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丧事新规定(河北农村丧葬流程梳理及寓意解读)

写在前边的话:文中所有的风俗均以老家深泽县的习俗为依据,属河北中南部平原地区,虽经仔细研究,但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还望诸位明君海涵,多给指出荒缪错漏之处,愚不胜感激此文仅是介绍一些风俗人情,未有分毫推崇封建迷信之意文中所用图片均取自网络,如有不妥之处必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河北丧事新规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丧事新规定(河北农村丧葬流程梳理及寓意解读)

河北丧事新规定

写在前边的话:文中所有的风俗均以老家深泽县的习俗为依据,属河北中南部平原地区,虽经仔细研究,但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还望诸位明君海涵,多给指出荒缪错漏之处,愚不胜感激。此文仅是介绍一些风俗人情,未有分毫推崇封建迷信之意。文中所用图片均取自网络,如有不妥之处必删!

中国丧葬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以前就存有一些丧葬形式。由于古人对图腾的崇拜,对死人的崇拜,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发展到对死人的畏惧,沿着这条线发展到“厚葬薄养”的传统习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唯心主义“占上风的一个习俗文化领域。在新中国以后逐渐地简化了,以一种更加合适的方式进行丧葬。

说回老家深泽县。从地理位置,书籍记载与老人的口述了解到,本县历代沿实土葬(丧葬形式还有火葬,悬棺葬,树葬,天葬,崖葬,二次葬等本文不做展开解读)。

送终

亲人在生命垂危之际,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 称为"送终"。

这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为老人送 终的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也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待亲人在弥留之际,按照本地习俗要把寿衣盖在亲人身上。寿衣须为棉服丝绸面料。亲人西去后,(本地称老了人了)由乡友邻里给其清洁身体,穿上寿衣,亲人不能参与。(此处原因:1避免造成生者的过度悲伤2免于死者对生者的不舍将其“领走”)完毕后,将遗体“倒头”放于正房堂屋北侧,必须头朝西脚朝东,在脚腕处系一根白麻绳,为“绊脚绳”(也有系在腰间的),盖好蒙被,床头摆好供桌祭品,油灯(白蜡烛)一盏,为“万年灯”也称“长明灯”(此处用意,古时有假死现象,原因就是医学不发达,民众医学知识匮乏造成,故此处置灯便于观察。另一个用意希望像生前一样明亮。主要是后者的用意),引神草。

还需要在床下放一个死者用过的枕头,待出殡队伍离开后,由一寡妇把枕头扫出门,扫到街上烧掉。称为”扫孬“。

一切就绪后,到大门外放四声二起炮。以告亲朋乡邻。同时,去土地庙(也有叫“五道庙的”)烧“到头纸/倒头纸“(也叫断气钱)。堂屋门外左侧搭灵棚,摆灵桌,置祭品,香炉蜡烛(长燃不断)泥浆壶(迷魂汤)打狗棒。灵棚内贴”阳状“。(现简化为堂屋门口用白布搭一小棚,门口挂白布帘),大门外挂锁钱,以示此家有丧,锁钱纸的数量根据死者年龄而定,一岁一张,纸为三层顶端系木炭红枣(寓意早离涂炭),悬挂位置男左女右。锁钱须每日采下一些,到入土之日剩最后一层。乡邻听炮响后主动去帮忙。

丧主要请本族长辈主持丧事,或者精于此事的管事人。接着就是写素帖,讣告死者亲朋,称为“报丧”

去报丧的人不能进门,门外叫人,不能提及死者名讳。须明确告知出殡时间,完成后回丧主家报与主事人。去报丧的人均为丧主友邻。

如死者为小口,即长辈还在,一般停1-2天。老口为3-5天;富户有的会停七天,称为”停七“,这期间,儿女们不论白天黑夜都要守在尸旁,为”守灵“,晚上族中晚辈或者乡邻友人在停尸屋内(现在只要在丧主家就算)通宵而坐,称为”守夜“,通宵耍钱的,称为”丧局“

每日傍晚,孝男孝女要去土地庙烧纸,烧的纸称为”还魂钱“。(现在多数地方都不去土地庙了,有的在门口烧,有的在床头烧)

停尸期间每日还有亲友乡邻吊唁,称为”吊纸“(还有其他称谓意思一样),孝子孝女守灵恸哭,称为”陪灵“

一般死者的女婿会在第二天前来吊唁,并将其乡邻亲朋的份子钱一并交予管账先生,(一般为两名,势力大者数量也会多些)还要送炮,一般是女婿协一众亲朋走到快到丧主家时,前边由人把礼炮依次摆放至丧主家门外,随炮声入门。男的入门后先不进堂屋,灵棚前行礼。女人进屋吊纸。礼毕后主事人会回礼一些东西(现在一般是烟,按人头分发,不同地方会有些许不同,但都是表达感谢之意)

出丧前一天的夜间,夜深人静时,用一秤杆勾住死者的一件棉外衣,并搭在扫帚上,儿女及晚辈们去中心十字路口处(也有去土地庙的),去时最前边有一人提灯照路,路上还需小声提醒死者要去上车了,过路口要注意等话语。焚烧车马纸扎,冥币纸钱,金银元宝,俗称”送盘缠“。回去时所有人均不许回头看,如期间有过路行车的,一定不能靠近,观望。

入殓:停尸三天,备棺入殓(现在均为火化后入殓骨灰)。此日吊客盈门,丧主家会请戏班,吹鼓手,僧道诵经,点主,以示孝义及排场。亲友送礼,乡邻送帐。

棺木放于院中,内由孝女们清理,内贴彩钱,撒丝,麻,枣,碳,麸子并放置铜钱(现在也有用硬币代替的)称为”垫背钱“。还须按”头顶金,脚踩银,怀中藏着聚宝盆,手中握着打狗棍“摆放相应物件。

入殓前,先要为死者开光明,然后将衣冠整理好,后主丧人喊”入殓“鼓乐齐奏,炮竹连声,长子执”引魂幡“同其儿女及其他晚辈跪于棺木前,由乡邻把尸体从屋内抬出,用簸箕遮住死者的头,用棉布遮住尸体,尸体不见天放入棺木内。儿女晚辈告别遗体,礼毕,封棺钉盖,钉棺钉时还要喊xxx你躲着点等类似的话语。棺前众人嚎啕大哭。(现在火化后,减少一些东西,但基本流程一样,也有将棺木抬到屋内进行的)

出殡:这天早上饭后,由长子端祭品到祖坟地处确立坟穴地点,称为”破土“(也有请风水堪舆师给寻址的,坟穴分布是北为大,东为大,夫妻要合葬一处,但是如死者生前有明确的要求,选址首先要尊其安排)后由刨坟人开挖墓穴,看坟选址的人不能和刨坟的人见面在刨坟人挖好之前。

入殓毕,长子执“引魂幡”,由兄弟侄子辈相扶架,其他晚辈随后,披麻戴孝(简单说下,根据辈分血缘远近会给不同尺寸的白布这个行为称为破孝,现在基本只有至亲穿孝服,其他人或戴一条白毛巾或黑色袖套),对棺而跪,乡邻们将棺椁抬上灵架罩以灵轿(早已改为灵车,也有的地方不用棺而是直接葬骨灰盒)。长子摔瓦(瓦要一次摔碎,越碎越好)后,主事喊“起灵”,孝男孝女起跪,长子打幡,伛偻前行,嚎啕大哭,孝女们恸哭于棺后,女儿坐在棺椁前头,爆竹声,鼓乐唢呐声气(富户的炮声会从家门一直响到坟前,极其铺张浪费),时而喊谢孝,即孝子们对送殡的乡邻下跪,以表谢意(旧时棺木由人抬,谢孝时会更换抬棺的人)。棺椁抬至半路复停,摆上桌案,由女婿们,亲朋乡邻向死者行祭礼,谓之“路祭”(旧时有的距离坟地过远,棺木又重,路祭时抬棺人会稍稍休息,稍微进食,补充恢复体力)。路祭完,去灵轿,将灵枢送至坟茔。

灵枢入墓,称“下葬”这时外甥侄辈须把“大经/精”去掉棉花,将“精/经布铺在棺木之上(大经/精具体是哪个字没有找到相关记载,根据一些书籍的记载最有可能的是“大经”二字,类似于经被的意思,也可能是“大精”表达精神世界的一种孝意,“大经”是一条红绸布,一头会写上名字,系一朵棉花)。

灵枢放入墓穴之后,孝女孝男围着墓穴左右各转三圈(意味不舍,也是一种表达孝道的方式)孝子先填三锹土,然后由挖坟人埋葬(先由孝子填土是表达孝子要送死者最后一步,但是又实在不舍,悲痛万分,故填了三下便填不下去了,挖坟人要抢过铁锹,快速填上,一般填平地面后会由其他晚辈继续轮换堆土直至成为一个半圆型土包)。孝子填完三锹后,要把引魂幡立在棺木上(用意1确定坟冢中心2观察用文最后会把类似的原因的行为一并解释)。

安葬完毕后,进行祭祀,烧纸扎(库楼),纸钱。完成后,长媳妇要用衣襟包起一包土,称为“包富”,并回到家门将摔瓦石冲家门翻三翻(这一步有的地方会在摔瓦后进行)众人还要回丧主家灵棚内叩头,此后才能脱去孝衣。主事会在此时告知“一七”“三七”“五七”日(这个“三七”“五七”日会根据死者的死因,年龄。会有满“五七”和不满“五七”的不同,即,满“五七”是35天,不满的就是34天,还有一种是一个七提前一天,即“五七”是30天)

出殡的第三天,儿女们及晚辈携带祭品到坟前祭奠,并为坟土培土,俗称“园/圆坟”也叫“复三”(这一步也有提前到出殡当天的,或者说省去这一步)

三年内为新坟,祭奠日须提前一天。过三年为旧坟。

旧时丧葬礼节很多行为都是在表达对死者的不舍,如停尸,埋葬前的转圈等,还有一种是避免假死的,如钉棺钉时要喊死者躲开,守灵,埋葬时幡要插在棺木上,由于火化后,这些行为都被弱化了。还有的行为是对死者的敬畏,孝义如烧钱扎,纸钱,厚重的寿衣等。

旧时丧葬风俗繁杂冗余,且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还存在如,孕妇不送葬,年老未逝先砌坟,子先于父去世者不如祖坟,妻先亡要“寄埋”,待夫死后,再迁入祖坟,男子未婚而死,要娶未婚而死的女子,称”鬼妻“,要同葬一墓。还有很多不在一 一列举。

以上为我总结梳理的河北省深泽县丧葬风俗流程及解释,肯定会存在诸多错误之处,还请看官,明君予以指出。

参考书籍《周礼》

《荀子·礼论》

《大戴礼记·盛德》

《礼记·丧大记》

《殡仪学》

《丧葬习俗》

《深泽县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