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语录混剪(好剧本都给了谁)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香港演员大多电影产量极高。

以主角作品而论,很多演员至少都有几十部以上数量的作品。

但与之对应。

却又似乎很容易陷入烂片的泥沼。

比如周润发就曾说自己,90%都是烂片。

这虽然是一句戏言。

然而以综合品质而论,确实有很多作品都乏善可陈。

那么,好剧本都给了谁?

港影语录混剪(好剧本都给了谁)(1)

上世纪七十年代。

香港电影开始步入黄金阶段。

李小龙开创了功夫片风潮,许冠文开启了市井喜剧的路线,两个人主宰了这个十年。

但回头来看,限于当年的视野和技术、理论、硬件等种种因素,无论是《唐山大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还是《鬼马双星》、《卖身契》和《摩登保镖》,都有诸多可供改进之处。

甚至直到八十年代,很多电影仍然显得粗糙。

包括李翰祥导演的《垂帘听政》、许鞍华的《投奔怒海》、谭家明的《烈火青春》和关锦鹏的《胭脂扣》,以及那部广受赞誉、影响力极其深远的吴宇森电影《英雄本色》。

若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仍然有诸多不足。

所以严苛而论,真正的好剧本、好电影和好表演,或在九十年代才正式起步。

这个观点可能有些武断。

仅供参考。

港影语录混剪(好剧本都给了谁)(2)

进入九十年代。

香港电影的品质,似乎有了一种突飞猛进和脱胎换骨之感。

无论剧本还是表演,皆跃升了一个层次。

王家卫有《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和《春光乍泄》,徐克有《黄飞鸿》、《新龙门客栈》、《棋王》、《青蛇》、《梁祝》,陈可辛有《金枝玉叶》和《甜蜜蜜》。

杜琪峰有《赤脚小子》、《东方三侠》、《暗花》、《真心英雄》和《枪火》、《暗战》。

吴宇森有《喋血街头》,他的爱徒梁柏坚也有《浪漫风暴》。

刘镇伟不但有恶搞的《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92黑玫瑰对黑玫瑰》,也有文艺电影《都市情缘》。

刘伟强有《风云雄霸天下》、《中华英雄》,陈嘉上有《精武英雄》和《中南海保镖》,陈木胜有《我是谁》,成龙有《飞鹰计划》、《醉拳2》,周星驰有《唐伯虎点秋香》、《食神》和《喜剧之王》,麦当雄有《跛豪》,程小东有《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

这些电影,应该都可以称作好电影。

港影语录混剪(好剧本都给了谁)(3)

可能有挂一漏万之嫌。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电影是很多人的青春。

而如果要问,这些好剧本都给了谁?

答案就很简单了。

从张国荣、李连杰、梁家辉、梁朝伟、吕良伟、郑则仕、张曼玉、王祖贤、郭富城、周星驰、莫文蔚、张学友、吴奇隆、杨采妮、袁咏仪和黎明,到郑伊健、成龙、刘德华、刘青云、吴镇宇和林青霞、巩俐、谢霆锋。

这些名字,谁人不耳熟能详?

但凡留下名字的,都是那个年代的佼佼者。

港影语录混剪(好剧本都给了谁)(4)

零零年代是分水岭。

香港电影陷入持续衰退当中,虽有周星驰将电影票房上推至六千万大关,又有《无间道》的救市,却似乎完全无济于事。

王家卫继续交出《花样年华》和《2046》,李安拍了《卧虎藏龙》和《色·戒》,周星驰有《少林足球》和《功夫》,刘伟强带来《无间道》,杜琪峰有《大只佬》、《PTU》、《柔道龙虎榜》、《龙城岁月》、《放逐》、《神探》和《文雀》。

许鞍华拍了《男人四十》,谭家明复出拍了《父子》,陈可辛拍了《三更之回家》、《如果爱》和《投名状》,陈木胜拍了《新警察故事》和《三岔口》,尔冬升拍了《门徒》、陈德森拍了《十月围城》,叶伟信拍了《叶问》,麦兆辉和庄文强拍了《窃听风云》,周显扬拍了《杀人犯》。

这个十年,是周星驰、杜琪峰和陈可辛的巅峰期。

演员方面,周润发回归、张国荣消失,梁朝伟和刘德华、郭富城、甄子丹崛起,任达华步入职业生涯的巅峰,古天乐开始崭露头角。

双周一成和五大巨星的概念,只剩下余韵。

五大巨头初具雏形。

港影语录混剪(好剧本都给了谁)(5)

一零年代,港片再度上行。

整个十年,只有《春娇救志明》和《廉政风云》这两个年冠低于四千万票房,与上个十年过半数的年冠在三千万关口徘徊,形成鲜明反差,更有《寒战2》再创新高。

杜琪峰拍出《夺命金》,陆剑青和梁乐民带来《寒战》、《寒战2》,许鞍华有《桃姐》,周显扬拍了《大追捕》。

王家卫有《一代宗师》,林超贤有《激战》、陈木胜有《扫毒》,翁子光有《踏血寻梅》,王晶拍出《追龙》,庄文强交出《无双》。

以及银河映像的《树大招风》。

在商业回暖的同时,好电影的数量却在进一步减少。

五大巨头的格局正式成型。

而郭富城,似乎成了这个十年最能打的香港演员,年冠、影史纪录和电影品质,令他在众神落幕的年代,熠熠生辉。

港影语录混剪(好剧本都给了谁)(6)

上述近百部电影。

未必是所有港片迷的心头好。

但从个人的角度而论,认为它们都是各自年代里,相对出挑的作品。

不过谈不上品质均等。

而回头再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技术和表演、服化道层面其实一直都在不断进步,但好电影的比例却在与日俱减。

究其原因,或与幕后电影人迭代和创作力的减退有关。

比如周星驰在九十年代末期转型成功,其后虽以《功夫》登临巅峰,但旋即远离港片并大幅减产,杜琪峰的巅峰停留在了《夺命金》,徐克在《蜀山传》似乎就耗尽了才气,王家卫拍完《一代宗师》,就仿佛已经意兴阑珊。

早年一直在舞台边缘的邱礼涛开始主持大局,有《扫毒3:人在天涯》蓄势待发。

新的电影人当然仍在涌现。

然而时至今日,陆剑青和梁乐民在《寒战》之后即束手不进,翁子光拍出《风再起时》证明自己的眼高手低,周显扬在《杀人犯》和《大追捕》之后迅速坠落。

只剩下一个庄文强,令观众等着验证,看他在《无双》之后,是否能够以《金手指》宣告自己将能「君临」香港影坛。

余者不再提。

港影语录混剪(好剧本都给了谁)(7)

好剧本都给了谁?

这个问题的答案,尽在作品当中。

一众演员。

都在时间里面穿梭沉浮。

以作品,证高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