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惩罚太严厉(乾隆皇帝太会玩)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指的是君主喜怒无常,陪伴君主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有杀身之祸。

乾隆皇帝就是这样一个喜怒无常的君主。

1758年,乾隆皇帝颁发了一道上谕:“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著传谕,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摺奏,仍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这明确规定,满洲大臣在公事折奏中自称为“臣”,在“请安、谢恩、寻常摺奏”中自称为“奴才”。

乾隆皇帝惩罚太严厉(乾隆皇帝太会玩)(1)

对于汉人大臣,乾隆皇帝没有明确规定。不过,按照惯例,汉人大臣一般是自称为“臣”。

1770年,直隶总督周元理和满人大臣西宁、达翎阿奉命调查蝗虫祸害庄稼一事。调查完毕,他们联名上了一道奏折,汇报调查结果。在奏折的末尾列名处,西宁、达翎阿均自称奴才,只有周元理老老实实地名字前缀了个“臣”字。

没想到,乾隆皇帝勃然大怒,专门发了一道上谕来训斥周元理。

乾隆皇帝惩罚太严厉(乾隆皇帝太会玩)(2)

乾隆皇帝说:“即如满洲大学士在朕前亦自称奴才,而汉人虽丞簿末秩引见亦皆称臣,岂丞簿汉员,因此遂得谓尊于满大学士乎?”乾隆皇帝认为,满洲大学士在他面前都自称为“奴才”,而汉人一个小官都敢自称为“臣”。这是通过称呼来显得比满洲大学士还尊贵吗?

乾隆皇帝说:“此次三人会奏之折,西宁名列在前,既称奴才,则达翎阿、周元理自当连名直写,又何事妄生区别于其间耶?”他觉得,既然名列在前的西宁都自称“奴才”,那么名列其后的达翎阿、周元理也应当跟着这样自称,何必强行区别开来呢?

乾隆皇帝惩罚太严厉(乾隆皇帝太会玩)(3)

接下来,乾隆皇帝责问道:“若谓周元理不屑随西宁同称,有意立异,是视周元理身份太高,谅彼亦不敢萌此念。但此等节目,必拘泥若此,又何其不达事理耶?”这是在责问周元理,为什么不屑于与西宁一起自称为“臣”?是自视甚高,嫌“奴才”这个称谓卑微吗?如果是拘泥于,那就是不通情理。乾隆皇帝最后狠狠地责骂周元理“可笑之至”。

其实,在这次公事奏折里面,西宁自称为“奴才”,才是违规之举。乾隆皇帝不去责问西宁,反而将周元理斥责一番,实在没有道理。

好吧,以后汉人大臣与满洲大臣一样,在奏折中自称为“奴才”,一定没问题吧?

乾隆皇帝惩罚太严厉(乾隆皇帝太会玩)(4)

1773年,汉人大臣马人龙与满洲大臣天保与联名奏报朝廷,举报科场舞弊案。这次,马人龙多了一个心眼,在“奴才天保”后直接跟了个“马人龙”,没有额外加一个“臣”字。

可是乾隆皇帝看了,仍然火冒三丈,以严厉的口吻指责马人龙是冒称“奴才”,将马人龙挤兑得无话可说。

你看,汉人大臣自称“臣”不是,自称“奴才”也不是,左右不是人,难啊。

乾隆皇帝惩罚太严厉(乾隆皇帝太会玩)(5)

实际上,这是乾隆皇帝在显示自己操纵臣下的技巧,就如史学家陈垣所评论那样:“在马人龙则恐其冒认奴才焉,在周元理则恐其不服为奴才焉,操纵臣下之术亦神哉!”乾隆皇帝唯恐马人龙冒充奴才,又担心周元理不服为奴才,玩来玩去他都是大赢家。

【参考资料:《清史稿》《大清会典》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