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土拐话来源(这个奇怪的称呼来源于广西)

每当被人问广西有什么特色菜的时候,我都会愣一下,然后好像回一句:粉算不算?哈哈哈,实在很难想到能够代表广西特色的菜,但是要说起广西的粉,那就绝对可以滔滔不绝了。

生活在广西的人,好像天生就有着不一样的“粉”的情节。在广西,好像每个区域都有自己代表的一种粉,据不完全统计,全广西的粉就有一百多种。耳熟能详的有南宁的老友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柳州的螺蛳粉,玉林的牛巴粉,钦州猪脚粉……每一种粉都有其背后的发源及独特的做法。

广西土拐话来源(这个奇怪的称呼来源于广西)(1)

桂林米粉

因为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成为了广西唯一名扬天下的旅游名片,甚至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广西的首府是南宁,但一定知道有桂林这么个地方。桂林米粉也就自然地成为了广西众多粉中最有名的一种。如今的桂林米粉店遍布全国各地。

桂林米粉相传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当年秦始王发兵统一岭南时,在兴安修筑灵渠,北方将士水土不服,粮食从北方转输又困难重重,所以试将大米磨成粉或浆,再经加工就成了后来的米粉。卤水也是在修渠的秦军中最先发明的,以治病为目的出现。经过两千多年悠悠岁月的洗礼,桂林米粉到今天,伊然成为了桂林人民日常三餐必备的食物。

广西土拐话来源(这个奇怪的称呼来源于广西)(2)

地道的桂林米粉是手工制作的米粉,鲜榨的米粉洗净、滤干水分备用,之后锅内烧开水,放入桂林米粉煮熟,捞起,随后加入准备好的叉烧、花生、酸笋等料,最后再淋上一勺秘制的卤汁,一碗正宗的桂林米粉就出来了。

但是随着桂林米粉的日渐普及,手工制造哦的米粉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于是改成了机器制作米粉,但秘制的卤汁以及各种吃桂林米粉必备的料,仍然是桂林米粉的精髓。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如今的桂林米粉已经是全国各个城市都有了,。但对于出门在外的桂林人来说,下车之后先来一碗桂林米粉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

广西土拐话来源(这个奇怪的称呼来源于广西)(3)

柳州螺蛳粉

螺蛳粉起源于柳州,关于它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喜欢的可以去网上搜搜来看。但不管是哪一种,都不可否认螺蛳粉对于柳州人来说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存在。“不吃螺蛳粉,不是柳州人”,这或许略微夸张了点,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螺蛳粉在柳州人心中的地位。

曾经有人给我看过这么个公式,螺蛳粉=米粉 新鲜的螺蛳肉 配料(腐竹、花生、葱花、香菜等) 配菜(油果、猪脚、鸭脚、卤蛋等) 酸笋,我一愣,看起来也好像没什么毛病,日常吃过的螺蛳粉都是这个组成。

广西土拐话来源(这个奇怪的称呼来源于广西)(4)

但为什么同是螺蛳粉,味道出来就各式各样呢?螺蛳粉正不正宗的关键是在汤和酸笋。用泡制酸笋的酸水加大料、沙姜、干枣、枸杞、香菇、猪骨、紫苏、葱姜蒜、红油,还有最重要的辣椒和田螺来煲汤,当然还有一些我们无从了解的秘方熬制而成。酸笋,这种在北方人成为黑暗料理的东西,同样也是螺蛳粉的最重要的一环,还有人称是螺蛳粉的灵魂所在。《舌尖上的中国》将就曾经讲这种“臭中有香”的美食的制作方法搬上了荧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螺蛳粉灵魂点缀物。

而对于远在他乡的柳州游子,乡愁不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是一碗热腾腾的螺蛳粉,对于螺蛳粉的热爱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南宁老友粉

说到老友粉,有这么一个典故: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个老头每一天都要到周记茶馆喝茶,有几天因为感冒就没有出现,周记的老板就很奇怪,问了别人说是感冒了,于是想做点什么。

他灵机一动,把炒锅烧旺,放酸笋、辣椒、豆豉,以及少许蒜米煸炒,待香味溢出,下瘦肉、猪肝、粉肠翻炒至熟,倒适量清汤,稍滚即加入米粉,调味出锅。送与这位老友吃。热辣酸香的面顿时使德老头食欲大增,他发了一身大汗,感冒也好了。事后老头感激不尽,书赠"老友常临"的牌匾送给周老板,"老友粉"由此得名并渐渐名扬八桂。

广西土拐话来源(这个奇怪的称呼来源于广西)(5)

在南宁人看来,酸辣可口的老友粉夏天吃着开胃,冬天吃着驱寒。老友粉是当地没有阶层分化的小吃代表,非常具有民生气质。这种粉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酸和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南宁小吃的独特风味之一。随着这种风味的流传,广西人民还发明了老友云吞、老友炒粉、老友鱼等等吃法,渐渐老友风味也成为了广西特色。

钦州猪脚粉

猪脚粉在广西各地很受欢迎,吃猪脚粉已经成为当地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众多猪脚粉当中,又以钦州猪脚粉最为有名。民间还有“钦州猪脚粉,神仙也打滚”的说法。甚至还有网友把吃猪脚粉的生活经历写成了歌,并制成MTV《猪脚粉之歌》在网络广为流传。

广西土拐话来源(这个奇怪的称呼来源于广西)(6)

猪脚粉要采用精心挑选的猪前蹄,配以草果、茴香、陈皮、桂皮、丁香、胡椒、香叶、甘草、沙姜、八角几十种名贵中药材熬制。这样熬熟的猪脚肥而不腻,脆而不硬,汤料经过了调配,保持原味有鲜美。粉是选择钦州当地上好米制作成的米粉,用开水烫过之后再加上上好高汤和做好的猪脚,就成了一份让人垂涎欲滴的钦州猪脚粉。

玉林牛巴粉

“玉林牛巴”是玉林传统风味名吃,玉林牛巴的主料用的是黄牛臀部肉,经过精心加工后,却能入口感觉“肉质细而有嚼劲,吃后满口生香”,堪称地方一绝。据《清异录》载:牛巴“赤明香,世传邝士良家脯也。轻薄甘香,殷红浮脆,后世莫及”。《舌尖上的中国》也曾经把这种特色风味小吃搬上荧幕。

玉林牛巴粉是用比桂林米粉细一点的米粉,加上用玉林特色小吃牛巴泡过的高汤,粉上再加几片干牛巴、葱花就成 了一碗正宗的牛巴粉。

广西土拐话来源(这个奇怪的称呼来源于广西)(7)

牛巴粉不像桂林米粉、螺蛳粉那么广为流传,其原因之一是正宗的牛巴采用的是黄牛肉,而这种牛现在饲养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当然,对于玉林人来说,牛巴粉是他们日思夜想的家乡的味道。

广西土拐话来源(这个奇怪的称呼来源于广西)(8)

广西的粉真的很多,这大概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这么一个评论,他说广西是一个地理特别复杂的地方,以南宁为中心,北方是类似喀斯特地貌的地方,冬天比较寒冷,因此饮食的习惯偏向西南地区,喜欢辣,于是有了以辣为主要口味的桂林米粉、螺蛳粉;而南宁以南,属于沿海高山地带,饮食以清淡鲜美为主,于是有了猪脚粉、牛巴粉这些以鲜美为主的粉。不管概括得对还是不对,但是广西的美食真的千奇百样。别人常说的那句:广东人会吃,但其实作为广东的邻居,广西人也很会吃,甚至比广东的吃法更多种多样。作为广西人,希望有一天能把广西的美食推广出去。

作为一个离开广西在外奋斗的人,最想念的就是广西的各种粉。大学的校友群里,大家吃到哪家正宗的都会把店铺名、详细地址奉上,之后有时间就会吆喝吆喝三五成群去尝试。于我们这些在外的人而言,留在记忆最深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写到这已经饿到不行了,好想来一句:老板!二两粉,在这里吃!然后开始嗦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