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治疗的最好方法(三种方案各有优劣)

帕金森治疗的最好方法(三种方案各有优劣)(1)

帕金森治疗的最好方法(三种方案各有优劣)(2)

帕金森治疗的最好方法(三种方案各有优劣)(3)

60岁的黄姨、英姐,分别来自揭阳、佛山,因为同患帕金森综合征,分别入住了广州市红会医院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寻求治疗。两位老人的初始症状高度雷同,10年前开始四肢震颤、步行困难,肌肉僵直……,然后就是药物控制效果越来越差,药效一过就像关了开关的机器一样,立即陷入停顿。昨日上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医生们现场演示了对英姐实施脑起搏器手术的效果。

昨日为“世界帕金森病日”,南都记者了解到,在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每100人,就有一个需要在类似的震颤中煎熬,一旦进入65岁以上年龄组,疾病的发病率再提升0.7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现阶段类似两位老人这样的病患,我国有超过200万,10年后,将突破500万。

药物控制:

适于早期治疗,仅5年左右有效期

早期药物反应良好,但大约5年后,与药物相关的并发症会逐步出现,包括异动症、“开—关”现象、症状波动等;同时,一些症状如步态障碍、平衡障碍、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等,开始出现药物抵抗。

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专家通过长期的队列研究加临床观察发现,帕金森毫无疑问是一个老年病。可为什么好好的,这类患者的肢体骤然不受控制,开始震颤、肌肉僵直了呢?原来核心问题还是出现在大脑,正常成年人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会渐进性减少。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伴随着脑黑质多巴胺减少,人类的神经环路中的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外侧的兴奋性增加,产生对运动皮层的过度抑制。这块大脑区域一被限制,患者就会出现肌强直、运动迟缓,四肢不受控制支配的抖动不停。

既然是脑黑质多巴胺方面的问题,针对帕金森患者的早期治疗往往以药物(多巴胺类)为主。可类似的口服药物补充多巴胺来缓解病情的疗法,毕竟还是难于逆转岁月、年轮对患者大脑的侵袭。药物治疗有效时间,也就在5年左右。随后的日子,就需要不断的调整药品种类,增加用药量和用药频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宁波表示,在我国,帕金森尚处于认知度低、就诊率低、诊断率低、延误诊断率高的“三低一高”状态。据统计,我国就诊率仅40%,诊断率仅45%。超过9成大众不了解,其中过半认为这个病就是“渐冻症”。

“在患病早期并不重视,不按照医生处方服药,导致病情快速恶化。”他说。“这个病虽不致命,一般也不会影响寿命,但会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宁波表示。

核团毁损术:

一旦定位不准,容易伤及无辜

这一技术有效性虽然没问题,但在推广当中还是不太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除药物治疗,在神经外科领域还有另外一种方案来纠正大脑任意妄为的发出四肢颤抖的指令,那就是核团毁损术。

神经专科领域长期的研究发现,帕金森患者发病时,其大脑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外侧会骤然变得异常亢奋。如果把这一过渡亢奋的区域弄消停了,患者的震颤、僵直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理论上非常可行,在实际操作中类似的外科手术,也确实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类似的手术创伤较大,需要在人类最为脆弱又最为关键的核心中枢区域进行外科手术,而且用的是毁损这一大脑区域的方式来治疗。在治疗帕金森的同时,该区域同时具备的其他功能也被一并毁掉。如果出现了毁损失误、定位不准,这一被毁损的区域是不能逆转的。

脑起搏器手术:

安全性高

疗效稳定持久

DBS治疗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稳定持久、可调节性及可逆性等优点,现已成为除药物以外,治疗帕金森的主要方法。

核团毁损让人害怕,治疗帕金森的其他方案还是有的。从上世纪末期的1998年开始,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开始进入中国。这一被称为脑起搏器的设备,给了神经外科医生另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勇教授表示,DBS是一套精致小巧的微电子装置,由植入脑内的刺激电极、埋在胸前皮下的脉冲发生器和皮下导线三部分组成,这些部件植入患者体内不会影响日常生活。最新研究显示,DBS除了能有效控制症状以外,还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能够延缓疾病进展。

“DBS手术用电刺激的方法干预这些神经核团过度兴奋,使神经环路达到新的平衡,改善和控制帕金森患者的各种症状,使患者恢复活动和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张勇表示,DBS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消除因帕金森病导致的运动失能(如僵硬、震颤、步态不稳等),并减轻服用药物产生的运动症状波动和异动,大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恢复自如活动和自理能力。

“如果说发病早期的药物治疗,有一个5年的蜜月期的话,那么这一手术治疗则给了帕金森患者带来第二个蜜月期”。在张勇看来,DBS治疗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稳定持久、可调节性及可逆性等优点,现已成为除药物以外,治疗帕金森的主要方法。

案例

药物治疗5年左右

是脑起搏器手术最佳时期

昨日上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医生们就现场演示了对英姐的开机效果。

英姐今年60岁。10年前,英姐的右手开始无缘无故地抖个不停。有一天,走在路上的英姐突然感觉整个人被‘冻’在了马路中央,一步都迈不了。车辆来来往往,现在想起来英姐都心有余悸。在家人陪同下,英姐去了当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告诉英姐,之所以“冻”在路上,是因为得了帕金森病。之后,英姐一直接受药物治疗,效果也不错。可是近2个月,英姐感觉不对劲,吃药或加大药物剂量也无法改善病情,英姐全身僵硬,不能行步,日常生活需要老伴照顾。

在朋友介绍下,英姐找到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勇。了解英姐病情后,经过综合评估,张勇认为脑起搏器手术是改善英姐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手段。

随着一声“开机”,英姐颤抖的双手立刻停下了。“脑起搏器手术相较以前的核团毁损手术,更安全、微创、可逆和可调节。它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运动功能,显著改善僵直、震颤、动作迟缓,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脑起搏器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一般来说,正规服药,病程4-5年以上,出现明显的药效减退和异动症等并发症,是进行脑起搏器手术的最佳时机。

知多的

发现帕金森应及早重视这三个“信号”

随着医学科普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帕金森的主要症状-震颤、手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出现手抖的症状其实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市民切忌自己下诊断,一定要到医院经过帕金森病专科医生的专业评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是明智的选择”。张勇表示,帕金森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使得帕金森病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常常需要半年到1年的时间,经过2-3次就诊才能明确诊断。

为了及早发现帕金森病,当出现身体发出以下三个信号时,就需要格外重视。其中一个信号就是运动迟缓,开始可能会感觉单个肢体动作欠灵活,动作的速率和幅度变小。

第二个信号则是静止性震颤,安静状态下肢体可以出现不自主的抖动。

帕金森的另一个典型早期症状就是肢体僵硬和强直。在生活中会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僵硬,头及躯体前屈,正常的翻身和起床都会变得困难。

此外,早期的帕金森病人还可能出现很多非运动症状,甚至这些症状会更早出现。例如:嗅觉减退、情绪低落、抑郁、睡眠障碍,多梦易醒、易出汗、尿频、便秘和阳萎等等。“了解帕金森病的早期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有助于我们及早发现帕金森病的危险信号,及时做出预防与治疗。”张勇说。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高龙胡颖怡孙冰倩朱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