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八亿存量的白银去哪了(看完这部白银帝国)

明帝国八亿存量的白银去哪了(看完这部白银帝国)(1)

商帮在我国古代已有之,十大商帮中又以晋商排名榜首。晋商(山西商人)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晋商举商贸之大业,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夺金融之先声,钱庄票号汇通天下,称雄五百余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灿烂的商业文化。

很多人对山西的印象仅限于“煤”老板的为富不仁,尽管“不务仁义之行,而徒以机利相高”的商人大有人在,但奉行诚信不欺的商人仍为主流。

诚信戒欺,重视商誉,依然是山西商人的商业道德观。

晋商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发展到鼎盛。《白银帝国》描述的正是清末民初富可敌国的山西票号天成元父子之间的传承故事。

在清朝,山西票号“天成元”堪称清代的全国“白银帝国”,它掌控全国金融,兼营存放款,生意鼎盛时拥有中国各地以及俄国、蒙古、日本及南洋的二十三个分号,富可敌国。

男主人公康三爷立于苍茫大地间问:天地真大,人真小,人怎样自处?这话向观众宣示影片要深入的道理,配着画面中天空、土地的苍凉感,成为颇有气魄的开局。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战乱年代,白银帝国康氏家族外表强大,实则色厉内荏,子孙中没有出色的人才以继承家业,帝国已摇摇欲坠,只待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明帝国八亿存量的白银去哪了(看完这部白银帝国)(2)

郭富城饰演的康家三少爷,影片起初,沉迷酒色,不为康老爷待见,然而一时间家难连连,康家老四疯癫,老二摔残,天生聋哑的老大不能担承家业。尽管康老爷子不乐意,仍无奈地叫住康三:你是咱家唯一的男丁了。康三爷这个贯穿始终的角色,导演明白必要给他一条曲折艰深的成长路,在全面掌管祖业票号“天成元”之前,他需端详自己的本性,需学习经营理念,需懂得审时度势,需厘清善恶是非,最终找到于世界稳身起行的立场与信念,并以之纵横天地。

明帝国八亿存量的白银去哪了(看完这部白银帝国)(3)

康三爷爱上的英文老师杜筠清被父亲强娶为妻,只得以母亲相待,这条爱情线索勾勒康三爷的本真。杜筠清叫他不要像父亲一样守旧而泯灭人情,康三爷于是向往真爱,而真爱向善,他便确信自己不能够像父亲以老奸巨猾的态度立足商界。

康老爷对三少爷说过:“我上次辞去邱掌柜就是为了让他死而后生,让他感恩戴德,以后就是咱家的家奴,朴实的庄稼子弟”“这世上最难用的就是圣人,戴掌柜就是圣人,做事滴水不漏,戴掌柜的才得和贤能都远胜于你,他要是当了大掌柜的,以后你就是他的跟班。邱掌柜比戴掌柜差的远了,这就是他的可驭之处。”

利、威、名——康老爷的手段颇得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真传。

明帝国八亿存量的白银去哪了(看完这部白银帝国)(4)

而康三爷选择的学习对象,正是正直且有经营天才的戴掌柜,他跟随戴掌柜习得商业的维新法,建立现代式银行。然而在国难当头,大清纸钞成为废纸,票号银两又被叛变的邱大掌柜与盗匪分吞,他只愿尊崇自己的良心,不顾父亲反对,挖开祖传银窖,分给向自己银号存钱的穷苦人民。

康老爷自恃慧眼如炬,但对邱掌柜和戴掌柜两人的判断上却栽了跟头。戴掌柜为白银帝国鞠躬尽瘁,而邱掌柜却勾结土匪劫掠了自家的银两。

影片最后,三爷从祖宗留下的银窖中取出一幅字,徐徐展开,墨黑的“仁、义”,几百年后仍历历在目,仿佛三爷坚实的良心,祖辈商业道德的回光映照将入新世界的三爷。

明帝国八亿存量的白银去哪了(看完这部白银帝国)(5)

儒家“仁义”,千百年来被各种野心赌徒攥入手心,作狡诈的欺人幌子、堂皇的吃人借口,但《白银帝国》强调的“仁”与“义”,是剥离了利益用途良心与本性,是导演期望看到的商业道德。仁,爱人;义,人路。康三爷期望奉行的是真仁义,他爱众生,走商人应走的信义路,而不像康老爷子以仁义的借口埋葬良心。

明帝国八亿存量的白银去哪了(看完这部白银帝国)(6)

导演只希望倚仗描绘晋商家族的维新者,将中华文明中向善的一面移交当代人,给泥沙俱下、污秽沆瀣,然而形势大好的时代展示具希望的价值与信念。影片以这价值和信念郑重回答起初的问题——人怎么自处。这是《白银帝国》难得的,极可贵的天真,也成就了这影片所持的信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