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范文300字(说明文写作指导)

说明文范文300字(说明文写作指导)(1)

1.扣住重点,动用说明方法和语言,突出其特点。

事物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特征,在进行说明时要扣住该事物的特征,可运用常见的11种说明方法对其相应的类别、规模、气势、外观、内部构造等重点角度进行说明。事理说明文,重在通过对某事理的说明,告诉人们一些科学知识,因此要抓住事理的成因、功用、危害等重点角度,用合适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进行说明时,没有的东西或没去亲自测量过的千万不能虚构,要注意在使用说明方法的过程中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科学准确的特点。

例 从中和镇往东约走半公里,便可到达东坡书院。走近抬头仰望,只见头门上悬挂着一块长1米、宽0.5米的红色木匾,上面刻着醒目的“东坡书院”四个楷书大字。这是清代书法家张绩的手迹,字体遒劲有力,堪称翰墨一宝。(选文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东坡书院牌匾的长和宽)

2.理清顺序结构,使得文章条理清晰。

说明文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成因、危害、用途等,也要有一个合理的写作顺序。说明某物的制作过程可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特征可用空间顺序;说明某科学知识,可用逻辑顺序。另外为了使文章说明特点层次井然,全文可采用“总—分”(“总—分—总”、“分—总”)的模式,也可采用步骤小标题的形式;每个段落内部,也可采用“总—分”(“总—分—总”、“分—总”)的模式、或是按照首先、其次、再次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或是按时间顺序或是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这样,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例 沿着满是石块铺的路,走出载酒堂,迎面而见的是大殿和大殿前两边的耳房,这是后人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大殿的正中有一组讲学彩雕。坐在中间的是苏东坡,他右手抬起,左手拿着书,在讲解着诗文。右边是其幼子苏过,站立着沉思;左侧是攀子云,右手拿着书,神情专注地聆听着苏东坡讲解。这组彩雕高2米,色彩鲜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彩雕组像上分别横挂着“鸿寻因缘”和“一代传人”两块横匾,高度概括东坡先生在儋县弘扬文化、激励后人的事迹。东西两边的耳房里陈列着六十多幅许德珩、关山月等名家书法艺术作品。耳房前种植的丰亡果树和凤凰树衬托着大殿,相得益彰。(选文采用空间顺序对东坡书院的大殿及耳房的内部构成及周边装饰进行了井然有序的说明)

上海鲁迅故居

这是一幢普普通通的三层楼石库门房子,位于虹口公园附近山阴路132弄9号。它与周围的房子差不多:坐北朝南,砖墙,黑铁门。若不是铁门右边挂着“鲁迅故居”的牌子,真想不到伟大的鲁迅先生曾在这里住过。(满分点:开篇交代建筑物总体外观特点、位置,值得一学)

推开铁门,有一片小小的空地,这就是鲁迅《给颜黎民的信》中提到的“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走过窄而短的通道,便进入了客厅。

客厅里的东西都很陈旧了。正中是一张西式餐桌,周围有六把椅子。会见客人时,鲁迅总是坐在那把靠近门口、背朝外、面朝内的椅子上,为的是遮挡铁门外反动特务的视线。客厅里还有缝纫机、书橱、书桌等。书桌上方挂着一张我们最熟悉的鲁迅晚年的照片:瘦削、苍白的脸上显示出倔犟和坚毅,深邃的眸子里透露出对敌人的毫不妥协、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往北走过客厅后面一间用餐室,向左转,踏上几阶楼梯,便到了二楼。再向右拐,走过一间小小的储藏室,就看见鲁迅的卧室了。(满分点:对于客厅内内部构成的写作扣住了鲁迅故居来写,重点突出)

卧室也是鲁迅的工作室,不到20平方米,靠东墙有一张可以挂蚊帐的老式铁床、一个书橱;靠北墙有一个衣柜;靠西墙是藤椅、茶几等。朝南有一扇窗子,窗下放着一张普通的写字台,上面放着老式台灯、眼镜、笔墨纸砚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支极普通的“金不换”毛笔,当年,鲁迅就是用“金不换”写下了一篇篇使反动派和“正人君子”胆战心惊的文章。靠窗的墙上还挂着一本日历,上面一张是“1936年10月19日”,靠墙桌上台钟的指针停留在“5时25分”上,这是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它是鲁迅战斗一生的最后见证。(满分点:对卧室内鲁迅“金不换”笔的详写突出了该笔的地位,增添了人们对鲁迅的敬仰之情)

三楼南面是鲁迅的儿子海婴和他保姆的住房,隔壁北面小房间曾是鲁迅秘密会见和保护共产党人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永远纪念鲁迅,鲁迅故居经过彻底整修,从1951年起对外开放。现在,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参观,表达他们对鲁迅先生无比的热爱、敬仰之情。

最佳借鉴点

1.空间顺序,说明清晰。文章按照空间顺序,对鲁迅故居进行了层次井然的介绍,其中对客厅、卧室等地还采用抓取立足点的方法,对其内部构成进行了详细解说,说明清晰,顺序井然,值得学习。

2.多种说明方法综合用。文中采用了列数字、作诠释、摹状貌等说明方法,使得说明对象——鲁迅故居的特点更加突出,吸引读者。

杏 树 杏树是我国一种优良的果树,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分布在我国北方。京西一带漫山遍野举目可见,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谚语云:“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卖钱。”这是说杏树四年就开花结果,得益较早,五六年即进入盛果期;它的一般寿命为四十至一百年,在适宜的条件下甚至可活二三百年,有“长寿树”之称。

杏树高一般5~7米,树冠多呈向阳开心形,枝条较密,叶片成卵形、阔卵形,叶片边缘有细钝的锯齿,叶背上稍有毛或无毛。

杏树的果实为圆形,叫杏子,果皮为红黄色,果肉约半厘米厚;果核为木质,杏核有离核、半离核、黏核三种。核面光滑,边缘有一条沟;杏核薄而硬,里面有杏仁。杏仁有甜、苦之分,杏子一般重20~70克,大者可达100克以上。

杏树适应性强,成年的杏树皮较厚,因而可耐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杏树根系发达,入土很深,大约和树高相当,这也正是其耐旱的原因。

杏树一般四月上旬萌芽,中旬开花,花期5~7天。每年杏花一开,山坡上、河岸边、大路两侧一片粉白,如纱,似梦,像雾,馥郁馨香,沁人心脾。五月上旬,随着杏花凋谢,青杏高挂枝头。杏有两次生长高潮,五月上旬出现第一次,第二次在七月,但弱于前次。经此之后,杏树上青杏点点,丰收在望。微风吹拂,一颗颗青杏像抓着树枝荡秋千似的,煞是喜人。每年五六月份麦收时节杏子成熟,远远望去,满树金黄,这时要抓紧时间摘收了。

最佳借鉴点

1.针对说明对象杏树,分别从品种、产地、生长时间、外形特征、果实、性能、功用、花期、果实的生长过程等方面进行介绍,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2.列数字说明方法的运用,增添了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西安古城墙

置身于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无论你站在哪里,都能看到古城墙的身影。西安古城墙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之一。站在城墙脚下抬头仰望,只见它巍然挺立,恰似大地的脊梁。这时,你会体会到一种执着、朴实的性格,一种宏大的巨人气概。

西安古城墙始建于隋朝。唐朝初年,对只是雏形的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扩充。唐末以后,长安失去了国都地位,城大人少的现实使得防守和管理的难度加大,于是,废弃了原建的外廓城和宫城,修建了皇城。由于这是军事上的需要,因而建得非常坚固,这奠定了城墙的基础。明初增修城垣时,在皇城的基础上,将北、东两面向外扩展了四分之一;明隆庆二年,又给城墙砌上了一层青砖。战争年代,城墙挡过枪箭;困难时期,城墙忍受着人们挖洞避难;数百年的沧桑岁月,城墙又经受了自然界的风风雨雨。虽然雄姿依然,但身上免不了有些“伤痕”。如今,西安古城墙成了人们参观游览的胜地。

西安古城墙内部用黄土分层夯打,每个夯土层约9厘米;最底层用石灰、土和糯米汁夯打,外面砌有巨大的城砖,使得城墙异常坚固。城墙高12米,顶宽13米左右,底宽16米左右。城墙顶的外沿有5 894个垛口;城墙上有射口和瞭望口;城墙外有宽6米多、深近4米的护城河;城墙内部有可供守卫者上下的斜坡,以便随时攻击和撤退。这一切构成了严密的城防工程设施。

城墙周长11.9千米,东墙长2 590米,西墙长2 631.2米,南 墙 长3 441.6米,北墙长3 644米。整个城墙有四道主门,东为长乐门,西为安定门,南为永宁门,北为安远门。每道城门上都有城楼。

这些城楼,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巍峨壮观,顶铺青灰色玻璃瓦,梁枋间彩绘绚丽,鲜艳夺目。东城楼高大雄伟,像一名站岗的战士。南城楼则像一个小姑娘,悄然静立,小巧玲珑。西城楼有两座,靠城外的稍大些。它们真像一对孪生兄弟,稳重的哥哥严肃地站着,调皮的弟弟伸着脑袋从哥哥肩膀上往外窥探。北城楼较长,位置也凹进城内。

这就是西安的古城墙,它熔铸着力,浸润着善,也蕴蓄着天然的美。春日融融,柳风拂面,朋友,你不妨登上古城墙,游览一番。这里清新的空气、朴素的色彩会让你心旷神怡。漫步古城墙,你一定会产生海阔天空的联想,为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而感到骄傲。

最佳借鉴点

1.抓住特征,进行具体说明。文章抓住西安古城墙朴实宏大的特征按照其建筑年代、整修时间、功用、构造、规模、城楼特点——逻辑、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说明,特点突出,说明准确具体。

2.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突显说明文特点。文中运用了列数字、作诠释、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其特点一一进行说明,如“城墙高12米,顶宽13米左右,底宽16米左右”该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西安古城墙的高度,说明方法的运用,使得说明具体、准确,值得效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