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道德模范故事(百姓故事佘兰英)

港城道德模范故事(百姓故事佘兰英)(1)

佘兰英:让助人为乐成为一种习惯

提起家住黄州区汉川门社区东坡宾馆小区的佘兰英婆婆,街坊邻居无不夸赞:“社区里的‘热心肠’”“好人呀”“总在做好事”……面对大家的夸奖,佘兰英总是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都是小事,不值得一提。”因为对她来说,帮助别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佘兰英出生于1948年,今年73岁,自从退休后,她热心社区事务,帮助邻里、助人为乐、献爱心,用行动温暖了社区群众的心。

“今天包了饺子,热乎着,来尝尝吧!”“我做了一些软萩粑,也给你拿些尝尝。”每到过年过节,佘兰英喜欢在家里做些美食,然后趁热给楼下90多岁的潘婆婆送些过去,饺子、软萩粑、粽子、月饼,每次做了好吃的,有任何东西,她总是第一个想到潘婆婆。

港城道德模范故事(百姓故事佘兰英)(2)

佘兰英是潘婆婆家的常客,她经常给老人送吃的。“我们几十年的邻居了,潘婆婆的情况我很清楚。她无儿无女,一个人不容易,我平时常来看看她,给她送点吃的。”

佘兰英说,大家都是邻居,并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特别。

有一天早上,佘兰英经过魏街时,一位老人拉着板车正在上坡,坡有点陡,板车前进很困难,她立即和老伴一起帮忙推,直到将板车送到平路上。

每年4月清明节期间,佘兰英回到农村老家,她喜欢到田间地头,采摘一种野草——软萩。然后,把软萩带回黄州,放在冰箱保存,时不时地做上几百个软萩粑,送给邻里。“每年都能吃到佘婆婆做的软萩粑,味道正宗,吃了又想吃,她真的很用心。”佘兰英做的软萩粑小有名气,吃到的人总是念念不忘。

东坡宾馆小区有一对低保父子,儿子从小患病,父子两人相依为命。有一次,儿子外出摔倒,舌头下颚骨断裂,医药费让家里雪上加霜。佘兰英得知情况后,主动捐钱,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遇到邻居有困难,我肯定要管,能帮一点是一点。”佘兰英说。

佘兰英和老伴还是汉川门社区的志愿者,每个星期五主动到社区报到,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从不缺席。

“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困难时都希望有人能拉一把。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伸手拉一把,何乐而不为?”在佘兰英看来,帮助别人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多年来,她把助人为乐当成了一种习惯。

记者孙婷

港城道德模范故事(百姓故事佘兰英)(3)

港城道德模范故事(百姓故事佘兰英)(4)

来源 | 鄂东晚报

编辑 | 孙 婷

审核 | 马艳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