!

阿q正传阿q的心理描写(Hello树先生阿Q正传当梦境与现实)(1)

01、他们表面备受关注,实际生活却任人奚落:不被理解是常态, 做到坚持自我才是重点

《Hello!树先生》中“树”这个词贯穿了整体的剧情,影片中王宝强饰演的树先生并没有明确的姓名,以树哥这个称呼代替。

《阿Q正传》里的阿Q他没有名字甚至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因此大家都称他阿Q。

树哥和阿Q一样,他们没有姓名,就像随便给取的一个外号,只是为了让大家叫起来方便而已。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树哥的朋友小庄不小心蹭了二猪的车,树哥想二猪给自己一个面子,但是二猪一把推开了他并不忘补一句:没你的事。阿Q经常被大家怂恿去干一些“坏事”,例如去赵太爷家道贺,去摸小尼姑的脑袋,看似是大家吹捧他,其实他只是别人奚落的对象。

《Hello!树先生》影片的一开始,树哥便是在树上,这其实是一个标志,当后来树哥在树上的时候都是神志不清醒的时候,而树哥一生的悲剧是从父亲在20年前,在树上失手吊死了犯了“流氓罪”的哥哥,紧接着父亲的去世,让他的命运从此与“树”相关。

树哥的人生,一开始就是残缺的,失去了父亲与哥哥,同时心中对父亲满怀着仇恨与亲情交割的矛盾。这与《阿Q正传》里的阿Q不谋而合,影片一开始便是赵太爷家的公子高中的消息传到了未庄,这在大家看来除了羡慕只剩嫉妒的事,阿Q却说自己与赵太爷是本家,一个没名没姓的人居然是未庄拥有最大权势的赵太爷本家,搁在阿Q身上似乎太不合适了,果然,最终他再也不敢说自己姓赵了,他从此再也没有了姓名这回事。

他们的残缺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因为这本不关他们的事,但是命运早已经将他们安排好了,剩下的只有乖乖配合演出了。

树哥是一个不修边幅、邋遢的农村青年,在一家修车厂当修车工。树哥在修车的时候不小心弄伤了自己的眼睛,而修车店老板丢下2000块钱便辞退了他,而自己家的地被村长的小舅子二猪占了,他也不敢吭声。

“树哥”就好像是对他的口头鄙视,其实他什么本事也没有,如果说这还不算,那么树哥表面尊重的崩塌,便是好友高朋拉他和二猪一起喝酒,酒桌上虽然大家都叫他“树哥”,可是当树哥提出想去二猪厂里工作的时候,却被赤裸裸的嘲笑了。

这时,树哥的好友小庄不小心撞了二猪的车,二猪气势汹汹的要求对方赔三千块钱,树哥想劝二猪给自己一个面子,结果对方根本不搭理他。

这个情节充分说明了“树哥”在村里众人心目中一点地位都没有,讽刺的是,树哥在被拉去喝酒的时候还推脱道:“又不是一个辈分的,瞎喝什么。”

阿Q外形猥琐,生活同样不修边幅,他依靠做短工而生。本来阿Q可以依靠赵太爷这颗大树安心乘凉,可是他作死去调戏吴妈,紧接着被打出去,赔了全部家当不说连忘在赵府的夹袄都不敢要回来。

阿Q经常被吹捧,也不过是那些看客们闲来无事打发时间的乐趣,例如因为阿Q和赵太爷是本家,虽然没有得到赵太爷的承认但是大家依旧害怕他们是有什么关系的,所以在他被赵太爷“封杀”之前仍然享受着表面的风光。

但最终他彻底打破了仅有的尊重,使他不仅被所有人抗拒,也让他在未庄彻底混不下去。

他们是不是很像,表面都是备受“关注”的人,如果不曾细心了解尊重背后的用意,我们还真的以为他们不仅特别而且不一般。

树哥和阿Q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不被理解的存在,你会觉得他生来就是让别人看笑话的,而且别人欺负他也不恼。但实际上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被人真正理解过,他们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特别自我,从来不屑于外界对他的误解和抱怨。

无论是《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先生还是《Hello!树先生》的导演韩杰,他们在刻画人物的时候都是尽可能的遵从现实,因此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多面且极具生活色彩,就像一盏本不会转动的走马灯只要风一动它便立马转动起来,不仅有影更有形。

如何做到对他人的不理解仍能泰然处之呢,其实树哥和阿Q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树哥:“我对自己定位明确,对于弱者报以同情,对于强者从不附会,我两只无处安放的手就像我的人生,随遇而安。”

阿Q:“我很乐观,所以很少有烦恼,只要有短工可以做,日常有酒喝,至于正数第一还是倒数第一反正都是第一。”

阿q正传阿q的心理描写(Hello树先生阿Q正传当梦境与现实)(2)

02、梦境里的人生,是他们最美好的向往:心存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

树哥和阿Q都曾做过梦,而且梦里尽是些好事,好在哪里呢,好在他们用梦帮助自己实现了梦想。

《Hello!树先生》影片中树哥唯一对美好生活的幻想,便是遇到了聋哑人小梅,树哥第一次见到小梅时便喜欢上了对方,即使得知对方是聋哑人后,依然想要和对方在一起。

可惜小梅并不喜欢树,可能因为沟通不便,也可能她完全看不上树哥。就像高朋妈说的那样:“如果小梅没有毛病,她会看上你吗?”言外之意就是小梅即使又聋又哑,她依然没有看上树哥,此刻,树哥对爱情的向往破灭了。

在高朋的婚礼上,树哥遇到自己发小陈艺馨,他在城里开了一个培训学校,此时的树哥情场失意又丢了工作,他迫切希望有个人可以帮他一把,所以他向陈艺馨提出想去他学校帮忙的想法,但是陈艺馨婉拒了。这时候,树哥对事业的向往也破灭了。

婚礼的酒桌上,树哥借着酒劲跟二猪提出了对方占自己家地的事情,结果几次口角后,霸道的二猪逼树哥下跪认错,树哥无奈之下在进到房里的时候给对方跪下了。这时候,树哥连做人的尊严也丢失了。

这是树哥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崩溃的开始,接连受伤、失业、感情受挫、尊严受辱,让本来生活艰难的树哥更加举步维艰。

在我看来,树哥酒醉躺在床上握着陈艺馨的手睡去后,下面便是树哥的梦境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梦境是入睡后才有的状态,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也是在睡梦中遇到了警幻仙子。而树哥第一次入睡就是从此刻开始的,更有力的说法就是此后所有的情节发展都是往树哥所期待的那样,如果说不是他的梦,还能是什么呢?

树哥的梦里,所有欺负过他的人都得到了教训,他亲眼目睹了陈艺馨婚姻的不幸,面对一个事业成功家庭却不幸福的人而言这也算是一种报应吧。二猪占了他家的地还强迫他给自己下跪,最终树哥被村里人“封神”以后,二猪也同样给树哥下了跪。他梦想能和小梅结婚,果然小梅不仅怀孕了甚至还会说话,这些都是树哥在幻想中最美好的生活了。

阿q正传阿q的心理描写(Hello树先生阿Q正传当梦境与现实)(3)

阿Q也同样做过美梦,梦里赵太爷、假洋鬼子都纷纷向他下跪,他穿着戏服高喊“革命,谁不听话就革谁的命。”那些欺负过他的人都一批又一批的跪在他面前,喊他“阿Q老爷”。

阿Q第一次洋洋自得,他调戏过的吴妈还有小尼姑都纷纷拜倒在他面前,他甚至眼花缭乱不知选谁的好。

“王胡那么癞根本不配和自己说话,小D也不配抢自己的工作,保长居然敢收他的钱,赵太爷怎么敢说他不配姓赵,假洋鬼子凭什么骂自己是虫豸、小孤孀吴妈居然瞧不上自己,小尼姑敢咒自己断子绝孙。”这些人在阿Q眼里都不是好人,统统要不得。

所以在他的梦里,一一对这些人施加惩罚,这是他对现实的控诉,同样也是内心所向往的美好。

这两部电影的故事是按照现实-梦境-现实这三个阶段的进行的。他们本身活在现实的世界里,遭受过排斥和欺压,最终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坍塌了,他们为了自我排解便把希望寄托于梦境,虽然他们都在梦中找到了自我,但最终梦醒时分所有的美好也都消散不见了。

树哥因为预测到了村里停水,被当做“大仙”,村长、二猪、瑞阳矿业的秘书先后来找他算卦,甚至树哥还参与了瑞阳矿业的剪裁,与老板探讨月球开发的问题。树哥最终疯了,他疯的很疯狂,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他的精神是“放任”。

阿Q虽然没有疯,但是他的精神依旧有问题,他的“精神胜利法”是他受辱后到灵丹妙药,他的“克制”则是推向他最终走向毁灭的催命符。阿Q“无所不能”,他太好面子,所以他从来不知道遇事是可以问“为什么?”的,在他的世界里,他自己一个人可以搞定一切事,但最终他一件事都没办成,就被稀里糊涂的推上了断头台,阿Q没疯,但却比疯了还可怕。

梦境里的人生终究是镜花水月、过眼云烟。树哥和阿Q的梦都是遭受到强大的精神压迫下大脑所做的一种反应,他们需要梦来抚平伤口,同样需要借助梦境告诉大家,其实他们也可以生活的很美好。

因为只有心存梦想才能缔造奇迹,如果树哥和阿Q连做梦都不去想些美好的事情,那么他们和虫豸又有什么分别呢。试想我们自身,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从此再也打不起精神来战斗,那么梦想只能算是天方夜谭,它们连在梦里都不配出现,还配出现在现实世界里吗?

阿q正传阿q的心理描写(Hello树先生阿Q正传当梦境与现实)(4)

03、现实之下,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树哥和阿Q

在《南方周末》对韩杰的采访中,韩杰坦言:“树先生的故事真实的来自于他家乡的一个人。”

现实中树哥的境遇跟电影中一样,同样是出身农村,失去父亲和哥哥,干修车工失业后投奔省城,娶了一个哑女。

鲁迅先生创造阿Q的时候也曾说过:“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

我们身边的树哥和阿Q就像一个人同时拥有着两种不同的思想,合起来就是渴求自由却不愿被束缚。某个人因为家境一般却不愿意发奋图强,但是他太渴望外面的世界了,所以他想要走出去,但是现实条件告诉他:不可能。

于是他喜欢上了做梦,梦里有他想要的花花世界,所以他习惯早睡,但却并不是为了早起。最终,他浑浑噩噩不是疯了就是呆了。

劈开了看,如同树哥一样的人,总是不合时宜的吹牛、死要面子,并做一些怪异的举动。做着安分守己的工作度日,最终也没能娶到心仪的姑娘,他慢慢从阳光走到黑暗,终此一生,别无他想。

还有如同阿Q一样的人,总是习惯于自欺欺人,把讽刺当作吹捧,把面子当作生命。做着一成不变毫无价值的工作,对婚姻却是连想都没敢想,他觉得一个人就很好,所以一个人寂寞画着圈,最终走向末路。

但是细想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和他们很像,一个疯的的很彻底,一个傻的很彻底,但他们都不是坏人,也从来不做坏事,反而遇事总是自己扛。试想一个宁愿用梦去解决问题而从不麻烦别人的人,你能说他真的可笑吗?

直到现在我才真正理解,树哥和阿Q的遭遇与变化是每一个人都无法抵抗的,在命运与时代的嘲弄下,我们都无力反抗。

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像极了他们,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坚信:“我不会成为他这样。”

现实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像极了他们,这就是电影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树哥和阿Q不是某一个人,甚至不是某一类人。如何能避免成为树哥或者阿Q呢,这才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①目标细化,拉近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

树哥和阿Q之所以会陷入绝境,是因为他们在坚持自我的道路上,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因为无法得到,所以不得不依靠梦境,但是梦境终究只是虚幻泡影,我认为他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将目标分化,从小到大来完成。

例如他们都失业了,那就先找份工作,先解决温饱再说。他们都渴望婚姻,那就以行动却感动对方,而不是像他们一个被拒绝过就再不敢奢求,一个硬是把求爱变成了调戏,这样怎么可能会收获爱情呢。因此,拉近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才是他们首先要做的。

对照现实来说,如果我们对目标的要求过高,就很难一下子去完成,但如果能将目标细分做个先后整合,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困难程度,同时也增加了积极性。

阿q正传阿q的心理描写(Hello树先生阿Q正传当梦境与现实)(5)

②态度积极,行动在线,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树哥和阿Q在自我成就的路上,一直是思想主导行动,这使得他们很多想法都存在于脑海却并没有去实践,这对于实现梦想是非常大的障碍。

相反,如果能够做到用行动配合想法,用思想推动行为,那么他们在面对梦想时就不会望而却步了。

③敢于自我挑战,坚持学习用智慧武装自己

树哥和阿Q都做着只够养活自己的工作,他们从没想过真正的跳出自己所在的局限。例如树哥的发小陈艺馨开了家培训学校,树哥很想去他那里工作,陈艺馨问他会做什么,他说打扫卫生跑跑腿什么都行。阿Q从来只是做短工,谁家要人就去谁家,但很多时候就是干了今天没明天。

从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可以看到,他们缺乏向上的精神,所以导致他们陷入了自我局限而无法自拔。试想如果他们能够积极的跳出局限面对生活和挑战将会有更多的勇气和自信,也就不至于让自己陷入了困境从而一蹶不振。

因此,我们在面对挑战时,首先应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是否是自身原因导致的。有时候换个角度思考收获也会大不一样。

阿q正传阿q的心理描写(Hello树先生阿Q正传当梦境与现实)(6)

总结一下:

《Hello!树先生》里树哥的自我张扬与《阿Q正传》里阿Q的自我压制,其实都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最初的看不懂和不理解,不过也是因为自己从不愿承认我们像极了他们,事实上,我们都很像。

两部影片都立足于现实却又超越现实,镜头下对美好的展望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在感慨之余,也增加了对人性的思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