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的常识(探究百家姓内外鲜为人知的秘密)

有一个姓氏,《百家姓》里没有记载,那就是“仝”姓(念tong音调二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百家姓中的常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百家姓中的常识(探究百家姓内外鲜为人知的秘密)

百家姓中的常识

有一个姓氏,《百家姓》里没有记载,那就是“仝”姓(念tong音调二声)。

古时候,山东省无棣城北六十里,距东南古山侯国大山,北距古柳侯国小山各三十里处,有一个村庄名叫仝家庄。

仝家庄,西有漳卫新河,东有徒骇河两条河流。孙家庄、任家庄、文家庄、刘家庄、田家庄、菜园村、郭家庄几个村庄把仝家庄围在当中。

这个仝家庄没有名胜古迹。因为《百家姓》一书中没有仝姓,它的祖姓来历,却给这个仅有2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仝家庄,属于小泊头镇管辖。小泊头镇是山东省最北部边沿镇,以漳卫新河为界,河北岸是河北省的海兴县辛集村。

住在仝家庄的后人一直有一个难解之谜,就是在启蒙书《百家姓》中,为什么没有仝姓。村外有一大片古老的松树林,松树林里有一片古墓群,古墓群里埋葬着哪一代的祖先,谁也不知道,也无人考证。

人口众多的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平时或许没有人无聊地去思考几千年的老祖宗是谁。因仝姓不在《百家姓》里,则引起人们质疑。

但姓氏自古以来,是人类聚居和部族的符号。每个宗族,每个人都有一个姓。在一个多民族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个姓氏,历朝历代都在收罗汇集。

据史料记载,中华的姓氏起源于四、五千年的原始社会。

西汉时就初步形成了姓氏体系,按族群收集的姓氏有132个。

唐代,唐太宗李世民,令收集姓氏,奏天下谱牒时,当时天下有293个姓。姓氏中人口多少,族群大小也不一样。当时的张姓、程姓、李姓、郑姓、郭姓、陈姓、鲍姓、任姓、刘姓、牛姓、宗族人数最多。于是唐朝就把这十个大姓定为国姓。

宋代人口繁衍,姓氏泛滥。有人收集到了438个姓,编成了韵言的《百家姓》一书。从此中国有了记载姓氏,用顺口溜的形式,好读而又通俗易懂的第一部《百家姓》。

后来随着发现随增补,最后的版本达到508个姓。

元朝灭宋,各民族逐渐兼并统一,姓氏猛增。在元朝的《文献通考》中,收集到的姓氏已达到3736个,比宋朝时期增加了七倍多。

明朝开始全国有了“户口黄册”。在“户口黄册”中认定的姓有1968个。

明朝第一个皇帝是朱元璋。皇帝的姓,居姓氏的首位,所以明朝又编了一本《千家姓》,姓氏便以朱字开头。实际上这时全国已收集到的姓有4657个。有一半没有录入全国户口黄册。

清朝,康熙年间,编写了《御制百家姓》。

因为宋朝流传下来的《百家姓》,实际上是汉族的《百家姓》。而且清朝是满族人,不能明目张胆地,把满族的姓推为“百家姓”之首。于是便用“孔”姓开头。这是因为清朝皇帝提倡“尊孔读经”,拜孔子为“至圣先师”。以孔姓开头也不会遭人非议。

民国时期编的《中国姓氏集》,有姓4652个。

新中国成立后,1981年新编的《新编千家姓》,有3107个姓;1984年编的《中国姓氏汇编》中有5730个姓。以后又有专家考证共有5662个姓。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23个,三个字的姓有146个。当时没把四个字的姓包括进去。也没有包括迁居中原的清时期蒙、满译改的姓和边疆少数民族的姓,以及台湾一些怪姓。

但翻遍了历朝历代的“《百家姓》,《千家姓》,却都找不到仝姓。

敬读者:因文章篇幅比较长,共分三部分,感兴趣的读者请等待更新,下篇更精彩。最后结尾揭秘“仝”姓与另一姓氏的关系。敬请期待。谢谢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