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

1937年之前她是烈士刘谦初的女儿,在母亲张文秋的带领下与反动势力作斗争。

1937年之后,她多了一层身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干女儿,在毛主席的谆谆教导下飞速成长。

1949年10月15日,她的身份再次变换,成了毛主席的大儿媳,并作为毛家的一员,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1)

刘思齐

2022年1月7日凌晨1点47分,毛主席的好儿媳、毛岸英的好妻子刘思齐在北京病逝。

知道消息后,她的四个孩子、以及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李敏的孩子、和毛主席的唯一嫡孙毛新宇都来为她守灵送行。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2)

那么,刘思齐的一生究竟有何特殊之处?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这还要从她的三个身份说起。

从烈士刘谦初之女到毛主席的干女儿

刘思齐是烈士刘谦初之女,刘谦初给她取名为“思齐”,希望她能够一辈子记住自己的故乡,记住英雄辈出的齐鲁之地山东,寓意深远。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3)

刘思齐和毛岸英

她的母亲张文秋和父亲刘谦初,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刘思齐作为红色家庭的一份子,小小年纪也已饱经风霜。

1931年4月5日,刘谦初被反动派当局逮捕,壮烈牺牲,妻子张文秋只能独自带领1岁出头的刘思齐艰难度日。

当时的上海被白色恐怖所笼罩,为了掩护革命,张文秋做过家庭教师也当过会计,冒着生命危险为革命保存火种。

1937年9月,张文秋被调到延安工作,也正是在这里,7岁的刘思齐认识了改变她一生的“毛伯伯”。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4)

毛主席和刘思齐

1938年春节,延安中央党校礼堂热闹非凡,中央首长毛主席、彭德怀、朱德等人也受邀来观看大型舞台剧《弃儿》的公演,8岁的刘思齐正是“弃儿”的扮演者。

“弃儿”的父母是地下工作者,刚完成一项重要任务来看望弃儿,一家人还没来及温馨片刻,父母就被特务抓走了。

刘思齐所饰演的弃儿,看着警车里被五花大绑的父母,只能无助地哭喊。

在那个特殊的那年,弃儿是许多英雄的写照,因此毛主席和朱德也感动不已。演出结束后,毛主席特意上台和“弃儿”握手。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5)

毛主席、毛岸英、刘思齐

张文秋和毛主席是旧相识,得知弃儿的扮演者就是牺牲烈士刘谦初和张文秋的女儿后,毛主席特意指示道:“革命烈士的后代,我们都有义务将其抚养长大。”

这时的毛主席已经有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个儿子了,但还没有女儿,所以对机灵活泼的刘思齐非常喜爱。

他对刘思齐说道:“我做你的干爸爸,你当我的干女儿行吗?”

“好。”得到刘思齐怯生生地回答后,毛主席也开心地笑了,不久之后,刘思齐就作为毛主席的干女儿被邀请到毛家作客。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6)

毛主席亲自为她削苹果、剥花生,刘思齐也非常喜欢这个干爸爸。

然而时代的动荡不允许这样的温情存在片刻,1939年8月12日,刘思齐的继父陈振亚和母亲张文秋途经新疆时,被当地军阀盛世才扣押。

因为盛世才已经背叛了革命,与蒋介石站到了一条船上,所以他就将这些共产主义战士关押到了位于迪化的大牢里,一起被关押的还有毛主席之弟毛泽民。

1941年6月13日,盛世才命人前往迪化市南关医院,将毒素注射到了陈振亚的身体里,陈振亚当场毒发身亡。1943年9月27日,毛泽民也被盛世才秘密杀害。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7)

毛泽民

直到1946年6月10日,经过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搭救,幸存的100余名党员或家属才被解救出来,回到了延安。

时隔七八年不见,刘思齐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女了,毛主席看见她的手感慨道:“已经是个大姑娘了,还记得干爸爸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毛主席非常开心,邀请张文秋一家和幸存下来的代表们到家里做客,还对张文秋说:“你安心工作,思齐就交给我吧。”

这是刘思齐命运的转折点,她在这里遇见了一生挚爱毛岸英。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8)

毛岸英、刘思齐

毛主席的大儿媳

1946年6月,张文秋带着三个女儿,思齐、少华和少林到毛主席的家里做客,当时二十四岁的毛岸英刚刚从苏联回来。

他长相英俊,身板挺直,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活力,很快就成为了全场的焦点。经过简单的介绍后,毛岸英也非常喜欢这个正值二八年华的小妹妹思齐。

熟络之后,两个年轻人的友谊迅速升温,刘思齐也经常到干爸爸家做客,同“岸英哥哥”说说话。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9)

毛岸英、刘思齐

1946年秋,毛岸英听从父亲毛主席的安排前往平山县参加劳动,同一时间,刘思齐也因为文化程度不高被送往山西长治北方大学进修。

因为分隔两地,两个年轻人的关系也慢慢疏远起来,毛岸英因为工作忙碌,写给刘思齐的信也越来越少,有一次毛岸英甚至在信中写了自己和巴西女孩叶琳娜的爱情故事。

刘思齐看后回信道:“看来咱俩永远是兄妹关系。”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两个年轻人此刻就差一个火苗来点燃爱情了,而刘少奇恰恰就是那个火苗。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10)

刘少奇

刘少奇的前妻王前和刘思齐在同一所学校里,因此刘少奇对刘思齐的感情状况十分了解,他也有意向撮合两人。

他和刘思齐半开玩笑地说道:“尽管情深并非所爱,但是彼此主动一步,就会终成眷属”。

刘思齐其实也非常喜欢毛岸英,但此前只把他当做哥哥来看待,如今听刘少奇这么一说,她的心里也泛起了涟漪,刘少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947年的夏天,听说毛岸英从平山县回来后,便领着刘思齐来到了毛主席的家里,他决心要给这两个年轻人再添一把火。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11)

见毛主席和毛岸英正在谈话,刘少奇便找了个借口说道:“主席,岸英和思齐这两个小辈有矛盾需要调和,您看能不能让两人单独交交心。”

主席一眼会意,爽快地让两个年轻人交心去了,临出门前,刘少奇还眨眨眼,拉着毛岸英耳语了一番,将“红娘”的义务尽到了极致。

这一天,毛岸英和刘思齐敞开了心扉,交谈到了后半夜,两人的关系也从“兄妹”转换为了“恋人”,这期间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小插曲。

毛岸英血气方刚,刚刚确定恋爱关系,便急着找邓颖超和康克清作介绍人,和毛主席言明他们的关系。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12)

相比于儿子的急切,毛主席要冷静得多,他表示:“时间是考验爱情的试金石,我看他们不要急于订婚,多了解了解再说吧。”

毛岸英听到父亲的回答后,按捺不住性子,冲到了父亲的书房,单刀直入地表示:“我们准备马上结婚。”

此时毛岸英已经26岁了,而刘思齐才17岁,没达到结婚年龄,况且又值战乱,所以毛主席并没有答应儿子的请求。

他表示:“胡宗南眼下正准备进攻延安,你的工作还有许多,等打完仗再结婚也不迟。”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13)

其实毛主席之所以拒绝,除了战乱之外,也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一方面是当时部队里有规定,连以上的干部至少到30岁才能结婚,虽然毛岸英是中宣部的干事,但是也得做出表率。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长辈来说,毛主席还是希望两个年轻人能够考虑清楚,毕竟婚姻不是儿戏,毛主席也希望他们能够幸福。

毛岸英见父亲软硬不吃,便用出了一个绝招。他突然捂住胸口,脸色苍白,就要向一边倒去,毛主席吓坏了,赶紧让人区域去请苏联医生米大夫。

米大夫一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用俄语和毛岸英耳语了一番,而后劝毛主席说:“主席,岸英是受刺激了,如果不是太原则的事,就答应他吧。”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14)

毛主席、毛岸英

毛主席闻言默不作声,毛岸英见状,便再次请来了邓颖超和康克清帮自己说请。

毛主席见状,长叹了一声表示:“好吧,看在刘谦初和杨开慧两位烈士的情面上,我毛泽东只好破这个先例了。”

但是因为刘思齐没有到达结婚年龄,毛主席还是提出了个附加条件,将两人的婚礼延迟到了1949年的秋天。

1949年10月15日,刘思齐和毛岸英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西房里举办了婚礼,因为秉持着一段的节俭作风。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15)

毛主席、毛岸英、刘思齐、李讷

毛主席特意要求两人的婚礼不摆宴席、不收礼,只许自掏腰包,简简单单地请人吃个便饭。

来参加宴会的人都知道毛主席的一贯作风,所以带的都是很实用的小礼物,礼物中最有价值的当属朱德总司令送的日本手表,他非常喜欢,已经戴了好几年了。

宴席也是简简单单的家常便饭,但用毛主席的话说,这次宴席一半山东菜一半湖南菜,兼顾了新娘和新郎的家乡口味,是“恋乡思土、不欺公道”的上等佳宴。

宴席结束后,毛主席拿出了一件青色的海军呢夹大衣。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16)

愧疚地表示:“现在是供给制,我也没什么贵重礼物,这件大非常厚实,白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两人都有份,非常公平”。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毛主席也对大儿媳刘思齐非常关心,在毛岸英牺牲之后,毛主席还常常给刘思齐写信,询问她的近况,劝她改嫁,且信的开头无一例外都是“亲爱的大女儿”“亲爱的思齐儿”。

父夫皆为烈士,姐妹皆入毛家

毛岸英牺牲之时,刘思齐才二十岁,正当青春,毛主席也希望她幸福,所以多次劝她改嫁,找个好人度过余生,但是刘思齐却沉浸在失去毛岸英的悲痛中无法自拔。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17)

见状,毛主席在信中写道:“女儿,不要高不成低不就,你为什么老劝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

刘思齐明白爸爸的心思,便在1962年的春天和空军航空学院的教员杨茂之结婚了。

像是和过去告别似的,婚后刘思齐改名为“刘松林”,告别了自己的青春,但是记忆里的毛岸英却萦绕在刘思齐的心头,成为她一生的痛。

1958年,志愿军凯旋,刘思齐迫切地想要到朝鲜去看一看毛岸英,经过毛主席的同意后,刘思齐赶赴朝鲜为毛岸英扫墓。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18)

看到毛岸英坟墓的一瞬间,刘思齐的泪水就止不住地往下流,因为伤心过度,回到北京后,就生了一场大病。

主席知道她的身体状况,特意命李银桥捎去了自己的亲笔信,信中写道:“意志为主,医药为辅。”

毛主席怎会不知刘思齐得的是什么病,但斯人已去,对刘思齐来说,更要紧的是过好当下。

刘思齐将毛主席的叮嘱放在了心里,和杨茂之结婚后,便放下了过去的一切,投身到新的家庭和工作当中了。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19)

刘思齐四个孩子

婚后,两人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为了纪念毛岸英,刘思齐还特意给大儿子取名为“杨小英”。

2022年1月7日凌晨,刘思齐逝世,她的四个孩子杨密、杨钧和杨小英、杨冬梅都泣不成声,毛主席的唯一嫡孙毛新宇也带着家人为她送行。

而李讷和李敏因为年龄太大,实在不能到达现场,便让自己的孩子来为大嫂送行,一群后辈齐齐地给她鞠躬。

毛新宇也眼含泪水,在给刘思齐的挽联上写道:“大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李敏李讷无法到场送别)(20)

作家刘志超也专门为刘思齐题词:“父夫皆为烈士,姐妹皆入毛家,花开连理,情系伟人。”

从一开始的“干女儿”到后来的毛主席“大儿媳”,刘思齐的一生和毛家紧紧连在了一起,毛主席生前一直将她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

到后来她虽然改嫁了,但李讷李敏却仍以“大嫂”相称,可见毛家人有多么重情。

2010年时,刘思齐第六次到朝鲜为毛岸英扫墓,虽然毛岸英已经牺牲了六十年,但在刘思齐的心里,记忆里的毛岸英依旧风华正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