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鱼金条多少g(说说金条中的大黄鱼)

民国期间,金条是非常流行的储值货币。尤其在战乱时期,富裕人家通常贮藏不同数量的金条,俗称“黄鱼”。最常见的规格是大黄鱼和小黄鱼。大黄鱼通常指10市两的金条,小黄鱼通常指1市两的金条。根据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1市斤等于500克,16市两合计1市斤。当时1市两折合31.25克左右,约等于1金衡盎司(31.1克)。因此,大金鱼一般重10市两325克,小金鱼1市两32.5克。不论大小“金鱼”,一般不在普通市场流通的,需到银行、钱庄兑换成银元,才能消费使用。

小黄鱼金条多少g(说说金条中的大黄鱼)(1)

10市两大黄鱼

民国初年,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采取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黄金交易非常活跃,上海成为黄金交易量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世界第三大金市。1935年,国民政府开始实施法币政策,严控黄金交易,规定凡持有黄金、白银现货者应向国家银行兑换法币,由政府集中收购黄金、白银,禁止市场买卖、流通。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迅速贬值,为抑制通货膨胀,国民政府开放外汇市场,实施黄金买卖政策,举办黄金储蓄存款,收回法币,平抑物价。抗战结束时,黄金储蓄存款陆续到期,政府命令中央造币厂生产金条,交由中央银行空运到各地备用,以供民众兑换。制作金条原材料是由美国进口的四百两重金砖,中央造币厂直接进行切割,使用半自动式金条压轧机制成各种重量的小金条。金条分2钱、4钱、5钱、1两、2两、3两、5两和10两多种。大小黄鱼的界定范围也随之有所变化。笼统地说,10市两和5市两归为大黄鱼,3市两、2市两、1市两以及更小的5钱、4钱和2钱的金条归为小黄鱼。大黄鱼通常由银楼浇铸的,央行也将部分国库大金条委托有信誉的银楼改铸,应急市场之需求。小金鱼通常由平面金板切割而成。

小黄鱼金条多少g(说说金条中的大黄鱼)(2)

正面图案

小黄鱼金条多少g(说说金条中的大黄鱼)(3)

背面布徽图案

小黄鱼金条多少g(说说金条中的大黄鱼)(4)

背面标识

小黄鱼金条多少g(说说金条中的大黄鱼)(5)

1市两正面图案

中央造币厂铸造的金条,简称为“厂条”,用于黄金储蓄存款到期兑付和战时临时军饷。每枚一面压有民国财政部“孙中山”“布徽”图案或“中央造币厂制”字样,另一面有确切重量、成色及数量编号。编号代码表示不同的铸造厂,如编号代码以CK、CA、CC开头的,为重庆中央造币厂或昆明中央造币分厂生产的;编号代码以CB、CD开头的,是上海中央造币厂或南京中央造币分厂生产的。按成色划分,厂条可分为标金(成色通常在98%以上)和原料饰金(成色通常不到90%)。

以西泠拍卖2017春季拍卖会 上的“中央造币厂孙中山像五两厂条”为例,厂条长70.5mm,宽30.2mm,厚3.8mm。条面有孙中山侧面头像和古代布币图案,在图案下方钤有“中央造币厂制”字样;背钤“号码CD25582,成色991.0,重量5.0005市两”等信息。

小黄鱼金条多少g(说说金条中的大黄鱼)(6)

厂条

小黄鱼金条多少g(说说金条中的大黄鱼)(7)

1市两小黄鱼

小黄鱼金条多少g(说说金条中的大黄鱼)(8)

各角度图样

小黄鱼金条多少g(说说金条中的大黄鱼)(9)

10市两大黄鱼

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从大陆带走大量黄金,在台北造币上继续生产这种金条,样式稍有改变,但编码开头仍使用CD,国民党败逃台湾后,台北中央造币厂继续生产以CD开头编码的金条,也 以甲、乙、丙、丁等戳记编码的,但成色都较低,一般不到90%,标有“饰金原料”字样。这些金条成为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的物资保障,在台湾经济复苏中起了重要作用。

民国时期金条的购买力,抗战初期,一根小黄鱼大约可以兑换30—40块大洋。抗战后期,黄金兑换银元的比率越来越大。1949年之前,三根小黄鱼可以在北京买个小型四合院。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民间留存厂条经过银行兑换、政府回收熔化,加之民间有将金条融化改做首饰的传统,到如今,民国时期的金条存世数量已非常稀少,保存完好的中央造币厂金条更是非常少见,又因由政府机构铸造发行,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收藏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