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有何历史意义(康熙大破噶尔丹奠定大清百年基业)

1690年,康熙派遣几路大军分进合击,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击败准噶尔汗噶尔丹,称之为乌兰布通之战。这场战争比较神奇的地方在于噶尔丹用了“驼城战术”,但最终却还是战败了,是怎么回事呢?

准噶尔汗噶尔丹借口追击喀尔喀,率兵三万自库楞湖(今呼伦湖)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兵锋直指京师。大兴安岭是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分水岭,蒙古高原东部的游牧势力一般都会沿着大兴安岭西侧河谷南下。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有何历史意义(康熙大破噶尔丹奠定大清百年基业)(1)

和蒙古游牧势力打过很多交道的清廷,自然非常清楚噶尔丹的这次南下意味着什么。康熙遂下令发兵10万,兵分几路对噶尔丹进行合击。派抚远大将军福全率左路军从京师出发,出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经鞍匠屯(今河北承德市滦平县)、博洛和屯(今河北承德市隆化县),沿伊逊河进入哨鹿围场(今河北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然后沿高凉河进至吐力埂河(今四道河),北距乌兰布通20公里。

古北口和喜峰口是由京师北出去往蒙古高原的两个距离最近的通道。明朝末年,当时还是后金的女真就是绕过山海关,顺着这两道关口进入关内劫掠的。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有何历史意义(康熙大破噶尔丹奠定大清百年基业)(2)

伊逊河就是发源于围场县流经隆化和滦平,最后在承德市滦河镇汇入滦河。可以看出福全所率清军基本上就是沿着燕山山脉的河谷而行,要在这种大山中大规模行军,难度还是不小的。

哨鹿围场也叫木兰围场,是清朝皇帝打猎的地方。清朝时那里还是原始森林和草原,是动物的天堂,不过清朝后期原始森林砍伐殆尽。解放后那里的林木才慢慢恢复。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有何历史意义(康熙大破噶尔丹奠定大清百年基业)(3)

同时,康熙命安北将军常宁率右路军出喜峰口(今河北宽城西南),赶至吐力埂河(今四道河)和福全部汇合。

又传令盛京将军、吉林将军率兵西进。康熙自己也没闲着,御驾亲征,率领禁军进驻博洛和屯(今河北承德市隆化县)督军。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有何历史意义(康熙大破噶尔丹奠定大清百年基业)(4)

常宁部在乌珠穆沁和噶尔丹部发生遭遇战,首战不利,被迫南退。康熙赶忙下令,左右两路将噶尔丹部阻在高凉河以北。准噶尔军一路南下,在乌兰布通扎营,但是营地却在山坡上,东西两面都无所屏障。这个重要的情报被福全得知,遂率军逼近。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有何历史意义(康熙大破噶尔丹奠定大清百年基业)(5)

噶尔丹起用“神操作”,搭建“驼城”作为防御阵地。“驼城”是个什么东西?简单来说,就是用将上万头骆驼的腿脚绑住,使它们卧在地上,然后再骆驼背上放上箱子、笼子之类的东西,再蒙上湿毛毡。士兵躲在“驼城”里面对敌。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有何历史意义(康熙大破噶尔丹奠定大清百年基业)(6)

这样的防御措施不能说没有作用,可以阻碍清军骑兵冲锋,但是有很大的弊端,骆驼是活的,尽管被绑了腿脚,但是在受到攻击的时候,不可能一动不动,必然会有挣扎。噶尔丹与其花时间整出这样的防御设施,倒不如花点功夫探查一下地形,找个好点的地方扎营。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有何历史意义(康熙大破噶尔丹奠定大清百年基业)(7)

山坡上扎营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但也有明显的弊端,一旦被围困,后果不堪设想。三国时,马谡就是在山坡上扎营,被张郃围在山上,截断水源,结果痛失街亭,被诸葛亮给斩了。明朝英宗时的土木堡之变,明军被王振瞎指挥在无水的土木堡高地扎营,结果被瓦剌军围困,几乎全军覆没,连英宗皇帝也成了俘虏。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有何历史意义(康熙大破噶尔丹奠定大清百年基业)(8)

看康熙对清军各部的调度,分兵合击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搞定噶尔丹。《孙子兵法》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此次对战噶尔丹的清军兵力并不能保证围而胜之,几路大军之间协调上也可能存在空档。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有何历史意义(康熙大破噶尔丹奠定大清百年基业)(9)

所以,攻为上。清军布好阵后,就开始火炮远程轰击,坚固的城池都不一定能顶得住大炮,更何况有生命的“驼城”了。准噶尔军的优势在于骑兵运动战,硬是打成防御战。而且清军兵力人数多,而且又有火炮优势。因此,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准噶尔军损失惨重。噶尔丹无奈之下,遣使诈降,趁夜带着部下偷偷地渡过西拉木伦河,逃往漠北。

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大胜,消耗了准噶尔军的有生力量,遏制了准噶尔部东进南下的企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